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孩子的牙齿黑了
到底要出现多少次校园食品安全事故,才能唤醒制度上的改良?
最近,央视新闻、极目新闻、澎湃新闻等多家媒体都盯上了一件事,那就是“甘肃天水麦积区褐石培心幼儿园血铅超标”事件。
一个幼儿园的孩子,接连出现了饮食不佳、恶心呕吐,牙齿发黑的情况。
最初,央视说法是“违规使用添加剂”。
但多家媒体的深挖,发现事情不止于此。
首先,这不是个别案例、偶发案例,而是长期案例,该幼儿园的不法行为处于持续状态:
根据中国新闻周刊对家长的采访,在过去半年里,这位家长的孩子表现为不爱吃饭,20天前又出现呕吐情况,“吃两口就吐,幼儿园的面吃了也吐”。
家长称,他们曾到当地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脾胃虚弱”。
“孩子从开学起就肚子疼、呕吐,我们以为是受凉或脾虚,甚至花了几千元买中药调理,直到其他家长发现孩子牙龈发黑、腿疼难行,才意识到问题……”
还有家长向报社反映:“班里有小朋友身体一直不好,恶心、呕吐、肚子疼,去年就有家长反映过这个情况,但后面出状况的孩子越来越多,老师三天两头跟家长说吐了”。
既然出现的了问题,那就要去医院检查对不对?
更蹊跷的事来了,根据极目新闻的报道:事发后,当地统一安排孩子到医院检查。
但结果一直没出来。
而根据澎湃新闻的说法,当地公安和市监局等部门介入调查后,食物留样均已查封带走,调查结果还没有公布。
紧接着,上游新闻又给到了一条新信息:
起初,家长们没想过孩子身体问题与幼儿园有关,直到私下带孩子检查的家长越来越多,大家一合计才发现,共同点是:
都在同一家幼儿园。
家长提供的检查报告数据,血铅数据最高的患儿400多μg/L,最低的也有300μg/L,而血铅超标的安全限值为:
成人≥100μg/L,儿童≥50μg。
也就是说这些幼儿园的孩子血铅含量,都已经严重超标。
机构检测,涉事患儿的血铅含量是家长的12倍多。
02分裂的检测数据
孩子血铅检测报告如此失常,不少家长决定跨省去西安的医院检查。
但!根据中国新闻周刊的报道,与西安医院的检测结果相比,幼儿园提供的检测数值普遍偏低,且,未提供加盖公章的纸质报告。
比如,西安市中心医院出具的检验报告单显示,她6岁的孩子血铅检验值为441ug/,属于严重超标。
而天水当地此前通知的结果是33.78ug/L,尚在正常区间。
由此可见,一定有一方的检测机构出了问题。
另一头,大风新闻也提供了同样的案例。
“7月4日上午,天水方面曾短信告知其孩子血铅检测值为16.384μg/L,然而,西安市中心医院于同日出具的检测报告显示,该患儿的血铅值高达361μg/L,两地检测结果相差约20倍。”
为什么异地检测的数据结论差距那么大?
难道事情仅仅是“违规使用添加剂”那么简单吗?
03有毒的糕点,沉默的共犯
7月3,甘肃天水官方疑似曾组织涉事家长通报有关情况。
录音中有人说:涉事幼儿园内的三色枣发糕和玉米肠卷,“初步判断,添加剂超标”。
“大多数孩子是正常的……”
似乎总体局面还处于可控可防的状态,铅中毒是个别的,大多数还是好的。
然而历史不会忘记,也就是20年前的2005年,天水市曾有200多名儿童集体铅中毒!
2005年7月,天水市麦积区甘泉镇吴家河村的一个14岁孩子到村边小河游泳,后来全身陆续出现了红疱,到后来耳朵开始流脓,嘴周围开始发青发黑,肚子坠痛,脸色发黄,厌食,看见油腻的食物就想呕吐。
于是他父亲就带着儿子四处求医,直到当地一位大夫给让孩子服用了排铅的药物后,病症才开始消减。
后来全村大约200个孩子都出现同一种症状:脸色发黄、厌食。
后来,村民们就将其中50个孩子送到兰州医学微量元素研究所做化验。
化验结果显示:这50名孩子全都铅超标。
原因是什么呢?
那个村在几年前建了铅厂、锌厂,而后污染非常明显,村子长期被滚滚浓烟所笼罩,气味非常呛人,粮食和苹果的收成一年比一年差。
但在当时,这个案子的调查遭遇了重重阻力,记者联系当地环境保护局的时候,就被时任局长以不能随意接受记者采访为由婉拒……
如果说20年的案子,问题出在了化工厂,那么今天呢?
公开资料显示:天水市麦积区褐石培心幼儿园是一家民办非企业单位,成立于2022年9月6日,法定代表人为朱敬琳。
该园于2022年9月28日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有效期至2027年9月27日,经营项目为热食类食品制售。
此外,该园往年年检结果:
均为合格。
根据界面新闻引述知情人士的话:
这家幼儿园的实际控制人为李慧芳,朱敬琳是其亲属。李慧芳目前在天水市拥有4家幼儿园,其他3家幼儿园分别为天水市麦积区蒙迪爱幼儿园有限公司、天水市麦积区渭北幼儿园、天水市麦积区慈爱幼儿园。
四家幼儿园,可谓家大业大,此外,李慧芳还拥有民革党员的身份。
当地妇联曾发文称:李慧芳是“一名承载着梦想投身于幼教工作的创业者”。
有那么好的教育工作者,那么好的幼儿园环境。
为何同样的悲剧仍在上演?
为何每次都要等到群众举报才启动调查!
04尾声
三色发糕的“添加剂”,至今无名无姓。
作为一位法律人,我不会对公开新闻报道以外的任何信息做过多猜测。
但几句话我很想说:
校园食品安全事件,每月都有新闻,我相信监管者不会感知不到,社会民意不会没有反馈。
问题出在哪里?
按照审计署的报告,已经有有百十个县市的校园的营养餐餐费,被挪用了。
如果我们一家家去挖学校有没有贪污、渎职犯罪,何时才是个头?
又有多少个县市禁得起查,禁得起腐败的诱惑?
朱元璋已经证明,靠起早贪黑、到处巡查的办法,是抓不完坏人的。
唯有从源头上掐断腐败的条件,收回腐败的权力,杜绝腐败的机会,才能还亿万学子一个健康的胃。
或许,只有取消校内集中就餐,才是对孩子最基本的保护。
因为这才是治本之策!
希望大家能和我一起呼吁,为了甘肃的这一代,也为了我们的下一代。
-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