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菲律宾前参议员托伦蒂诺刚卸任第二天,就被中国列入禁止入境名单。这是中国首次对东南亚国家政客实施个人制裁。托伦蒂诺任职期间多次发表反华言论,推动法律将中国南沙群岛划为菲律宾“专属经济区”,还散布“中国间谍论”煽动对立。
菲律宾近期接连对中国出手。首先是与反华国家立陶宛签署“安全联盟”协议,意图拉帮结派针对中国在南海的影响力。接着防长提出“整体行动区域”计划,想联合其他国家组建反华军事联盟。最后防长还公开支持美军在苏比克湾建弹药厂,缩短美军补给距离。
中方制裁选择在托伦蒂诺卸任后立即实施,既避开敏感期又达到震慑效果。禁令明确传递三层信号:触碰中国红线必遭反制、仅针对极端政客而非民众、未来可能扩大制裁范围。这种“精准打击”警告菲律宾政府,不要为了政治利益与中国全面对抗。
苏比克湾若真成美军军火库,菲律宾将彻底站队美国。但美国自身在亚太的弹药储备都吃紧,能给菲律宾多少支持?东南亚其他国家正与中国深化合作,比如越南、印尼都更愿通过谈判解决争端。
中国通过制裁托伦蒂诺向菲律宾传递态度:不反对正常交流,但破坏两国关系者必付出代价。菲律宾若继续靠拢美国,可能沦为中美博弈的牺牲品。小马科斯政府曾靠对华友好政策赢得支持,如今却押注美国,结果如何要看后续行动。
美国国会刚批准10亿美元军援菲律宾,但附加“人权”条件。菲律宾民间对反华政策支持率下降,年轻人更关注就业而非地缘对抗。中国与东盟重启南海行为准则谈判,菲律宾缺席首轮会议,错失对话机会。
制裁事件背后是菲律宾政客的政治算计。托伦蒂诺借反华捞取选票,卸任后立刻被制裁,暴露其政治资本的脆弱性。菲律宾防长公开示好美军,但美国迟迟未正式回应,显示盟友关系的不稳定性。
南海局势表面平静,实则暗藏风险。中国强调“朋友来了有酒,豺狼来了有枪”,菲律宾若继续挑衅,可能面临更严厉反制。东南亚多数国家选择与中国合作,菲律宾的孤立风险正在增加。
菲律宾政府需权衡利弊:依赖美国能获得多少实际利益?与中国对抗是否值得承担经济代价?历史证明,小马科斯父亲也曾因过度依赖外部势力导致政权崩溃。当前选择或将决定菲律宾未来十年的命运。
中国持续推动与东盟国家合作,经济项目不断落地。菲律宾若错失发展机遇,未来追赶难度会更大。制裁托伦蒂诺只是开始,后续还有哪些政客会被点名?菲律宾又将如何调整政策?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影响整个南海格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