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黎族自治县,海南省直辖自治县,位于海南岛东南部,土地总面积1128平方千米。北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相连,西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接壤,东北与万宁市交界,西南部与三亚市毗邻,东南濒南海,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地理坐标介于北纬18°22'—18°47',东经109°45'—110°08'之间。县域南北长40千米,东西宽32千米,总面积约1128平方千米。陵水黎族自治县(点击查看具体位置)
![]()
陵水县下辖9个镇、2个乡,此外有2个国营农场和省属吊罗山林业局。县人民政府驻椰林镇。2023年,陵水县人口常住人口38.23万人。
陵水黎族自治县,地貌主要由山地、山岭、丘陵、台地、平原五部分组成。境内最高点吊罗山三角峰,海拔1499.8米。陵水黎族自治县,属热带岛屿性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在24.7℃左右。陵水黎族自治县大小河流共有127条,主要河流有陵水河、英州河、板来河和港坡河。
隋大业六年(610年)始设陵水县,隶属临振郡;1987年12月成立陵水黎族自治县,1988年4月隶属海南省。旅游资源丰富,人文、自然景观丰富。建设多个旅游区。
2023年,陵水县地区生产总值(GDP)253.73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27亿元,同比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34.19亿元,同比增长2.8%;第三产业增加值145.27亿元,同比增长10.5%。
![]()
气候
综述:
陵水黎族自治县,属热带岛屿性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冬无严寒,干湿季分明,夏秋多雨,冬春干燥。光照充足,全年无霜,四季常青。
气温:
陵水黎族自治县,常年平均气温在24.7℃左右。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为19.8℃,7月平均最高气温30℃,历年最高气温为37℃,历年最低气温为5.6℃,常年积温平均值为9050.1℃,月平均气温≤12℃的天数甚少。南部、东南部和东北部的丘陵、平原地区气温相对比较高;西部、西北部、北部山区气温较为凉爽。陵城地区春季的摄氏温度在20℃左右,吊罗山、大里、群英、田仔地区的摄氏温度在18℃左右。春季的气温曲线波动在19℃~21℃左右,夏天气温大幅度回升,气温在25℃~27℃,秋季气温到达高点,气温在30℃左右(其中7月份为气温的最高点气温在29℃~31℃),冬季气温开始下降,气温值在18℃~12℃左右。
日照:
陵水黎族自治县,年平均日照实测时数为2479.3小时。7月份日照时数为253.3小时,2月份日照时数为158.5小时。年日照时数为4417.4小时。9月份至次年的“春分”日照时数≤12小时,年平均蒸发量为1919.0毫米。最多为2212.0毫米,最少为1680.0毫米。一年四季当中,以5月份蒸发量最大,2月份蒸发最小。
![]()
降水:
陵水黎族自治县,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以南。年平均降雨量在1500毫米~2500毫米,但在时间、空间上分布不均匀。从地域上分,降水量北多南少,北部山区为2400毫米,南部沿海仅为1400毫米,总的趋势是由北向南逐渐递减。从时间上看,有丰、歉年和旱、雨季之分,北部山区,丰水年为3400毫米,歉水年为1300毫米;南部沿海丰水年为1547.8毫米,歉水年仅为1011.3毫米。全年旱雨季节分明,每年11月份至次年的4月份为旱季,5至10月为雨季,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85%以上。
陵水境内最大降水量为1958年8月10日的4719毫米;1970年是降雨量较多的一年,为9352.5毫米,月雨量最大的为1978年9月的8241毫米;1989年,全年3次大台风连接,该年的降水量为1120.5毫米;2000年,降水量为5127毫米。
