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翔:绿屏斋里说聊斋:
幽冥灯火照乾坤
——从《聊斋志异》《聊斋俚曲》《醒世姻缘传》三部著作看蒲松龄的天地人宇宙观
周雁翔
在齐鲁大地的历史长河中,蒲松龄以《聊斋志异》《聊斋俚曲》《醒世姻缘传》等鸿篇巨制,构建起一个充满奇幻色彩与哲学思辨的文学世界。这些著作如多棱镜般,折射出道佛思想的深邃光芒,映照出其独特的世界观、宇宙观,以及贯穿始终的 “天人合一” 理念。在狐鬼花妖的奇谭、市井俚俗的百态与因果轮回的叙事中,蒲松龄将儒释道精神熔铸笔端,以无畏之姿纵横三界,挥笔横扫六道轮回,为后人展现出超越时空的精神图景。
一、三界纵横:蒲松龄笔下的无畏叙事
蒲松龄的文字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三界互通的大门。在《聊斋志异》中,他毫无畏惧地穿梭于天界、人间与幽冥,打破了传统认知中森严的界限。《席方平》里,席方平的魂魄直闯阴曹地府,面对贪腐的冥王与酷吏,毫不退缩,层层上告,甚至敢于质疑阴间审判的公正性。这种对幽冥世界的大胆揭露,不仅是对现实社会黑暗的影射,更展现出蒲松龄无所畏惧的批判精神。在《神女》中,神女自天界降临人间,与凡人相恋,蒲松龄通过人神相恋的故事,消解了天界的神秘与高高在上,让神性与人性在平等的维度上交融。
《醒世姻缘传》中,因果轮回的链条贯穿三界。晁源前世作恶,死后坠入地狱受苦,转世后又在人间承受报应,这种三界之间的命运流转,被蒲松龄描绘得细致入微。他以一种近乎 “旁观者” 的冷静姿态,审视着三界中发生的一切,无论是天界的威严、人间的苦难,还是幽冥的阴森,都成为他笔下构建故事、传达思想的素材,展现出其对三界秩序的深刻洞察与无畏解构。
二、笔扫六道轮回:轮回叙事中的哲学思辨
蒲松龄的作品中,六道轮回不再是抽象的宗教概念,而是被赋予了鲜活的文学生命。在《聊斋志异》的《三生》篇中,主人公经历了 “马生”“犬生”“蛇生”,最终转世为人,通过这种荒诞而深刻的轮回体验,揭示了善恶有报的天理,同时也展现了生命在六道中的流转与挣扎。蒲松龄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每个轮回中不同生命形态的生存状态,让读者在奇幻的故事中,思考生命的本质与意义。
在《醒世姻缘传》中,六道轮回的思想贯穿始终,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核心动力。晁源、狄希陈、素姐等人的命运纠葛,在轮回中不断延续,从人道到畜生道,从畜生道再转回到人道,每一次轮回都伴随着因果的清算。蒲松龄通过对六道轮回的细致铺陈,展现出一幅宏大的生命图景,在这个图景中,每个生命都无法逃脱因果的束缚,唯有行善积德,才能跳出轮回的苦海。这种对六道轮回的书写,既是对佛教思想的文学化表达,也是蒲松龄对人生苦难与救赎的哲学思考。
三、幽冥与现世:多维交织的世界观
《聊斋志异》以狐仙鬼魅构建的幽冥世界,本质上是现世的镜像。《画皮》中恶鬼画皮惑人,暗合佛家 “色相皆空” 的警示,揭露世人被表象蒙蔽、难辨善恶的虚妄;《席方平》里阴间官场的贪腐与阳世如出一辙,既体现道家 “阴阳对应” 的哲学观,也通过因果审判的情节,展现佛家 “善恶有报” 的轮回思想。这种阴阳两界的对应与互通,打破了人鬼殊途的界限,构建起蒲松龄对现实社会批判与反思的独特维度。
《聊斋俚曲》以市井百姓为书写对象,通过《墙头记》《姑妇曲》等作品,将道家 “道法自然” 的朴素哲学融入家长里短。不孝子的恶行最终招致恶果,暗合佛家因果律;邻里间的互助与矛盾,则展现出道家 “和谐共生” 的社会理想。俚曲以诙谐语言演绎的伦理故事,实则是对现实世界道德秩序的重构,印证了蒲松龄 “以俗载道” 的创作理念。
