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42岁的生日。书上说四十不惑,我还惑地睡不着觉。
难得的是我妈一直说我是很勇敢的人,比我爸还勇敢。我爸打过越战,90年代第一批去广东做生意赚到大钱的人。所以觉得自己藏得太好。
就如在这个叫“崔老板”的公众号里,我只有卖货时才出来,其他时候都躲在明星文章的后面。
我好像是一个靠卖货让你们记住的号主,我长能耐了。
最近有件事儿,觉得心里堵得慌。一群20多岁的小姑娘,拍视频教我们怎么做人,让我们有“女帝思维”。女帝这个词儿都想出来了。比20年前的成功励志学还鸡血。
面对真实的生活,哪里是几句口号,换个炸眼的词语就能一往无前了啊。
我穿过不少夜路了,还是会害怕,会焦虑。骗不了自己。
![]()
![]()
22岁那年,我妈看我成天在北京打流,唉声叹气。我怕我妈失望,找了第一份工作。实习期800元,转正后2000,在一个散装小图书公司做编辑助理。之所以说是散装,因为老板和我的领导都是兼职的。
在图书公司我能做什么。四大名著都没摸过,正经书没看过几本。只读过安妮宝贝,张小娴之类。的地得分不清,校对张爱玲全集生怕出错。甚至还有阅读障碍,别人一目十行,我是一行十目。
继续做,就忘了畏难,就能找到其他出口。
23岁那年,居然做出好几种年度榜单上有名字的书。初入公司时,开会点名嘲讽我就是个花瓶的女领导不见了。我成了小领导。
错别字都找不到的我,居然想把手上籍籍无名的项目做到第三名。那会儿第一是韩寒,第二是郭敬明。用尽别人没用过的办法,去创造机会,营销计划做到6个月的细则,执行人也是我。第三没拿到,但进了前十的榜单。
我妈还是担忧我,说这个公司小,相对简单。如果你能在大公司立足,才差不多。大公司都是名校人才,想想都发怵。
![]()
27岁时,直接跳过这一步创业了。我爸给了我一百万,我半年赔了五十万。剩下的钱我爸让我买了辆车,说小女生有台车傍身别人没那么敢欺负。
思索了三个月,决定壮着胆子去大公司试试,前提还是和新老板有过一饭之缘。
新公司是行业翘楚,我去之前他们就出了《明朝那些事儿》《庆余年》和《盗墓笔记》。我现在还记得老沈面试我到一半时,无厘头地问了句:你是不是北影毕业的?
我心里咯噔一下,难道我的定位还是花瓶?
当年居然有这资格,我却羞愧得很。放现在你们要说我是个花瓶靠脸吃饭,我会骄傲。去了后,难捱过好一阵。因为我超级社恐(mbti里的intj,i中之i),而当时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营销部,做外联。我的天。每个联系媒体的电话之前,我得做10-30分钟的心理建设。
老板这安排也没毛病,我这会儿还是没多读几本书,连韩寒的《一座城池》都读不进。只能说其实我啥都不擅长。
![]()
![]()
28岁,被招进了盛大。我之前做梦都没想过会进入世界五百强公司。第一次到起点中文网(归属盛大)叙职,真的像进城一样想东张西望,又不忘掩饰自己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那年,我记得我提出签韩寒,老板一脸质疑说不可能,没人能从韩寒的老东家手里把韩寒抢过来。
我说,那我自己试试,试试又不花钱。是不是听上去挺大胆,其实我超级怂。我又想签,又害怕被拒绝。我让助理发信息,我一个字一个字教她写什么,只要不是用我的手机发出去,就不用害怕被拒绝一样。
结果,来来回回了四五次,连面都没见基本就敲定了。——就是后来出版的《1988 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后悔了很久,只有四个人的签约晚宴,我为什么不好意思开口和韩寒合个影。
也是这年,我魔障一般地卷入了内斗,颓败离场。
我丧了至少三个月,动了离开北京的心。后来留下来不过是不甘心,凭什么。
![]()
![]()
30岁那年,我不想再跳槽了,跳槽工资涨50%又怎样,翻番又怎样,依然过不上我理想中的生活。那就自己创业吧。
勇敢的人早享受世界,可能是真的。
创业成功了,一年之内做了《不畏将来 不念过去》《灵魂有香气的女子》《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卖疯了,疯到300万册每本。疯到这几位作者要么立马拿到千万投资,要么创办同名公众号,年收入超五百万。
![]()
这些书上市前,我心里没有一点底。恰巧,柴静的《看见》刚上市,相对比知名度和内容的深度完全不在一个维度,白岩松都出来给她站台。看看柴静的,再看看自己手里的稿子,一度怀疑这是不是废纸。
也正是因为这种天差地别的比较,我才要求自己再深挖,挖出百分百的价值,还研究销售渠道怎么打。如果没有柴静那么强劲的风头,估计我也不会那么用力。
