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则消息,一家企业是这样回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的:为何企业要大量使用外包人员?
“劳务外包用工是企业灵活用工的重要途径,也是超市用工的有效补充,可以根据企业经营需要灵活调整。”
一家权威平台发布的不那么靠谱的就业数据称,我国有2亿多人属于灵活就业人员,我们可以将其简单地理解为劳务外包。
打工人应该非常清楚:劳务外包签订的合同叫劳务合同,与一般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的待遇差异却是非常大的。
在我们身边,经常可以看到很多穿着带有世界500强logo衣服的人,不过大多时候你不用惊讶,他们一般都是劳务外包。按照企业对劳务外包的理解,这部分人并不属于前述世界500强的员工。
在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下,这是一件听起来很荒唐的事:一位替企业当牛做马、穿着企业工服的劳动者,居然在法律上与企业没有任何关系。
在这片伟大的土地上,到底有多少劳动者,像前面所说的一样,除了前述的2亿灵活就业人员外,我们似乎找不到其他可用的数据。
结合在法律上与企业没有任何关系这个现状,我们可以从城镇在职职工参加养老保险和城镇就业人数的比重中,找到一组可用的数据。
历年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收录了当年城镇参保的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数据。再结合统计部门的城镇就业人口,就可以知道有多少人没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了,虽然其中一部分人是自费缴纳的养老保险。
下图展示了1989年以来的,城镇就业人口中,参加了职工养老保险和未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比重。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千万别被职工两个字迷糊了,职工包括所有就业人口,既有机关事业单位就业人员,也有企业就业人员。
其余没有就业的人口,一般参加的叫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所以,目前的宏观指标中,养老保险分城乡居民和职人养老保险两种。
![]()
1990年,全国城镇就业人口中,仅有30%的人参加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2024年,这一比例来到了81.8%。
也就是说,城镇就业人口中,还有18.2%的人,没参加城镇职工保险。
按统计公报的数据,2024年末,全国共有城镇就业人口4.73亿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数量为3.87亿人,也就是说还有0.86亿劳动者,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这部分人,可能是就业单位没有为其缴纳,也可能已经缴纳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或者属于前述的劳务外包,没有人为其缴纳养老保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