![]()
地质
综述:
陵水黎族自治县,根据地层发育、沉积建造、岩相及生物组合等构造运动特征,海南岛可划分海口、五指山、三亚三个地层分区。陵水黎族自治县位于三亚地层分区内,浅层地质结构简单,土母岩,母质花岗岩占86.2%,砂页岩占0.5%,河流冲积物占2.3%,浅海沉积物占6.7%,滨海沉积物占4.3%。北部山地的成土母岩为云母岩和石英正长岩;西部丘陵母岩为石英斑岩和花岗岩闪长岩;中部为混合岩;东南部沿海平原为浅海沉积物和混合岩;砂页岩主要分布在南部的文建岭、南湾半岛和北部的香水湾带。
地层构造:
陵水黎族自治县,地层基质由古老的砂页岩衰质岩系、中生代浆岩、沿海第四系松散层以及河流冲积地层构成。全县土壤有砖红壤、赤红壤、黄壤、潮沙泥土、滨海盐渍沼泽土、滨海沙土和水稻土等7个土类,14个亚类,29个土属。
地形地貌:
- 陵水黎族自治县,地貌主要由山地、山岭、丘陵、台地、平原五部分组成。陵水黎族自治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主要由山地、丘陵、平原三部分组成。山地、丘陵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平原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带。境内最高点吊罗山三角峰,海拔1499.8米。
![]()
陵水黎族自治县地形图
山脉
陵水黎族自治县,西北部有大吊罗、三角山和香蕉岭、小吊罗等山脉;在陵水市与万宁县东北部交界之间的牛岭,属吊罗山脉一段,西北部有东南走向的七指岭山脉。
山地
陵水黎族自治县北部为山地。最高峰为吊罗山山脉三角山,海拔1499.8米,坡度为25~35度,个别山头达60度,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89座。海拔800米以上的有吊罗山、大吊罗山和三角山、香蕉岭、吊罗岭,面积155.2平方公里;海拔500米的有牛岭、蒙水岭、乌鸦岭、常树岭、廖次岭、甜茨岭、尖壁岭、喃喜岭和雨伞顶、崖献岭,面积44平方公里。
![]()
山岭
陵水黎族自治县,主要山岭有吊罗山、白茅岭、九所岭、牛岭、东高岭、大溪岭、五岭、南门岭等。
丘陵
陵水黎族自治县境内丘陵地区分布于西部,包括群英乡、祖关镇、田仔乡的全部,军田乡、本号镇、英州镇、文罗镇、隆广镇的一部分,海拔250米~500米丘陵地有大敢岭、猴子岭、九所岭、白茅岭、东高岭、长水岭、大溪岭、南湾岭、牛尾岭,面积153.8平方公里;海拔在100米~250米的丘陵地还有大湾岭、神塘岭、大艾岭、公田岭、迈造岭、万州岭、五岭、总面积89.6平方公里。
盆地
陵水黎族自治县,东北部西南走向的吊罗山脉与西北部东南走向的七指岭山脉呈“八”字形相交于县域西北部,将东部浅海沉积平原团团包围,形成海南岛著名的“陵水盆地”。盆地内部零星分布着两大山脉及余脉延伸形成的孤丘和台地。从沿海至北部山区,地类依次表现为沿海林地(带)、平原耕地、丘陵园地(橡胶)和低山林地的地类分布规律。
![]()
台地
陵水黎族自治县境内的“陵水盆地”,盆地内部零星分布着两大山脉及余脉延伸形成的弧丘和台地,台地面积371.3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3.16%。
平原
陵水黎族自治县境内河流下游与沿海地区均为平原地带,面积181.5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6.21%。海积平原139.6平方公里,半固定沙丘17.6平方公里,未定性沙丘24.4平方公里。此外,还有河谷阶地87.3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8%,泻湖36.9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面积的3.3%。
水文
陵水黎族自治县大小河流共有127条,主要河流有陵水河、英州河、板来河和港坡河。陵水河总长77.01km,陵水县境内长37.64km,流域面积1096km2,自西北向东南流经陵水黎族自治县,总落差1059m;英州河总长29.33km,流域面积130.8km2;板来河全长16.2km,流域面积80.1km2;港坡河全长14.6km,流域面积51.9km2,总落差550m。