拿奖拿到手软,拿到怕自己飘。天天睡前读半个小时的《正念》,让自己平静。
![]()
我后来改了名
![]()
![]()
32岁,我的宝贝出生了。我无法专注工作,又没有当妈的耐心,两头都做不好。
焦虑如影随形,月子里时我恨不得就规划好了,闺女到十岁之前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受什么教育。压力大到没有一天不哭的。多可笑,后来连城市都换了,关键步都没预料到。
![]()
八年前34岁,我也赶鸭子上架做了公众号,起号的原因过于简单,为了宣传一本书。后来和作者不得不分家时,我担忧了好久。因为我没写过文章!我做的一直是幕后策划,压根儿没动过笔。这就像是一个影评家要转行去拍电影一样,两个行当。
刚接手那两个月,人都是傻的,想模仿别人写篇孙俪的热点文,结果在办公室憋了四个小时,写了不超过200字,头痛症还犯了。这时期,还在望京中医院确诊了中度抑郁症+躁郁症。上一秒发疯,下一刻写稿子是我当时最常见的状态。
回想起这些时,我在屏幕前傻笑了两分钟。和那会儿相比,现在磨什么都不算难。
只是没想到一直被我当作副业,每天只抽出个把小时开会的公众号,实现了我想要的一切。
![]()
这是公号最早拿来做图标的照片,转眼都7,8年了
![]()
35岁,做了第二家公司,反正就是没有困难,就自己制造困难再上。
我想要往影视跨一跨,这步子迈得有点大。问题是还融到了千万风投。
但这个领域差点把我做疯掉,进去之前没想到我做畅销书的经验,写公众号的爆文思路又完全用不上。怎么能这么狗血。
![]()
练泰拳发发疯,也是一个好的情绪出口
这是唯一一个做败了的事,就算拉着团队做通宵,轮班倒俩月也没用的事。我对投资人愧疚的没脸再搭话。
唯一欣慰的是,当时团队里的小姑娘们一直深耕剧作,其中一个去了平台做短剧制片人,一个做了独立制片人。算是留了个念想,那几年不是梦一场的证据。
![]()
当年带着这家公司的小伙伴,去泰国团建,大家都想大干一场。往事俱以。
![]()
39岁,关掉了上面那家公司。只要有手机就能做公众号,索性换了座城市,完全换了种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来长沙时,还想过自己会不会就此躺平。
事实上这两三年才真正把精力放在了公众号上。因为我和你们一样,都想探索那些人到中年越过越自在的女人,到底有什么样的能量。
几个月前,还听说我们号是写人物的天花板。一个人说也算数,我捂着嘴笑了很久。
![]()
我本质是一个做什么都想计划好的完美主义,现在依旧是。有时很羡慕说干就干,遵循“先完成,再完美”的人。一件事情没想通之前,会硬想,会将自己关起来通宵睡不着,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致。
写完这篇文时,我笑得很开心。
找回到我每个时期的画面,其实从来没有轻易过。我多厉害,大多数的难题是可以克服的。
我做的几次大转型,不管计划多完美,结果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焦虑两个小时后要发生的事情,都很傻。去拆解和行动才是解题思路。
就这样一边害怕,一边勇敢地淌过来了。现在连抑郁症都不怕了,发现每次康复后,看事情看人的角度能更高一维,何尝不是好事。
祝我生日快乐,祝我们的勇敢战胜害怕。
ps:没有看昨天文的姐妹,去看一下,虽然是个广告。但人是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的,我推的都是我用过的觉得好的东西,特别是里面的“奇迹热超”,里面包含了我曾经要花两万才能做一次的热玛吉啊,现在两项才只要2499。虽然有美版和韩版的区别,但在我脸上的效果没什么区别。
我转化没问题,也不是甲方要求。是我发自内心的推荐,不想要你们错过。但依然强调一点:光电类抗衰,不可能起到换头作用。所以期待之余,还需要把心态放平。
有人说我为了卖货去贬低别的品,很冤枉,我只是说自己的真实体验。因为用的多,一个连进口洗发水同时都要拥有十来种、护发精油六七种人来说,我在评判一件东西是否好用,本身就是经过与其他品的功效和价格比较得出来的。
就算不是我原本就自用的产品,品牌寄来的东西我都要独立试用月余甚至几个月,还要排除睡眠,心情因素而造成的偏差。当然依然只代表我的个人体验,但这也让我心安,因为我知道大家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
低劣的品我爸都不让我卖,他的原话就是:不要卖那些波萝货。这是家训,也是基因。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