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晶 明天出版社文艺编辑部主任
本文约3300字,预计6.6分钟阅读完毕
商务君按:6年等来“茅奖”作家的一部儿童文学作品,编辑是如何做到“不抛弃、不放弃”的?作品成功入选“百班千人”暑期六年级阅读推荐书目,背后凝结了编创团队怎样的心血和付出?
初识杨志军老师,源自10多年前他在我社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骆驼》。彼时成人文学作家跨界童书创作,还不像现在这样蔚然成风。《骆驼》好似一位“不速之客”,让我看到童书之外的另一种风景,见识了童年书写的开阔气象。
因由这部书稿,我开始关注杨老师和他的作品,陆续将《藏獒》《海底隧道》《环湖崩溃》《三江源的扎西德勒》等一系列作品纳入阅读书单。我对他关注得越多,便越发从心底尊敬这位作家。在我看来,这位在青藏高原出生,并在那里度过40年的作家,始终在用真诚的写作,向这片高原和高原上的所有生命致敬。
于是,2018年7月24日,我向杨老师发出组稿邀约,希望他能继续为孩子们写一写这片土地上的故事。杨老师很快回复邮件,表示愿意合作,但需要等待,因为“想把作品写得让自己满意些,不想敷衍任何人”。
![]()
杨志军老师在雪域高原
“想写好一点,不想重复别人,也不想重复自己。”
这一等,就是6年。其间,杨老师持续高产创作,出版的每一部作品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这一方面让我羡慕不已,另一方面也在时间的压力下切实感受到现实的残酷:我的组稿邀约依然在继续,但每次杨老师都表示,目前的创作还是以成人文学为主,“儿童文学写得比较谨慎”,因为“总想写好一点,不想重复别人,也不想重复自己”。
2023年8月,《雪山大地》以最高票数获得茅盾文学奖。我在向杨老师表示祝贺的同时,也悄悄鼓励自己:别放弃,坚持下去,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
《雪山大地》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
时间悄然来到2024年。5月的一个周末,毫无征兆地,杨老师发来一条消息:“肖晶扎西德勒!有篇稿子发到您的邮箱了,麻烦看看。”没有任何词汇能形容那一刻的心情。我在激动、兴奋、感动之余,又有些许忐忑,迫不及待点开邮箱,看到了等候多年的书稿——《拉萨的美驼与骏马》。
![]()
《拉萨的美驼与骏马》
作者:杨志军
出版社:明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年6月
“想用父辈们的荣光唤醒我们的理想……”
这是一部完成度和艺术水准都极高的优秀小说。在我看来,某种程度上,它有点像给青少年阅读的《雪山大地》。故事依旧发生在茫远的青藏高原,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两个孩子、两个家庭、四代人的故事,错落有致、疏密得当地呈现在15万字的篇幅内。曾祖父、祖父们为国家耕耘建设、和动物互助共生的经历,交织着历史和传奇,感召着故事中的少年,也感动着现实中的我。
就如杨老师在“茅奖”颁奖典礼上的发言,“我想用父辈们的荣光唤醒我们的理想,用拓荒者的篝火映亮今天的夜空,用历史的脚印延伸时代的步伐,以此关照人性的丰饶与光芒”,这部作品依旧在践行着作者的文学理想:建树,建树关于人的理想,建树关于生死、荣辱、爱恨、美丑的人性坐标。我想,把这样的故事送给今天的孩子读,实在是孩子们的幸运。
![]()
果洛藏族自治州,杨老师与藏族小朋友在一起
我尤其喜欢杨老师为这部作品所做的结构设计,多线交织,首尾呼应。第一章,起笔从两个少年的各自远行写起,不疾不徐,稳稳推进,其间多次留下曾祖父和祖父故事的伏笔和气口,为后续故事的开展做好准备。
从第二章到第五章,借骆驼和骏马写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的故事,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很多基于真实历史事件构思的故事情节在这4章内出现(如,1953年驻藏部队粮食供应告急,2.8万头骆驼和数千名驼工集聚青海香日德,紧急援驰西藏,曾祖父和小骆驼朗嘎的故事,便从这里开始),这是整部小说最精彩的部分,读来荡气回肠,让我这个幸福的第一读者多次感动到落泪。
第六章,则回到孩子和父亲身上。父亲们在现代化进程中迷失了自己,孩子们则在故事和行走中,在知行合一中,理解并接受了父辈们理想和信念的感召。
