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完成大一统的帝王,以铁腕手段著称。然而,他的生母赵姬却因私通嫪毐并生下两子,甚至密谋叛乱,令嬴政颜面尽失。奇怪的是,嬴政虽处死嫪毐、摔死两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却未杀赵姬,仅将她软禁于雍城。
这背后究竟有何隐情?1980年代出土的西汉竹简《奏谳书》揭示了一个颠覆认知的真相——秦朝法律竟允许寡妇改嫁,私通不构成犯罪!
一、赵姬的风流史:从吕不韦到嫪毐
赵姬原是赵国富商之女,因貌美善舞,成为吕不韦的宠妾。后来,吕不韦为拉拢在赵国为质的秦国王孙子楚(即嬴异人),将赵姬赠予他。赵姬生子嬴政后,秦赵关系恶化,子楚在吕不韦帮助下逃回秦国,而赵姬与年幼的嬴政则在赵国东躲西藏,历经磨难。
子楚即位(秦庄襄王)后,赵姬成为王后,但仅三年,子楚去世,13岁的嬴政继位,赵姬升为太后。然而,这位年轻的太后不甘寂寞,先是与旧情人吕不韦私通,后因吕不韦担心引火烧身,便找来“天赋异禀”的嫪毐送入宫中。
嫪毐假扮宦官,深得赵姬宠爱,甚至生下两子。更嚣张的是,嫪毐自称“秦王假父”(嬴政的继父),并借太后权势培植党羽,最终发动政变,意图废黜嬴政,立自己的儿子为秦王。嬴政果断镇压叛乱,车裂嫪毐,摔死两个幼子,但对赵姬仅施以软禁。
二、嬴政为何不杀赵姬?法律与孝道的双重约束
1. 秦朝法律:寡妇私通不构成犯罪
1980年代,湖北张家山汉墓出土了一批西汉竹简,其中《奏谳书》记载了秦朝的一桩奇案:一名县官去世后,其妻在灵堂旁与男子私通,被婆婆告发。然而,廷尉审理后认为,丈夫已死,婚姻关系自动解除,女子不构成通奸罪,最终无罪释放。
这一案例揭示,秦朝法律深受法家思想影响,不强调儒家“贞节观”,而是以实际婚姻关系为判定标准。赵姬虽与嫪毐私通生子,但她的丈夫秦庄襄王早已去世,因此从法律上讲,她的行为并不违法。嬴政即便贵为帝王,也不能违背自己制定的法律。
2. 孝道压力:茅焦劝谏嬴政迎回赵姬
尽管法律上无法定罪,嬴政仍因赵姬的丑行震怒,将她迁至雍城软禁,并下令:“敢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结果,27位大臣因进谏被杀,直到第28位——齐国人茅焦以“统一天下需以孝义为先”为由,成功说服嬴政接回赵姬。
这一事件表明,即便在崇尚法治的秦朝,孝道仍是社会伦理的核心。嬴政若继续囚禁母亲,不仅损害个人形象,还可能影响六国归顺。最终,赵姬得以回咸阳安度晚年,死后与秦庄襄王合葬。
三、历史对比:赵姬与宣太后的不同结局
赵姬并非秦国第一位风流太后。秦昭襄王之母宣太后(芈八子)曾与义渠王私通,生下两子,但她的行为被视作政治联姻,最终诱杀义渠王,为秦国除去边患。
相比之下,赵姬的私通纯粹出于个人欲望,甚至威胁嬴政权位,却仍能保全性命,这恰恰体现了秦朝法律的特殊性。
四、结语:秦朝法律的超前性与历史启示
赵姬的结局不仅关乎个人命运,更折射出秦朝法律的务实性。在儒家礼教尚未成为主流的前汉时代,寡妇再嫁或私通并不被视为重罪。嬴政虽痛恨母亲的行为,却无法逾越法律与孝道的双重约束。
这一历史细节,让我们重新审视秦朝社会的真实面貌——它并非完全如后世所描绘的那般严酷,而是在某些方面展现出惊人的开放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