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无菌蛋” 在各大超市和电商平台掀起热潮,价格比普通鸡蛋高出 2-3 倍,商家宣称其 “安全无菌、可生食、营养更丰富”。但央视调查发现,无菌蛋并非完全无菌,甚至可能存在沙门氏菌污染风险。今天,我们就来扒开 “无菌蛋” 的神秘面纱,看看它到底值不值得买。
1
※ 鸡蛋种类和区别
2
※无菌蛋的真实身份:不是无菌,而是少菌
无菌蛋其实是 “可生食鸡蛋”!河南农业大学田亚东教授解释:所谓无菌蛋,是指通过巴氏杀菌、紫外线消毒等工艺处理后的鸡蛋,其核心是降低沙门氏菌等致病菌含量。但“无菌”二字纯属误导——它不可能绝对无菌。
无菌蛋的生产需全链条管控:种鸡定期检测沙门氏菌、封闭式鸡舍控制环境、饲料灭菌处理、产后 24 小时内清洗消毒并涂膜保鲜。我国《可生食鸡蛋》团体标准要求沙门氏菌检出率为 0%,而普通蛋允许微量存在但不得超标。
3
无菌蛋与普通蛋的五大区别
4
※消费者常见的三大认知误区
误区一:无菌蛋更有营养
真相:无菌蛋与普通蛋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含量无显著差异。所谓 “富含 DHA”“有机硒” 等卖点,实际是通过饲料添加实现的,与是否无菌无关。
反常识事实:生鸡蛋中的蛋白酶抑制剂会影响蛋白质吸收,煮熟后普通蛋的营养吸收率(91%)反而高于生食无菌蛋(55%)。
误区二:蛋黄颜色越深越营养
真相:蛋黄颜色由叶黄素含量决定,可通过添加万寿菊粉等饲料调节。央视实验发现,部分普通散养鸡蛋的蛋黄颜色比无菌蛋更深,但安全性未必更高。
误区三:无菌蛋可以无限期生食
真相:即使符合标准的无菌蛋,冷藏储存 2 周后仍有约 5% 可能细菌超标。日本研究显示,无菌蛋的 “可生食期” 通常为 10-15 天,超过后需加热食用。
5
科学选购与食用建议
① 按需选择,避免盲目跟风
生食场景:(如寿喜锅、提拉米苏):必须选择无菌蛋,认准执行标准(如 T/CAPA001-2020)和追溯二维码。
全熟烹饪(水煮蛋、炒蛋):普通蛋更经济,充分煮熟后同样安全。
特殊人群(孕妇、儿童、免疫力低下者):建议优先选择无菌蛋,但即使是无菌蛋也需谨慎生食。
② 购买时注意这几点
看标准:确认产品执行《可生食鸡蛋》团体标准,避免选择无明确标准的 “三无产品”。
查日期:生产日期越新鲜越好,冷藏保存不超过 15 天。
辨包装:优质无菌蛋包装完整,有清晰的追溯二维码和储存提示。
③ 家庭储存与烹饪技巧
储存:无菌蛋需冷藏(4-7℃)单独存放,避免与葱姜蒜等气味强烈的食物接触。
烹饪:生食前检查蛋壳是否有裂纹,蛋黄是否紧实,如有异常立即丢弃。煎蛋时避免高温焦糊,边缘变焦的部分可能产生致癌物(如苯并芘)。
④ 警惕市场乱象
低价陷阱:成本测算显示,一枚合格无菌蛋的生产成本约 1.4-1.8 元,“9.9 元 10 枚” 的低价产品很可能是普通蛋冒充。
虚假宣传:部分商家用 “国际双重认证”“蛋壳干净即无细菌” 等话术误导消费者,需理性看待。
⑤ 每天吃几个蛋合适?
过去认为 “鸡蛋黄胆固醇高,每天不能超过 1 个”,但最新膳食指南已取消对胆固醇的限制 —— 健康人每天吃 1-2 个鸡蛋,不会显著升高血液胆固醇水平。反而是过量摄入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更易引发血脂异常。
⑥ 红壳蛋更有营养?
蛋壳颜色由母鸡品种决定,与营养无关。红壳蛋和白壳蛋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含量相差无几,选择时不必纠结。
⑦ 大头朝上,千万不能洗
鸡蛋外壳有一层天然保护膜,水洗会破坏它,导致细菌入侵。正确储存方法:大头朝上放入冰箱(气室在上,减少蛋黄移位),冷藏可保存 30-45 天。
无论是无菌蛋还是普通鸡蛋,都是性价比极高的营养食材。若追求生食体验,可选择正规品牌的无菌蛋,并注意保质期;日常烹饪时,普通鸡蛋完全能满足营养需求,全熟食用更安全。与其纠结 “是否交智商税”,不如学会根据需求选择,让这颗 “全能营养蛋” 真正为健康加分。
你可能还喜欢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本公众号只传播正能量,积极向上,无任何商业目的,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禁止任何形式的搬运,违者定将追究,感谢理解!
点击名片
感谢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