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朝鲜战争刚爆发,毛主席就忧心忡忡

0
分享至

1950年6月25日凌晨4点,漆黑夜色中大雨磅礴,从朝鲜半岛三八线的最西端开始,连续升起信号弹,一直到最东端。这条300多公里的分界线,从最西到最东耗时1个小时。5点,北朝鲜人民军数千门火炮开始轰鸣,上千辆坦克正向南开进。谁能想到,这场爆发于朝鲜半岛的,局部地区的局部战事,竟在后来对半岛以外的数十亿人,带来非常深远的影响。



美国方面似乎早就准备好了,半岛战争发动次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向美国空军、海军下令,立即掩护和支持南朝鲜部队。这个直接干涉朝鲜战争的决定,竟然如此干脆地做出了。又过了一天,美国海军第7舰队直接摆到我台湾海峡。

毛主席对代总参谋长聂荣臻说:“不要小看朝鲜半岛的局势,任由它发展下去,很快就会威胁到我国的安全和远东的和平。而且可能引起世界大战。告诉恩来,立即召开军委会,研究加强我东北边防问题,以作未雨绸缪之计。”

基于这样的忧心,毛主席认为做怎样的安排都不为过。在那时候,毛主席就有志愿军入朝的想法了。他告诉聂荣臻,研究安排部队调动问题,建立指挥机构和解决后勤保障问题。

会前,毛主席同聂荣臻先商量,该派哪些得力部队去加强东北边防。聂说作战部研究了几次,考虑用现在河南的13军团38军、39军、40军,以及在东北的42军。

理由是:他们都是抗战刚结束,最早从山东、苏北进入东北的部队,都是老部队发展壮大的,对东北的气候、地形都很熟悉,有着充分的东北作战经验。



当时我们没什么海军、空军部队,因此炮兵部队显得格外重要。毛主席问到炮兵用哪些,聂荣臻如数家珍道:“佳木斯炮1师,河南炮2师,安东炮8师。”这三个炮兵师或就在东北,或在离东北近的北方,方便调作边防。

毛主席还让聂荣臻率领总参谋部,考虑第二线的兵力问题(即预备役),做好打大仗的准备,做好进行一场空前军事斗争的准备。当时大多数高级干部,眼睛还放在台湾上,觉得美国插手影响祖国一统,殊不知更严重的危机在东北(建国初期,我国恐怕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业都在东北)。

1945年8月9日晚,一美军参谋长在朝鲜半岛地图上,画出一条笔直的线,作为美苏两国的“军事势力分界线”。这位美国军人继承了19世纪欧洲殖民者的思维方式,用一条直线来瓜分,至今非洲许多国家的国境线也是直线;美国与加拿大的国境线也是直的,美国本土许多州的州境线也是直的。

北纬38°线,对任何一个了解朝鲜近代史的朝鲜人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羞辱。因为49年前,日俄分割朝鲜(指占据整个半岛的封建王朝),也是这样一条线。一个完整的、被侵占的沦陷国家,在战争胜利后,竟然被一个从未到过的朝鲜的美国参谋一分为二,直到今天。



美国人没想到斯大林会这么爽快地答应,以至于美军在朝鲜南部的仁川登陆时,为此次行动取了个诡异的代号——“黑名单”。美军登陆后不停地行军,心情忐忑地朝北纬38°线所在地赶去。顺利到达三八线后,美苏两国士兵举行了一场联欢会。

见斯大林这么好说话,美国顿时后悔了,早该把分界线再往北移一度——若以北纬39°划分,中国的军港旅顺也属于他们的军事势力范围了。

北纬38°,在朝鲜半岛上的长度是250多公里。它给朝鲜人民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和不便:它分割了12条河流、200多条村路、8条等级公路、6条铁路,以及数座山脉和难以统计的村庄。

朝鲜战争爆发的12天后,北朝鲜人民军局势大好:朝鲜人民军在西线、东线的进攻相当顺利,正有条不紊地向南不断推进。我方还收到金日成充满信心的电报:“决心要把美帝国主义赶出朝鲜,赶到海里去!”当时美军在朝鲜半岛的数量不多,从日本等地调兵登陆朝鲜,陆陆续续需要一定的时间。



北朝鲜人民军的势头不错了一个半月左右,但毛主席一直没有放弃“打大仗”的准备。建国初期,我们的国防部署构想是:以天津、上海、广州为重点中心,兵力部署也是南重北轻。

西南、东南和中南三地布有百万重兵,东北兵力最少,仅有少量治安、生产部队,既无兵团一级,也无军一级建制的正规军。直到毛主席访苏路过沈阳提议,在1950年3、4月才有一个军建制的正规部队回东北,但不是防卫,而是搞生产。

如此安排,相当一部分原因是: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对苏联老大哥“很放心”。当然也有我们自身建设发展、加快解放速度的需要。

对于美国是否会出兵干预,斯大林的想法是不会。这给很多人一种侥幸心理:美国若是出兵,苏联肯定也会出兵的。历史证明并非如此。但毛主席有很清醒的认知,他曾询问过金日成:是否需要中国提供军事支援。金日成胸有成竹地表示北朝鲜有自己的军队(苏联对其军事物资支援不少)。毛主席又表示如果美军介入跨过三八线,中国将以志愿军名义出兵支援,金再次婉言拒绝,“中国没有出兵的必要”。



好消息不断传来,给人一种美军就快被北朝鲜人民军赶到海里去了,连周总理都一度产生“美军战斗力可能还不如南朝鲜李承晚军队”的感觉。毛主席就是顶着种种看得见、看不见的压力,早早开始各种准备。他说:“帝国主义的事我做不了主,准备一下总是必要的。”

8月初,毛主席在政治局会议上分析过朝鲜战争形势后,严肃提出“如美帝得胜”的问题,强调“我们不能不有所准备”。这是当时很多高层不愿面对,更不想面对的事。无论对内还是对外,毛主席都说:“美帝不过三八线,我们不管;过了三八线,我们一定打过去。”

后来志愿军火速完成组建又出兵朝鲜,既是毛主席认为半岛局势糜烂到不行,力排众议的结果;也是朝鲜战争刚爆发后,极具预见性的毛主席就做出一系列准备的结果——否则10月8日中央做出介入朝鲜战争的最终决定,志愿军不可能在11天后就入朝,17天就对美军发起突袭,毕竟数十万军队进入异国的作战,事先要准备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美帝为何在没跟志愿军碰撞前,一直不相信中国军队会参战?因为他们认为我军做好出战准备时,黄花菜都凉了,朝鲜半岛已经被其机械化部队全面占领。可是他们忽略了毛主席的先见之明和魄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寻史者也 incentive-icons
寻史者也
讲点不一样的故事。
590文章数 35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