陵水黎族自治县濒临南海,海岸线全长118.57公里,占全省海岸线的6.09%,自然岸线长度约为83.48公里,自然岸线保有率约为70.4%,管辖海域面积1898.9平方公里。其中水深10米以内的浅海面积81万亩;水深30米以内的沿海面积57万亩;水深30~80米以内的近海面积约36万亩;潮间带面积17万亩,其余海域水深均在80米以上。
区划沿革
![]()
陵水地图
明代,成化十年(1474年)后,陵水划为6个乡,在比较靠近汉人居住地的黎族聚居区,已编入都图,分为二都。
清代,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陵水设6乡9图,辖黎寨38个弓。
民国十七年(1928年),陵水县辖东、西、南、中和上北、下北6个区,36个乡。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原属陵水的五弓、六弓、七弓3个乡和乌牙峒、岭门、白石图划归保亭县,原陵水县的南流、十万峒划归白沙县。
1949年,陵水县辖3个区,13个乡。
1950年8月,陵水县辖6乡1镇。
1958年1月,撤区并乡,全县设13个乡和陵城镇。
1961年6月,恢复陵水县建制,全县设14个公社和陵城镇。
1962年,增设提蒙公社。
1981年5月,增设大里公社和乐利公社。
1982年,全县辖18个公社,112个大队,1256个生产队,560个自然村。
1983年8月,公社改为区,大队改为乡。乐利公社并入本号区,全县共设14个区和陵城镇、新村镇,94个乡,562个生产队。
1987年1月,撤区公所,设置乡、镇。
1994年底,全县共设10个镇,7个乡,114个管理区。
2002年9月,陵水县将原17个乡镇撤销合并为11个乡镇。其中:撤销陵城镇、椰林乡,合并设立椰林镇;撤军田乡、田仔乡,并入英州镇;撤销长城乡,并入新村镇;撤销祖关镇、大里乡,并入本号镇。至年末末,全县共有乡镇机构11个,其中9个镇、2个民族乡,管辖国营南平农场、国营岭门农场、海南省吊罗山林业局。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陵水黎族自治县下辖9个镇、2个乡,此外还有南平、岭门2个国营农场和省属吊罗山林业局,共有116个行政村、585个自然村、1160个村民小组。县人民政府驻椰林镇。
乡镇
社区
行政村(农场生活区)
椰林镇
和平社区、解放社区、北斗社区、城中社区、沿河社区、中山社区、新丰社区、文化社区
城内村、桃园村、桃源村、坡留村、文官村、雷丰村、华北村、城南村、桃万村、联丰村、华东村、勤丰村、里村村、城东村、卓杰村、沟仔农场生活区
光坡镇
岭门居社区
米甬村、武山村、妙景村、章宪村、坡尾村、港坡村、新岭村
三才镇
大园村、乐安村、牛堆村、花石村、朝美村、港演村
英州镇
英州村、天堂村、大坡村、鹅仔村、古楼村、五合村、军田村、万安村、红鞋村、岗山村、新坡村、大石村、田仔村、母爸村、疗次村、高土村、赤岭村
隆广镇
广新村、万岭村、广坡村、石关村、新光村、红旗村、五一村、万星村、丹录村
文罗镇
新华村、文英村、五星村、龙马村、文新村、坡村村
本号镇
中央村、军昌村、本号村、白毛村、格择村、芭蕉村、乐利村、黎跃村、黎盆村、长甬村、田心村、军普村、新兴村、祖关村、祖合村、白石村、大坡村、亚欠村、亚上村、什巴村、小妹村、什坡村
新村镇
新村社区
海鹰村、海鸥村、海燕村、南湾村、九所村、长坡村、盐尽村、桐海村、城坡村
黎安镇
黎安村、黎明村、黎丰村、后岭村、岭仔村、大墩村
提蒙乡
提蒙村、曾山村、远景村、礼亭村、老长村、沟尾村
群英乡
南平居社区
芬坡村、光国村、群英村、祖空村
国营吊罗山林业公司
国营吊罗山林业公司虚拟生活区
![]()
历史沿革
- 秦汉至南北朝
陵水黎族自治县的“陵水”一称来源于建县时附近的陵楠河(今港坡河)。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在岭南地区设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陵水境域为象郡外徼。
汉代,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平南越之后在海南岛上设珠崖、儋耳两郡,领十六县,陵水境域属珠崖郡山南县。
初元三年(前46年),罢珠崖郡,以珠崖、颜卢之名并为珠卢县,隶属合浦郡。
东汉建初元年(76年),废珠卢县置珠崖郡,仍属合浦。
- 隋唐至宋元
隋代,大业六年(610年),设陵水县,隶属临振郡。
