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上内容为广告 ————
本文由寻美南部(原南部传媒)推送
清代南部县的治所设置在今天县城所在的南隆镇。据龙显昭先生的研究,南部自建县以来,其治所一直在南隆镇。道光《南部县志》对县城的地理形势有这样的描绘:“一溪绕前,重岭背后。萃山川之奇,结灵秀之胜。四郊地利,险据上游。嘉陵、西河二水回绕东南,灵云、跨鳌重岭拱于西北。”
实际上,南部县城的具体地理位有城南之“跨鳌山麓”与城北之“灵云山麓”之别。明人徐绍吉在《重修南部县衙记》中记载:“治旧在跨鳌山麓,洪武初始徙置今所”。刘振益在《增砌四门石城记》中亦说:“明兴自跨鳌山移灵云山麓。”可见,徐绍吉所称的“今所”就是刘振益所说的“灵云山麓”。但“旧治”是徐绍吉的“跨鳌山麓”还是刘振益的“跨鳌山”呢?
若答案是前者,则南部县治在历史上只有两次迁移:第一次是宋末将县治由“跨鳌山麓”移至“跨鳌山上”,到元朝统一后复还“跨鳌山麓”。此次迁徙史有明载,宋理宗后期余玠镇蜀,推行“山城防御战术”,以抵抗蒙古的进攻,川峡四路府、州、军、县皆移治所山上。南部县治于宝祐年间(1253—1258)移至城南的“跨鳌山上”,但到元朝统一后便复还“旧治”了。第二次是明初又将县治从“跨鳌山麓”移至“灵云山麓”。此次迁徙已见徐绍吉《重修南部县衙记》。
若答案是后者,则南部县治历史上有三次迁移,即除以上两次外,还有元末仿效宋末又一次将县治移至“跨鳌山上”,到明初才复还“跨鳌山麓”。笔者以为明人所谓的“旧治”是指“跨鳌山麓”,而不是“跨鳌山上”。历史文献并没有元朝复还“旧治”后而到元末又效法宋末再朝移治“跨鳌山上”的记载。
清朝的南部县城即在“灵云山麓”。当然由于县城不断向南展拓,逐步将“跨鳌山麓”和“灵云山麓”联成一片,而今俱为县城街道矣。
来源:蔡东洲等著 :《清代南部县衙档案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
转自:方志南部
转让信息
南部奥体中心附近一精装修办公室转让,面积140多平,单屋独栋玻璃房,视野开阔,停车方便,水电设施齐全,装修风格简单大气。欢迎有兴趣的朋友来现场考察,转让价格面议!(联系电话:19960865678)
点击正文卡片关注我们
南部人身边的大事、小事都在这里
广告爆料
联系电话
(微信同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