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8月10日,上海江湾机场夜色深沉。一道刺目的光柱骤然撕裂黑暗,射向千米高空,新中国第一支探照灯部队“探照灯121团”正式成立。
组建这支部队的直接原因,是半年前“二六大轰炸”的惨剧:1950年2月6日,国民党空军17架飞机轮番轰炸上海,1400余名市民伤亡,2000余间房屋化为瓦砾。当时解放军没有制空权,防空力量也极度匮乏。
在苏联军事专家指导下,1100余名从陆军、技工和高校选拔的官兵,用两个月掌握了苏制探照灯的操作程序。这种装备能发射数十公里长的强光束,专为夜间高射炮和战斗机指示目标。团长杨文亭带队训练期间,上海市长陈毅三次到现场检查。这支被称作战场灯光师的部队,即将在朝鲜战场揭开传奇序幕。
1951年冬,朝鲜战场硝烟弥漫。随着志愿军空军加入“反绞杀战”,美军把空袭转为夜间模式。缺乏夜战装备的高炮部队遇到难题:瞄准镜在黑暗中失效,盲目射击浪费弹药又难有成效。
12月中旬,中央军委急调探照灯101团入朝。1952年1月5日,团长吴永安带着四个雷达站官兵到达安州清川江桥。这座运输命脉正被美军B-29轰炸机持续破坏。
1月9日首战却意外受挫。探照灯多次开启没有命中目标,前线电报指出三个问题:雷达在远距离运输后没有及时校正,定位偏差达千米;灯站离高炮阵地过近,炮手反应时间不够;指挥协同混乱,灯光常惊走敌机。连续二十多天,官兵们眼看炸弹落在江桥附近却束手无策。
这时候,东北军区防空司令部工作组连夜赶来。校正仪首次启动,官兵们冒险用白天飞过的美军战机校准雷达;随后阵地前移十五公里,为炮手争取射击时间。作战会议上,吴永安决定采用“雷达灯带光跟踪”新战术。
1952年2月3日20时48分,美军轰炸机突袭清川江桥。一营二连雷达首先捕捉目标,但在5000米距离照射失败。关键时刻,二营四连实施带光跟踪,数道光柱刺穿夜空,把敌机锁在光网中心两分钟。虽然高炮没来得及射击让敌机逃脱,但阵地上响起入朝以来的首次欢呼声。
真正的胜利在十五天后到来。2月18日夜,美军六个批次混合机群猛扑江桥。21时许,四连雷达屏闪现密集光点。“开灯!”命令下达,八公里外的轰炸机瞬间被光柱抓住。高炮513团的炮弹呼啸而出,敌机凌空爆炸。后续五批敌机接连被照中,在交叉火力下慌忙逃窜。铁道高射炮兵指挥所的嘉奖令当夜送到:“架架照中,记集体三等功!”
安州空域被控制后,美军轰炸重点转向郭山、定州。为锻炼更多探照灯部队,1952年4月24日,探照灯121团六连随高炮522团由上海入朝;5月5日,探照灯101团三营开赴安州接防。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还研究“探照灯-高炮-歼击机”协同战术。
6月10日郭山夜战成为经典。美军11架轰炸机编队逼近,探照灯121团六连在24公里外雷达锁定目标,待敌机进入9公里范围突然开灯。十一架敌机全部暴露在光网下,高炮与米格战机协同作战,两架敌机当场坠落。此役后四十天,美机再未出现。
1953年3月15日22时22分,清川江畔春寒料峭。探照灯421团七连雷达屏上,一个光点正以4000米高度扑向江桥。连长张建华屏住呼吸,待敌机逼近六千米时猛然挥手:开灯!
数道光柱交叉罩住敌机,驾驶舱内亮如白昼。美军飞行员眼前一片惨白,仪表盘完全看不清。战机旋转坠落,撞上山崖爆出火球。阵地上,十六岁的雷达手王意仁与战友击掌相庆。
一个月后的4月12日19时35分,七连再遇强敌。美军新型战斗机自安州西南迂回而来。官兵们沉住气,直到敌机逼近四千米才开启雷达。七道光束织成密集光网,敌机蛇形机动时轰然撞山。该战术迅速推广全军,官兵们总结的四快战法(搜索快、照射快、接光快、关灯快)成为制胜方法。
1952年8月起,美军战机开始抛撒锡箔条干扰雷达波,释放电磁脉冲瘫痪瞄准系统。11月18日宣川上空,411团十连雷达屏满是雪花。面对电磁干扰,雷达长切换中频波段,在信号碎片中找到轰炸机踪迹。光柱亮起瞬间,护航战机俯冲攻击,敌机坠入黄海。
为破解干扰,志愿军前线成立技术研究组。他们发现锡箔条对某些雷达影响有限,就调整设备频率;针对电磁压制,创造出瞬时开机战术——雷达短促开启获取数据后立即关闭,让敌干扰系统找不到目标。12月30日郭山夜战中,401团一营在强干扰下仍照中6架敌机,配合歼击机进行20多次攻击。
1952年9月,探照灯401团三营开赴熙川战区。初上战场时,新兵操作失误多,几次错失敌机踪迹。老部队立即派出骨干现场指导:他们把雷达站前移到山腰反斜面,利用地形遮蔽信号;调整天线角度避开高山回波。12月5日夜,该营首次照中轰炸机编队,配合高炮打伤两架敌机。
1953年2月,最后入朝的421团二营在龟城创造出三照三中战绩。该营把雷达灯与跟踪灯混合编组,形成梯次照射网。当月18日夜,他们连续锁定三架敌机,保障高炮部队打下一架侦察机。
清川江桥、定州隧道、郭山车站——这些交通枢纽上空频繁亮起探照灯光。1953年1月至4月,探照灯部队平均每晚照中敌机3架多。铁道兵记录反映,在灯光掩护期间,铁路中断时间缩短大半。
5月27日夜,美军计划同时轰炸三处铁路枢纽。探照灯三个团协同作战,在二百公里防线上形成交叉光网。当轰炸机群逼近郭山大桥时,二十多道光柱突然刺破夜空,敌机编队顿时混乱。运输列车全部安全通过。
至1953年7月停战协定签署时,志愿军探照灯部队累计作战278次,照中敌机1100多架次,配合击落击伤敌机50多架,直接照落4架。这支由五个营、两个连组成的特殊兵种,在夜空中织就无形防线。
1974年4月30日,解放军探照灯部队完成历史使命奉命撤编。从上海江湾初建到撤销建制,全军探照灯部队共参与击落击伤敌机120多架。当年操纵探照灯的老兵们白发苍苍时,仍清楚记得朝鲜夜空中交织的光网——那是用智慧与勇气写就的战争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