这部作品,作者没有再像之前的儿童小说那样,选择第一人称叙事,而是用第三人称推进故事,并将孩子的年龄定位在少年。这确实是一个高明的选择。少年视角观照下的父辈故事,恰是杨老师在创作上所擅长的,是文学能量的又一次凝结和爆发,也是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坚守、践行藏地书写的价值所在。
当然,如果只是呈现父辈故事,小说不足以有儿童文学的个性。作者赋予作品中的动物和其他自然万物以生命,让它们的对话和心理活动带一点童话色彩和童年视角,同时参与推进着现实主义情节。这种处理方式,实在让我感到惊喜和佩服。
![]()
1988年,记者杨志军在采访途中遇到藏族爷爷和孙女
“除了错别字等硬伤,其他任何修改都能跟作者商量。”
在处理一些稿件修改意见时,杨老师展现了一位硕果累累的文学大家所拥有的气度、格局和自信。
发来稿子没多久,他曾主动跟我说,他的稿子,“除了错别字等硬伤,其他任何修改都能跟作者商量”。有这句话打底,我们沟通改稿进行得非常顺畅,诸如对儿童视角的不当呈现、对一些敏感现实问题的处理等修改意见,杨老师欣然接受。当然,我也会做足充分的专业准备,尽我所能让修改意见合理,修改建议有可操作性。
稿子读完第一遍,我沉淀了一段时间后重读,发现最初想提的一些意见其实并无道理,当即感到庆幸,没有冒失向作者提出修改要求。
“很有意境。”
俗话说,书卖一张皮。一幅漂亮的封面图,对提升图书特别是童书的整体品相至关重要。在选择封面作者时,我们想到了插画师乌猫。乌猫老师的作品曾获得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金苹果奖、法兰克福全球插画奖金奖,笔下的色彩带有浓郁的藏地特色,简直是这本书最合适的插画师人选,便当即向他组稿。
幸运的是,乌猫老师对这个故事很感兴趣,并很快发来3个封面线稿,我们商量后,决定选择第一个方案。
![]()
封面图上色完成后,效果不出所料,非常漂亮。远处的布达拉宫、近景的两个少年、少年们心爱的坐骑、如羊卓雍措湖水一样湛蓝的天空……所有人都非常喜欢,杨志军老师本人也非常喜欢。
只是我突然发现,这个图跟故事发生的重要场所——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没什么关系。故事中,祖辈用生命建造、守护的两条天路,是连接历史和现实的桥梁,也是让孩子得以理解父辈荣光的象征,在封面图上不出现,实在有点可惜。在跟乌猫老师沟通后,他很快补画上了这个重要的画面细节。
![]()
封面确定后,大家都悄悄松了口气,接下来便是几轮夜以继日的编校。作品空间从拉萨开始,北至西宁,东至金沙江,时间从20世纪50年代跨越到21世纪,其间包含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地名、人名、动植物名称等巨大的信息量,编校难度着实不低。作为一部儿童小说,这样的时空跨度不能说小,对孩子的阅读其实构成了不小的挑战。在报送重要选书渠道“百班千人”时,我确实担心过,这种难度的文本,能否为选书的老师们所接受。结果令人欣慰。
6月,好消息传来:《拉萨的美驼与骏马》入选“百班千人”暑期六年级阅读推荐书目。一本书,从作者笔下来到编辑手上,经过印厂,走出仓库,现在它奔向读者的旅程,又要开始了。犹如故事中的少年,骑着美驼平措和骏马格列,唱着父辈们传下来的歌谣,奔向未来。
![]()
内文版式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回望这部图书从组稿到出版的整个过程,我想了想,觉得有3点至关重要:
1.要有一个好的出版平台:入职明天出版社这么多年来,我始终觉得,这是一家拥有正统文学基因和良好师徒传承机制的出版单位。我从入社起,就在一批领导、前辈的带领下工作,渐渐自己也有了组稿的底气和信心。“美驼骏马”这个项目从立项开始,便得到了社长和总编的大力支持和强力推动,否则不可能进展得如此顺利。
2.要有一个优秀的团队:项目组中,除了我,其余成员均为青年编辑。面对如此重量级作家的新作,大家的心情同我一样,既兴奋也紧张。好在团队伙伴们拥有对工作的信念、热情,出现问题,拆解问题,解决问题,一路打怪升级,保证了图书的顺利付印。
3.要有强大的内心:做编辑,拥有“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的心力最重要,否则根本无法对冲工作中那些不可把握的不确定性。锚定目标,守住心神,与人为善,一本好书终将来到身边。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2024年全国出版从业人员收入调查开启!
去年你挣了多少钱?
欢迎扫码参与不记名问卷调查!
分享、在看与点赞,商务君至少要拥有一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