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网讯(记者 王奇峰 特约记者 但唐静 通讯员 胡新华 刘钰 黄文楚)7月4日—5日,汉口学院“星火”国旗护卫实践团相继走进余家桥乡和赵李桥镇,通过在烈士陵园祭奠英烈和去乡村学校开展爱国课堂等方式,播撒爱国火种,让红色基因在代际传承中焕发新生机。
“敬礼!”7月4日,位于余家桥乡的洪山烈士陵园内,汉口学院“星火”国旗护卫实践团队员身着军礼服,面容肃穆,向长眠于此的英魂致敬。随后,实践团走进余家桥学校,通过设置游戏互动环节,将爱国情怀融入场景,通过讲解、问答和演练等方式,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互动中感受国旗护卫队的伟岸,以小红花奖励的方式让孩子们争相作答,用心传递爱国星火。
7月5日,酷暑中的羊楼洞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不改庄严肃穆。“他们是我的故友,更是国家的脊梁。”老人许立君轻抚墓碑,他多年坚守陵园的故事让队员们眼眶湿润。当魏启航、彭成凯、沈倬缘、潘宇峰四位国旗护卫队队员身着军礼服敬献花圈,标准的军礼和斑驳的纪念碑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硝烟岁月的无声诉说让“00后”学子读懂“忠魂”二字的分量。在雷家大院暑期托管班课堂上,实践团成员彭成凯用自创B-box节奏混搭《我和我的祖国》旋律,将“击鼓传花”游戏变成流动的爱国课堂。国旗护卫队队员们示范正步后,带着孩子们触摸军礼服上的绶带,用哪吒贴纸作奖励的互动设计,让国防教育化作孩子们眼中跃动的星光。
“爱国不是课本上的铅字,而是融入血脉的心跳。从烈士陵园到课堂,我们接过的不只是守护的接力棒,更是用热血复刻历史温度。”汉口学院“星火”国旗护卫实践团负责人张瑞表示,这次难忘的暑期实践经历,是两代人在赤壁热土上共同书写的传承注脚,将成为青年学子心中永不褪色的精神坐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