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和“红色基因代代传”的号召,由湖北工程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不同专业大学生组成的文声润泽推普志愿服务队与“戎耀湖工”退役大学生志愿服务队近日走进花西乡爱心托管班,通过精准化、特色化的服务,为乡村青少年打造了一站式成长加油站,助力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
精准推普:让语言成为连接时代的纽带
文声润泽推普志愿服务队以“精准调研+实践浸润”的模式,将普通话推广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课程开始前,志愿者们通过问卷调查,深入了解乡村孩子的语言习惯和学习需求,发现部分孩子因方言影响存在词汇量不足、表达不自信等问题。
在植物拓印课上,孩子们用普通话描述枫叶的“锯齿”边缘和银杏的“扇形”叶片,同时学习“拓印”“浸染”等专业词汇。志愿者刘小清、秦慧琳结合调研结果,延伸讲解“光合作用”“生态保护”等知识,将语言学习与自然认知、环保教育有机融合。
趣味运动环节中,志愿者李乐涵在袋鼠运瓜接力赛中引导孩子们用普通话喊出“快传”“稳住”等指令,让语言学习从课堂延伸到生活,帮助孩子们打破地域局限,增强沟通自信。
红色教育:让革命精神照亮成长之路
“戎耀湖工”退役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以红色故事为媒介,将革命精神与安全教育相结合,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成长课。
退役大学生志愿者以经典故事《鸡毛信》为切入点,深情讲述海娃冒着生命危险送信的经历,引导孩子们理解“勇敢”和“责任”的含义。志愿者袁鹏举结合故事情节,启发孩子们思考:“今天的安全,是无数‘海娃’用坚守换来的。”
随后,志愿者全晨鸿宇分享军营生活,用清晨号角、整齐队列、刻苦训练等场景,向孩子们传递“坚持”“团结”和“纪律”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军旅生活的向往。
在防溺水、防踩踏安全教育环节,志愿者任智君、田权巧妙结合红色故事,强调“勇敢不等于鲁莽”,并示范“抽筋自救”“人群护头”等实用技能,让孩子们在红色精神的熏陶下增强安全意识。
协同联动:为乡村振兴培育未来力量
两支服务队的联动,展现了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教育的创新实践。文声润泽推普志愿服务队通过语言赋能拓宽孩子们的认知边界,“戎耀湖工”退役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则以红色基因筑牢精神根基,共同构建了“语言筑基—精神铸魂—安全护航”的协同育人模式。
此次志愿服务不仅响应了政府“志愿服务下沉基层、补齐乡村教育短板”的号召,更彰显了新时代志愿服务的专业价值和社会担当。从花西乡中心小学的课堂到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湖北工程学院的志愿者们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为乡村孩子的成长注入更多希望与力量。(通讯员:张莉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