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16日,第55届巴黎-布尔歇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正式拉开帷幕。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携众多先进装备亮相,包括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 35A等“20系列”装备、“翼龙”无人机系列及全球起飞重量最大的民用水陆两栖飞机AG600等8大类30项重点航空产品 。
然而,热闹背后,中国军工在此次航展上的市场表现却有些冷清,与法国“阵风”战机连连签单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展台至今颗粒无收。这一局面,值得我们深入分析与思考。
军工实力提升,产品体系日益完善
近年来,中国军工的进步有目共睹。在装备研发上持续发力,战机、无人机、高超音速导弹等先进武器不断涌现,构建起了较为完备的现代化武器装备体系。
在本次巴黎航展上,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展示了战斗机、运输机、教练机、直升机、无人机、制导武器在内的全谱系产品。歼- 20、歼- 35A两型新一代战机首次携手出海,与运- 20、直- 20及攻击- 11等共同亮相,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尖端装备已具备覆盖制空、投送、突击及无人作战的完整空中作战体系能力 。
其中,歼- 35A的海外首展,凭借其出色的隐身气动设计、先进航电系统及多任务作战能力,吸引了众多目光;直- 9ME直升机,“翼龙”-1G、“翼龙”-6、“翼龙”-10B、“旋戈”-2000无人机的首次巴黎航展之行,也展现了中国在直升机技术、无人机谱系化发展的最新成果 。
中国军工产品在性能上逐渐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且能够根据不同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价格也相对合理,对于不少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很大吸引力,在理论上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航展表现不佳,多方面因素制约
尽管中国军工产品实力不俗,但在巴黎航展的市场竞争中却处于被动局面。
从展示方式来看,法国“阵风”战机通过精彩的飞行表演,在空中展示高难度动作,直观地向观众和潜在客户展示战机的卓越性能,极大地激发了客户的兴趣和购买欲望。
而中国展台大多以模型、海报、参数展示为主,缺乏动态演示,显得较为冷清,难以让客户直观感受到装备的实际性能优势,给人一种“不飞,不演,不动,跟看橱窗差不多”的感觉 ,在吸引客户关注度和现场订单方面自然大打折扣。
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一些国家购买中国产品后,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了配套跟不上、维修等待时间长、零件难找以及系统兼容性差等问题,这使得客户在使用过程中困难重重,不仅影响了作战效能,甚至日常演练都受到影响。
军火交易不同于普通商品买卖,客户不仅关注产品本身,更看重后续整个体系的支撑,需要“买得起、用得起、修得起、撑得起”,而当前中国军工在这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 。
此外,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国际军火市场中,政治站队现象严重。部分国家在采购武器装备时,会受到美西方的政治压力和影响,担心购买中国装备会影响与美西方的关系,面临被拉清单、断链、警告等风险。
这种政治因素的干扰,使得许多潜在客户即便对中国产品感兴趣,也不敢轻易下单,大大限制了中国军工产品的市场拓展。
积极探索改进,未来前景可期
面对诸多挑战,中国军工也在积极行动,努力改变现状。
近年来,国内的珠海航展已经实现从静态展向动态秀的转变,通过飞行演示、体系讲解等方式,全面展示中国军工的实力,赢得了众多专业观众的认可。
军工企业也在不断加强国际市场开拓力度,不仅积极推销产品,还派遣专业团队深入客户基层,开展培训、改装、售后服务等工作,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这种“蹲点式”服务模式正在逐步改善中国军工产品的口碑。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军工企业不断加大在售后响应、备件匹配、跨国审批、认证体系等环节的投入和改进,逐步补齐短板,提升整体服务水平,有望赢得更多客户的信任。
从宏观层面看,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在国际事务中影响力的逐渐增强,也将为中国军工产品走向世界创造更有利的政治环境。
有理由相信,只要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改进提升,中国军工终有一天能够在全球军火市场中站稳脚跟,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先进的技术水平和完善的服务体系,赢得世界的尊重和市场份额。届时,中国军工将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贡献更多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