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征稿启事
河口海湾作为全球最敏感、受到人类活动影响最显著的区域之一,同时也是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前沿地带。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极端环境事件频发及人类干扰加剧,河口海湾生态系统面临严重退化风险。识别其变化规律并构建科学有效的治理策略,对于实现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强对沿岸海域生态环境的科学认知,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与管理能力的提升,《海洋环境科学》期刊特设“河口海湾生态环境演变与大数据解析”专刊。专刊旨在通过多源数据融合、大数据分析、统计建模与人工智能等方法,深入解析富营养化、脱氧、赤潮、碳汇、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物、微塑料等生态环境问题,揭示其发生发展机制与演变规律,为我国河口海湾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提供定量化决策支持。
一、专刊主旨与组织
为持续关注并及时报道我国在河口海湾生态演变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海洋环境科学》计划于2025-2026年组稿出版“河口海湾生态环境演变与大数据解析”专刊。专刊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吴梅林研究员、广东海洋大学赵辉教授、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李宏亮研究员和厦门大学肖武鹏副教授联合担任特邀主编。本专刊拟定于2025年7月正式启动征稿工作,面向全国公开征集高水平稿件,欢迎广大专家学者踊跃投稿。
二、特邀主编简介
吴梅林,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海洋中小尺度生态学研究,聚焦近海、河口海湾生态系统演变和深远海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的研究工作,与10多个国家、地区建立学术联系。发表论文100多篇,1篇论文被选为封面文章,1篇文章入选Editors' Choice;主持E-BOOK专著2部及1部独立章节,参编2部。研究成果被“Nature China”选为亮点论文,获广州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5)、海洋科学工程技术一等奖(第9),并入选“第八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第1)等荣誉称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南海北部共享航次首席科学家1次,中国科学院台湾青年交流项目:“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东印度洋水体综合调查春、夏航次化学部分专题”2次。担任国际SCI期刊《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副主编、《Environments》《海洋环境科学》编委、《环境生态学》青年编委以及《Marine Environmental Research》《Aquatic Ecosystem Health & Management》《Water》客座编辑。担任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底勘查与开发分会理事、中国海洋学会海洋化学分会委员,广东海洋湖沼学会、广东海洋学会监事;“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评委,广东、广西和海南等海洋环评专家等;邀请国内外专家、国内外学术会议与交流召集人及特邀报告20余次等。
赵辉,广东海洋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海洋大学南海杰出学者,海洋化学方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机制、海洋环境地球化学与生态修复、海洋生态动力研究、近海海洋环境变化及生态响应等。主持国家基金面上项目等课题3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包括《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Biogeosciences》《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刊物中SCI论文90余篇。曾在百慕大海洋科学研究所、加拿大西北大西洋渔业研究中心、美国夏威夷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交流访学。任国际期刊《PLOS ONE》《Satell Oceanogr Meteorol》编委和《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客座编辑;担任《J. Coast Res.》《Acta Oceanologica Sinica》《J. Geophys. Res.-Oceans》《Sci. China》等国内外多个期刊审稿人。
李宏亮,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担任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浙江省近海海洋工程环境与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和自然资源部长三角海洋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副站长。获得浙江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浙江省省部属企事业“名师高徒”荣誉称号,担任中国海洋学会海洋化学分会委员,《海洋学报》(中英文版)青年编委、《应用海洋学学报》青年编委。主要通过时间序列沉积物捕获器和生化多参数集成剖面仪的现场观测,研究全球变化背景下中国近海和大洋多尺度物理过程对营养要素的供给、生物地球化学响应和沉降颗粒物输出的调控作用,为海洋环境治理提供科学支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2项(集成研究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1项和子课题2项、海洋二所科研业务费专项重点项目2项。作为化学负责人,参与了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2项(水体综合调查航次类)和国家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专项1项。主持了浙江省自然资源领域蓝碳调查项目(台州)和其他多项浙江省自然资源厅项目。近五年来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共同)作者在《Science Advances》《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和《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等国际主流期刊发表论文13篇,主编专著1部。
肖武鹏,厦门大学副教授、“南强青年拔尖人才”,博导。主要开展海洋浮游植物生态位和性状生态学研究,致力于前沿机器学习算法的革新和大数据分析新理念的开拓创新,在河口和近海浮游植物群落演变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方面取得了若干创新性学术成果。已在《Water Research》《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等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等资助)、“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新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兼任中国生态学学会海洋生态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Global Change Ecology》编委、《应用海洋学学报》青年编委。
三、 征稿主题
专刊围绕“河口海湾生态环境演变”这一主题,重点聚焦如下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
● 富营养化、贫氧、赤潮等生态灾害的演变机制
● 重金属、污染物、微塑料等新兴污染的空间分布与风险评估
● 河口海湾生态系统的长期变化与短期响应
● 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事件对生态过程的影响
● 人类活动与生态扰动的驱动机制
● 基于遥感、无人平台、在线观测等的新型观测方法
● 多源数据融合、大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在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 典型海湾与河口案例研究
四、稿件类型
● 研究论文:报道原创性研究成果。
● 综述:系统评述特定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未来方向。
● 方法学论文:介绍创新的技术方法、流程或分析工具。
● 观点与评论:对领域热点、挑战或未来趋势提出独到见解。
● 应用案例研究:详细描述新技术在实际保护项目中的应用、成效和经验教训。
五、 投稿注意事项及要求
● 稿件格式参见《海洋环境科学》投稿指南(论文模板可在期刊网站下载中心下载),稿件经由网站(http://hyhjkx.nmemc.org.cn/)在线提交,投稿类型选择专题投稿中的“河口海湾生态环境演变与大数据解析”。
● 稿件必须为原创、未发表作品,所有稿件将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
● 投稿截止日期:2026年4月30日
● 稿件经专家审理录用后即可网络预发表(提供DOI),纸质期刊计划于2026年第四季度(正刊)刊出。
● 联系人:胡莹莹
● 联系电话:0411-84783126;手机:13941160526(微信同步)
● E-mail:hyhjkx_yyhu@vip.126.com
● 投稿网址:http://hyhjkx.nmemc.org.cn
![]()
信息来源:《海洋环境科学》。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