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特朗普着急了,中伊传出重磅消息,普京早已提前对华交底
一秒钟前说制裁伊朗不能放松,一秒钟后突然放话允许中国买石油。
特朗普这波变脸玩得连自家财政部都蒙了,石油市场还没来得及反应,俄罗斯那边早把话撂明白:"中国要多少油就给多少"。
这事看着像普通商业博弈,实际藏着大国的三本账。
今年三月国际油价飙涨的档口,特朗普突然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允许中国继续购买伊朗石油。
这记回马枪打得所有人措手不及——毕竟三天前白宫刚宣布要加强中东地区制裁。
美国国务院官员接到记者问询时直挠头,最后只挤出一句"我们对伊朗政策没有变化"。
更逗的是华尔街日报当场拆台,把中伊石油贸易数据甩出来:过去两年伊朗出口中国的油轮压根没影,海关系统里明明白白写着"零进口"。
中俄输油管道倒是日夜开工。
从去年初开始,西伯利亚的原油每天59万桶往东北运,按这个速度今年输油量直接顶破1.1亿吨大关。
天然气更夸张,去年冬天单日输气量直接比历史峰值蹿高35.8%,新修的远东管线还没完工,蒙古草原上500亿立方米的输气线路又破了土。
普京在圣彼得堡论坛上说中俄关系是"世界定海针"时,台下二十国代表脸都绿了。
最打脸的还是中国海关数据:前脚美国刚放出放宽制裁的风声,后脚统计显示前五个月中国真从伊朗买油了?可白纸黑字的报关单上还是零蛋。
这背后藏着三把明晃晃的算计。
美方想的是用张空白支票稳住能源市场,既给国内页岩油商腾出货柜,又能拿虚的让步换实在的贸易筹码。
俄方更实在,去年被西方卡脖子后直接摊牌:但凡中国开口,输油管立马再铺两条。
真正硬气的是咱们自己——三年没要伊朗一滴油,光靠中俄油气就撑起半壁江山,现在北海油田采出的气都能反哺国内了。
能源专家说得透:这是用实战证明供应链多元化不是口号,真要断供哪个渠道都能顶上。
站在大国博弈的角度看,这出戏其实给所有发展中国家打了样。
美国嘴上说着放宽限制,转头就能把七年前的制裁令再祭出来;俄罗斯说保供就真把输气量翻着倍涨,西伯利亚零下40度的工地愣是没停工过。
两种做派摆在这,聪明人都知道该信谁。
外长记者会现场,伊拉克记者问为什么中国进口数据与传闻不符,发言人直接甩出报关代码:每个油罐都有电子标签,海关数据全网可查。
这记实锤把西方媒体的揣测砸了个稀碎。
说到底能源安全不是看谁说得好听,得看谁真往管道里输油气。
这两年国际局势动荡得跟过山车似的,可咱们电价愣是没涨过,加油站油价还降过三回。
这背后的底气就两句话:朋友交得真,自己腰板硬。
俄罗斯那边雪地里铺管道的时候,咱们在新疆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光伏基地;中东战火纷飞的时候,中俄输油管每秒钟稳定输送19.3吨原油。
用普京的话说:"中国订单让西伯利亚冻土都热起来了"——这种实打实的合作,比什么空头支票都牢靠。
乱局中最忌两头下注,但更怕看不清形势。
美国这招"制裁松绑术"算是给全世界提了个醒:把能源命脉系在别人裤腰带上,早晚得吃哑巴亏。
看看德国现在买气还得求着挪威,日本核电重启拖了十年就知道,关键时刻还是得靠自己人。
中国这次用真实数据撕掉美式烟雾弹,用中俄输油表打了场漂亮的信息战,这才是新时代能源博弈的正确打开方式。
当德克萨斯油商还在为页岩油库存发愁时,中俄工程师已经在蒙古草原打下第1732根输气管桩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