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德国交换卡片,其上有 Söul (首尔)字样
首尔是大韩民国的首都。“首尔”(韩语:서울 Seoul)这个城市在百济王朝名为“慰礼城”(위례성/慰禮城 Wiryeseong),在新罗王朝名为“汉阳”(한양/漢陽 Hanyang),在高丽王朝名为“南京”(남경/南京 Namgyeong),在朝鲜王朝复名汉阳,朝鲜王朝迁都于此后易名“汉城”(한성/漢城 Hanseong)。
朝鲜日治时期(1910年—1945年),汉城易名“京城”(日语:京城/けいじょう Keijō;韩语:경성/京城 Gyeongseong)。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京城更名“서울”,日文译名随之改为音译的假名“ソウル”,中文仍称之为“汉城”;2005年该市市名的汉译被指定为“首尔”。
首尔
首尔来自韩语固有语서울,意为首都。有一说“서울”来自徐罗伐(서라벌/徐羅伐 Seorabeol),原指新罗国都金城(今庆州市);郑张尚芳则认为其源于上古汉语“首邑”。此名称的使用不迟于1882年,时而与其他名称并用。
汉译
不同于绝大多数朝鲜半岛地名,首尔无朝鲜汉字写法,因此汉语圈曾长期套用旧名汉城。1751年法国产的中韩地图上,首尔记作King-Ki-Tao(京畿道的汉语发音)。这种用法又见于1851年塔利斯/赖普金的日韩地图。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首尔又音译为苏乌。
韩语首尔、汉城是不同的词,而汉语一律作汉城,翻译时出现了问题。名称仅有首尔、汉城之别,而没有关联的机构,汉译因而混同,如首尔大学、首尔市立大学、汉城大学都转换成汉城大学,仅能以“国立汉城大学”、“市立汉城大学”、“汉城大学”区分。类似的情况还有首尔科学高等学校和汉城科学高等学校。
1990年代,中国学者高放曾经提出“首瓯”的译名,并提交给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05年1月,李明博任市长的首尔市政府指定市名汉译为首尔,并正式向汉语圈要求协助改名。此汉译由서울中文名称改名推进委员会选出,落选汉译有首午尔、中京(中国北京与日本东京之间)、首沃。
首尔在现代标准汉语中音义兼顾,首可解作首都、尔又对应“울”字的卷舌收尾音。在汉语名更改后的一段时间,一些汉语新闻媒体书面曾有用“首尔(汉城)”。
京城
京城即国都,是韩语汉字语,朝鲜王朝偶指汉城,先前指代高丽、新罗国都。朝鲜日治时期,汉城易名京城,京城兼为日韩双语,广泛使用,如首尔的中央车站首尔站1900年开站至1905年、1923年至1947年为京城站。
京作为首尔的简称,在交通等领域常有使用,如京釜线、京釜高速公路、京仁线、京釜高速公路、京义线、京元线、京春线。
我们还必须知晓,韩国宣布将韩国首都的中文名字更改为“首尔”,有以下深层次原因:
• 去汉化:历史上朝鲜半岛受中国文化影响深远,汉字在其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韩国民族主义情绪上升和经济崛起,国内去汉化呼声渐高。“汉城”这一名称带有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更改名称是韩国摆脱中国文化影响、强调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表现。
• 去日本化: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后,将“汉城”改为“京城”。韩国独立后,为去除日本殖民统治的影响,将“京城”改名为“SEOUL”,但在汉语中仍被称为“汉城”,所以改名也有进一步摆脱日本影响的考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