《醒世姻缘传》以两世姻缘为线索,将因果报应思想推向极致。晁源前世杀狐虐妻,今生转世为狄希陈,遭受妻子素姐的百般折磨,这种 “冤冤相报” 的叙事逻辑,不仅源自佛家轮回学说,更暗含道家 “天道好还” 的哲学观。书中频繁出现的鬼神托梦、宿命预言等情节,将现世苦难与前世罪孽紧密勾连,构建起完整的因果链条,使读者在跌宕起伏的故事中体悟 “善恶终有报” 的天理。
四、天地有灵:道佛浸染的宇宙观
蒲松龄笔下的宇宙万物皆具灵性,这一观念深受道家 “万物有灵” 与佛家 “众生平等” 思想的双重影响。《聊斋志异》中,牡丹(《香玉》)、白狐(《小翠》)、蜜蜂(《黄英》)等自然生灵均可修炼成精,与人类产生情感纠葛,体现出道家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的境界;而这些异类精怪往往比人类更重情义,也暗含佛家对世俗人性的批判。
在《醒世姻缘传》中,宇宙秩序被赋予强烈的道德属性。作者通过 “天罚”“神谴” 等超自然现象,将善恶伦理上升为宇宙法则:素姐的暴戾最终导致家破人亡,象征违背天道必遭惩罚;狄希陈历经磨难终得解脱,则暗示改过自新可获救赎。这种将道德准则与宇宙运行规律相融合的叙事,展现出蒲松龄对 “天人感应” 的深刻理解,即人的行为会触动宇宙的因果之网,引发相应的回应。
五、天人合一:儒释道思想的交融与升华
“天人合一” 在蒲松龄的作品中,既是自然观,也是道德观,更是儒释道思想交融的结晶。《聊斋志异》中,婴宁的天真烂漫与山野自然融为一体,暗合道家 “返璞归真” 的理想;《崂山道士》中道士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则是对 “天人合一” 的诗意诠释。同时,这些故事中蕴含的 “劝善惩恶” 主旨,又与儒家 “仁”“义” 思想一脉相承。
《醒世姻缘传》以因果报应为主线,将 “天人合一” 推向社会伦理层面。书中人物的命运轨迹看似由前世业力决定,实则是自身行为的必然结果,这种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的逻辑,既符合佛家因果论,也呼应了儒家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的道德观。而作者通过两世姻缘的轮回叙事,最终引导主人公通过 “忍” 与 “善” 实现救赎,更是将道家 “无为而治”、佛家 “慈悲为怀” 与儒家 “克己复礼” 的思想熔于一炉。
蒲松龄以无畏之姿纵横三界,以如椽巨笔横扫六道轮回,在幽冥与现世、自然与人性、道德与天命之间架起桥梁。他的作品不仅是对道佛思想的文学演绎,更是对宇宙秩序与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在《聊斋志异》的奇幻、《聊斋俚曲》的质朴与《醒世姻缘传》的厚重中,“天人合一” 不再是抽象的哲学概念,而是化为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启示后世:唯有敬畏自然、恪守道德、顺应天道,方能在天地间寻得和谐共生之道。这种跨越时空的智慧,在当代生态危机与精神困境中,依然焕发着振聋发聩的力量。
乙巳年夏于泰山
作者简介:
作者周雁翔近照
周雁翔,笔名:易道、当代作家、诗人、文化创意策划设计家,曾任图书馆、博物馆、蒲松龄纪念馆馆长、文化学者,研究馆员职称。现任: 华夏雁翔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与中国丝路文化促进中心主席、中华文化促进会聊斋文化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地市县公共图书馆馆长创始人与首届联谊会主席,现为顾问,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高级文化艺术顾问,《母爱撑天世界和平文化博览园》总创意策划人、和平文化倡导者,荣获“和平使者”荣誉称号。
编辑 文瑞
编审 韩家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