唐代,武德五年(622年),海南置崖、儋、振三州,陵水隶属振州。龙朔二年(662年),海南增置万安州,改属万安州。
五代十国时期(907~960年),海南属南汉,陵水仍属万安州。
宋代,北宋熙宁元年(1073年),陵水县降为镇并入万安县。元丰三年(1080年),复置陵水县,隶属万安军。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撤销万安军,隶琼州。绍兴十三年(1143年),复置万安军,还属万安军。
元代,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为琼州路安抚司,陵水县隶属湖广中书行省琼州路安抚司辖地。至元初,县治所从陵水峒博吉李村迁至南山头(今陵水黎族自治县椰林镇城东头村)。
皇庆元年(1312年),县治所迁再次迁至龙头村海边,后迁至港门。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隶属广西中书行省海北海南道宣慰司万安军。
- 明清时期
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改万安军为万州,陵水县隶属万州。洪武三年(1370年),琼州升为琼州府,隶万州,属琼州府辖地。
清代,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4月,升崖州为直隶州,降万州为万县,不管辖县,陵水县隶属崖州直隶州管辖。
![]()
-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陵水县隶琼崖绥靖处。
民国二年(1913年),隶琼崖镇守府。民国三年(1914年),属琼崖道。
民国十年(1921年)始,先后隶属琼崖善后处、琼崖特别行政区、琼崖绥靖委员公署、广东第九行政督察委员公署、海南特别行政区。
民国十六年(1927年)至民国二十年(1931年),创建琼崖第一个苏维埃政权“陵水县苏维埃政府”。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陵水县民主政府成立,隶属琼崖临时民主政府东区行政公署;10月,隶属琼崖临时民主政府边海行政公署;12月,又归琼崖临时民主政府东区专员公署。
![]()
历史照片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改为陵水县人民政府。
-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4月,陵水县全境宣告解放,隶属海南军政委员会管辖。
1951年4月,陵水县隶属广东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管辖。
1954年1月起,陵水县划归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1955年改称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管辖。
1955年7月,陵水县人民政府改称陵水县人民委员会,归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管辖。
1958年12月,陵水、崖县、保亭和万宁县的兴隆农场及附近农村合并为大县,称崖县。
1959年10月,崖县(原属陵水县)管辖的分界岭(牛岭)以北地区(即兴隆、南桥、牛漏等地,含兴隆公社、兴隆华侨农场、南桥公社、南林农场、东和农场)划归万宁县(今为万宁市)。
1961年6月,从崖县分出,恢复陵水县建置,隶属广东省海南行政公署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管辖,县政府驻陵城镇。
1962年,陵水县隶属广东省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
1968年5月,成立陵水县革命委员会。
1980年12月,撤销陵水县革命委员会,成立陵水县人民政府。
1987年12月,成立陵水黎族自治县,隶属广东省海南行政区和海南建省筹备组管辖。
1988年4月,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陵水黎族自治县隶属海南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