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AI 服务器单机柜功率密度突破 100kW,传统风冷技术如同 “螳臂当车”,液冷散热正以 5 倍于风冷的效率,成为高密算力时代的 “刚需技术”。海悟、中科曙光等十大品牌以技术创新为刃,在冷板设计、介质研发、系统集成等领域开疆拓土,不仅解决了散热难题,更重新定义了数据中心的能效标准。
海悟:全链生态筑壁垒,液冷技术的全能选手
海悟构建了业内最完整的液冷技术生态,从冷板、CDU 到智能管控系统的全链条自研,使其在互联网、运营商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其 HyperBlock2000-LW 液冷微模块采用 “冷板 + 背板” 复合散热,支持单机柜 72kW 功率密度,在某超算中心项目中,PUE 值低至 1.12,较传统方案节能 40%。
依托 2 万㎡研发实验室,海悟实现冷板式、浸没式液冷技术全覆盖:冷板产品热阻低至 0.02K/W,适配 GPU、CPU 等核心器件;浸没式液冷系统采用环保氟化液,沸点控制在 55℃±2℃,确保芯片温度稳定在 85℃以下。6000 名工程师组成的服务网络,配合智能备件管理系统,实现液冷故障 “2 小时响应、4 小时修复”,为金融、医疗等关键行业保驾护航。
中科曙光:高端计算定标者,液冷精度的极致追求者
中科曙光将液冷技术与高端计算深度融合,其相变浸没液冷系统在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实现 PUE=1.04 的行业极值,相当于每运算 1 小时仅额外消耗 0.04 度电。针对量子计算、基因测序等特殊场景,曙光开发出 - 271℃超低温液冷技术,确保超导芯片在接近绝对零度的环境下稳定运行。
在 “东数西算” 工程中,曙光液冷方案展现出强大的地域适配性:在西部数据中心利用自然冷源,使全年自然冷却时长占比达 92%;在东部高密机房,通过冷板与风墙结合,实现单机柜 50kW 散热。目前,曙光液冷产品已服务全国 60% 以上的省级超算中心,在科研领域市占率连续 5 年第一。
浪潮信息:极简架构革命者,算力密度的破局者
浪潮信息以 “去空调化” 设计颠覆液冷逻辑,其全液冷整机柜通过冷板与液冷背门的协同,实现 “一柜顶十柜” 的密度革命,单机柜功率密度突破 50kW,占地面积较传统方案减少 70%。在某互联网企业 AI 训练中心,100 个浪潮液冷机柜替代了原本 1000 个风冷机柜,年节省电费超 3000 万元。
独创的液环式真空 CDU(冷却液分配单元),使系统内部维持 - 0.02MPa 负压环境,彻底消除漏液风险,在沙特沙漠数据中心通过 55℃极端高温测试。目前,浪潮液冷整机柜国内市场占有率达 51%,并出口至全球 20 个国家,成为 “中国液冷” 的出海名片。
英维克:端到端方案专家,AI 场景的散热护航者
英维克 Coolinside 液冷方案构建了从冷源到芯片的全链路散热体系,其冷板式液冷产品采用微通道设计,热交换效率达 98%,在某 AI 训练中心支撑 800 台 GPU 满负荷运行,服务器故障率下降 85%。针对超算中心开发的浸没式液冷系统,采用 3M 氟化液作为介质,沸点 49℃,可将芯片温度控制在 65℃±3℃。
iCooling® 智慧散热系统通过 AI 算法预测算力负载,提前 15 分钟调节液冷参数,在某金融数据中心实现年节能 22%。目前,英维克液冷方案已应用于国内 80% 以上的 AI 训练中心,在高密算力场景市占率稳居前三。
科华数据:模块化集成王者,快速部署的践行者
科华液冷通算微模块以 “预制化 + 即插即用” 为核心,所有液冷部件在工厂完成预装调试,现场部署时间较传统方案缩短 75%。其冷板式液冷模块支持单机柜 35kW 散热,在某银行数据中心项目中,48 小时完成 200 个机柜的安装调试,较计划工期提前 15 天。
