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商业圈有个动作值得细品——腾讯通过旗下子公司战略投资了刘晓丹创立的晨壹基金。
![]()
据天眼查显示,晨壹基金下设的上海晨峦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无锡晨壹成长股权投资基金等合伙人
消息一出,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互联网巨头又开始买赛道了?"但细想之下,这步棋的分量远不止"财务投资"这么简单。当经济增速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博弈",当行业洗牌从"小打小闹"进入"大鱼吃大鱼"阶段,腾讯这一步,更像是在提前卡位一个关键时代的入场券——行业整合期的大并购时代。
为什么是晨壹?为什么是现在?
提起晨壹基金,圈内人首先想到的是它的创始人刘晓丹。这位被称为"并购女王"的投行家,曾主导过蓝色光标、华谊兄弟等经典并购案例,更在2019年离开华泰联合后,带着"产业整合者"的野心创立晨壹。她的逻辑很明确:中国产业正从"分散竞争"走向"寡头主导",头部企业通过并购整合资源、提升效率,是未来十年最确定的机会。
![]()
而腾讯此时入局,显然是看准了这个"时点"。
从宏观环境看,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调整期":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新兴产业同质化竞争、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加剧,行业整合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从微观层面看,消费、科技、制造等领域的企业,要么被成本压得喘不过气,要么被技术迭代逼到墙角,急需通过并购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腾讯的算盘很清晰:与其自己下场做"全能选手",不如用资本连接最懂产业的整合者(晨壹),在消费、科技等核心赛道提前布局,既能分享行业整合的红利,又能通过被投企业的资源网络,反哺自身在产业端的生态能力。
潮商的机会,藏在"整合"二字里
这步棋对普通企业,尤其是潮商而言,有什么启示?
潮商素以"敢为人先""灵活应变"著称,从早期的贸易、制造到如今的新能源、数字经济,潮商始终能抓住时代的风口。但在当下这个"整合期",单纯靠"跑马圈地"或"单打独斗"已经不够了——学会用资本手段做整合,或许才是下一轮竞争的"王炸"。
举个例子:汕头某食品企业,过去靠一款传统零食在全国站稳脚跟,但这两年面临原料涨价、新品牌冲击的双重压力。去年,他们通过收购一家做健康食品研发的初创公司,不仅解决了产品升级的技术瓶颈,还借对方的渠道打入了年轻消费群体,营收直接涨了30%。这就是典型的"小步整合"带来的大变化。
再比如,深圳有家潮商背景的科技企业,原本专注做智能硬件的代工,利润薄得像纸。去年他们联合几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成立并购基金,收购了一家掌握核心芯片技术的海外公司,不仅拿到了技术专利,还顺势切入了高端市场,利润率翻了三倍。
这些案例都在说明:行业整合不是大企业的专利,中小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小范围、精准化"的并购,实现从"生存"到"突围"的跨越。
潮商该怎么做?三个关键方向
那么,潮商具体该如何抓住这波"整合机遇"?
第一,围绕主业做"纵向延伸"。比如做纺织的潮商,可以从面料生产延伸到成衣设计,再通过并购整合下游的销售渠道;做建材的,可以从原材料供应延伸到工程服务,甚至收购一家环保科技公司,给产品加上"绿色标签"。纵向整合能降低成本、提升议价权,是最稳妥的整合方向。
第二,瞄准痛点做"横向互补"。很多潮商企业规模不小,但技术短板明显。这时候,与其自己砸钱研发(周期长、风险高),不如找一家掌握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并购。比如做玩具的潮商,可以收购一家做AI交互技术的公司,让传统玩具变成"智能陪伴型"产品,瞬间打开新市场。
第三,关注区域做"跨域联动"。潮商的根在全国,网络遍布全球。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在产业梯度转移中做"整合者"。比如在长三角布局高端制造,在珠三角保留部分中低端产能,在东南亚设厂降低成本,通过并购把这些分散的资源串成一条链,形成"全球生产、全球销售"的格局。
整合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
腾讯注资晨壹,本质上是给"行业整合"按下了加速键。对潮商而言,这既是挑战——不进则退,也是机遇——善用资本者得天下。
从"做生意"到"做生态",从"单打独斗"到"协同进化",这或许是潮商在新时代的必修课。毕竟,当行业的大洗牌来临,能整合资源的人,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