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钢筋水泥里,邻里之间的距离常常被一扇门隔开,可能是互不打扰的安宁,也可能因细微的交集生出意想不到的波澜。
一位女子爆料自己被邻居冒用地址点外卖的经历,邻居一句轻描淡写的“可能不小心写错了”,态度甚至是非常嚣张,叫来自己男同事威胁。
不仅没平息争议,反而让这场由外卖地址引发的纠纷成了人们热议的焦点。
事情的开端并不复杂,李女士住在一栋老式居民楼里,每层两户,她住在602,对面住的是603,门对门相隔不过三米。
突然有一天,外卖小哥的敲门声惊扰了她,可是李女士想了一下,自己并没有点外卖,可能是点错了,便没有过多理会。
谁知,接下来的几天里,每天都有外卖点错,点到李女士的家中。
为了查明真相,李女士特意查看了自己家门口装的监控视频,不看不知道,一看惊呆了!
没想到竟然是邻居603点的外卖,并且一连七天写的都是李女士家的602地址,虽说是一层楼的邻居,但是这也让李女士心里犯嘀咕。
更让她觉得奇怪的是,有一次她故意等在外卖员离开后,敲响了对门的门,开门的女邻居手里正拿着一份跟刚才外卖员送来的一模一样的麻辣烫。
看到李女士,邻居脸上闪过一丝慌乱,李女士丝毫没留情面的问她干嘛要用自己家的地址,谁知邻居只是轻飘飘的说可能是写错了吧。
这下李女士怒了,什么点错了,已经一个星期了,一星期能点错七天的吗?
邻居随即说到,那个可以改的,改一下就好了,李女士便让邻居当场改,并表示,以后如果还是冒用自己家的地址,就报警了。
谁知,那邻居居然说,那你随便啊,态度甚至有些嚣张、不屑。
连续七天,七份外卖,七次“点错”,这样的频率早已超出了“不小心”的范畴。
让她不适的是,自己的家庭住址、门牌号被陌生人(外卖员)反复确认,而这一切的源头,竟是邻居一次次的“失误”。
这就引起了李女士的怀疑,随后,李女士便在门上贴了纸条,告知骑手,有任何纠纷请找隔壁邻居。
谁知,603的人居然还骂了李女士,李女士一气之下便报了警。
603的人甚至是叫来两个男同事,一上来就和李女士开始吵。
民警来了之后,邻居603和叫来的男同事都不提供身份信息,最后带到了派出所,才把信息交代出来。
民警在调解的过程中,李女士就一个要求,让603的邻居道歉,可是邻居迟迟不愿道歉,反而要求李女士将视频删掉,就这样的态度,谁都不可能轻易和解的。
从逻辑上看,“点错地址”的说法本身就存在许多疑点。
如今的外卖平台在下单时,地址栏通常会默认保存常用地址,想要修改地址需要手动操作,且会显示完整的门牌号供核对。
即便偶尔误触,连续七天都精准“点错”到对门,概率堪比中彩票。
更关键的是,每次的收件人姓名都不同,这意味着要么是邻居家每天都有不同的人点外卖,且每个人都不约而同地填错了地址。
要么就是有人在刻意使用虚假姓名下单,故意填写了李女士的地址。
李女士的疑惑并不是没有道理。
在现代生活中,外卖地址的填写早已形成固定流程:打开APP、选择地址、确认下单,整个过程中地址栏的修改需要至少两步操作,且系统会自动提示“是否保存为常用地址”。
对于长期居住的人来说,常用地址早已默认保存,想要“点错”到对门,需要手动删除原有地址、重新输入门牌号。
还要恰好输成邻居的门牌号,这样的操作,一次可能是疏忽,七次那就像是精心设计的“巧合”。
事情被曝光之后,网友们纷纷猜测邻居这样做的目的。
有网友就讲了自己邻居家也是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同层的一户故意标邻居家房号下单的,到了就让放门口,骑手走后他才出来拿。
回去就给人家骑手差评,片区内的一位骑手经常被这个点外卖的差评,有一次忍不住了,直接上门给邻居打了,到派出所才知道是旁边的那一户点的外卖,写的邻居家地址。
这个骑手人家之前是做美团的,后来做其他家骑手还被差评这才找上门。
典型的给骑手差评,又怕找上门,才故意写邻居的地址。
还有网友说,这个邻居可能是想占小便宜。
如今外卖平台竞争激烈,新用户往往能领到大额优惠券,老用户也会有满减、折扣等福利。
如果频繁使用同一个地址和手机号下单,优惠力度可能会变小,而如果“借用”邻居的地址,搭配不同的手机号和收件人姓名,就能持续享受新用户或高频用户的福利。
更重要的是,外卖员送餐时通常以地址为准,只要门牌号正确,很少会核对身份证,这就给了“冒领”可乘之机。
即便李女士拒绝接收,外卖员也可能因为超时等原因,最终将餐品交给对门的这位女邻居,相当于不花或少花钱,就能吃到外卖。
还有网友说,可能是603的女士的众多追求者给点的外卖,写自己家的地址,万一找上门来了自己解释不清楚,才故意写的邻居李女士的地址。
一场由外卖地址引发的纠纷,看似微不足道,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变迁。
女邻居一句轻飘飘的“可能不小心写错了”,背后是对他人权益的轻视。
而李女士从最初的包容到最后的坚定,展现的是普通人对自身权利的觉醒。
在“陌生人社会”里,没有谁有义务为他人的“不小心”买单,也没有谁应该为了所谓的“邻里和睦”,牺牲自己的生活安宁。
愿每一个人都能守住自己的边界感,也尊重他人的空间,让邻里之间的距离,既不过于疏远,也不过分亲密,在“不打扰”的默契中,共同守护城市生活的温度与秩序。
毕竟,最好的邻里关系,从来都不是不分你我,而是彼此尊重,各自安好。
今视频长天新闻2025-07-09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