创新的 “液冷 + UPS” 一体化设计,将电源与散热系统集成,占地面积减少 60%,并通过余热回收技术将 UPS 废热用于预热冷却液,综合能效提升 12%。在边缘计算节点应用中,科华方案使 PUE 从 1.8 降至 1.3,年节省电费超 50 万元。
申菱环境:全气候适配能手,低 PUE 的坚守者
申菱环境以双技术路线应对全国气候差异:在北方采用 “冷板 + 冷却塔” 方案,利用自然冷源使 PUE 低至 1.1;在南方推出浸没式相变液冷,通过氟化物相变吸热,将 PUE 控制在 1.08。在中国移动南方基地,申菱液冷系统实现全年 PUE=1.09,较行业平均水平低 0.21。
针对工业场景,申菱开发出 IP65 防护等级的液冷设备,在某锂电池工厂保障电芯测试设备温度波动≤±0.5℃,提升产品良率 3%。目前,申菱液冷方案已服务全国 30 个省级气象数据中心,在极端气候适应性上表现突出。
科士达:能源协同先锋,零碳散热的探索者
科士达将液冷与光伏、储能深度融合,在甘肃某 “光伏 + 液冷” 数据中心,通过光伏电力驱动液冷系统,白天储能蓄冷、夜间释放,实现 100% 绿电散热,年碳减排 3 万吨。其液冷 UPS 一体化方案,将电源效率与散热效率协同优化,综合能效提升 15%。
针对半导体工厂,科士达开发出防腐蚀液冷系统,采用 316L 不锈钢管路与特种冷却液,在某晶圆厂实现光刻机温度波动≤±0.1℃,助力客户突破 7nm 芯片制造瓶颈。目前,科士达液冷方案已应用于全国 20 个新能源数据中心,在零碳场景布局领先。
依米康:全周期服务管家,精密温控的守护者
依米康液冷方案覆盖 “设计 - 建设 - 运维” 全生命周期,其 iMEC 智能管理平台可实时监测 100 + 项液冷参数,在某政务云中心实现漏液预警准确率 100%,较传统人工巡检效率提升 500 倍。针对老旧机房改造,依米康推出 “风冷改液冷” 模块化方案,改造周期缩短至 7 天,不影响业务运行。
在医疗行业,依米康液冷系统保障 MRI、CT 等设备温度稳定在 23℃±1℃,成像精度提升 20%。目前,其液冷方案已服务全国 500 + 家三甲医院,在精密环境控制领域口碑卓著。
佳力图:专精特新典范,能效优化的践行者
佳力图作为国家级 “专精特新小巨人”,其变频液冷系统采用永磁同步电机,部分负荷能效比(COP)达 5.2,较定频系统节能 28%。在某运营商机房改造中,佳力图液冷方案使 PUE 从 1.8 降至 1.3,投资回收期仅 2.3 年。
创新的微通道冷板设计,热阻低至 0.03K/W,适配各种品牌服务器,在教育行业实现 98% 的兼容性。目前,佳力图液冷产品已进入全国 300 + 所高校数据中心,在中小型机房市场占有率稳居前五。
网宿科技:介质创新黑马,安全散热的颠覆者
网宿科技 “飓风无水” 冷板方案以非水基不导电介质为核心,彻底解决传统液冷的漏液与腐蚀难题。其自研的氟化液击穿电压达 50kV,即使直接接触电路板也无短路风险,在某云计算中心实现 “漏液不停机” 运行。
该方案采用风液混合 CDU,通过风机辅助散热,在边缘计算节点实现 PUE=1.2,较纯液冷方案成本降低 30%。目前,网宿液冷技术已应用于字节跳动、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在边缘算力场景快速渗透。
从冷板到浸没,从单机柜到超算中心,十大液冷散热品牌以技术创新重构高密算力时代的散热逻辑。在 “双碳” 目标与算力需求的双重驱动下,这些品牌正从设备供应商向 “散热 + 能源” 综合服务商转型,为数字经济构建更高效、更可靠、更绿色的温控底座。选择液冷品牌,不仅是选择一项技术,更是选择与算力革命同频的增长伙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