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
紧张查分的考生里
有你一个吗?
想不想知道清代是如何公布考试成绩的?
今天一起认识清代“大金榜”
清代考试成绩怎么查?
直接城门口放榜!
如今的高考生们想查成绩,一键就能直达查分系统。可是在清代,公布成绩的时候还真有点儿“社死”。
“大金榜”是清代考中进士的题名揭晓榜,记录了进士的名次、姓名、籍贯。这件光绪三十年“大金榜”长近20米,榜题书写: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光绪三十年五月二十一日策试天下贡士谭延闿等二百七十三名,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故兹诰示。
结尾盖“皇帝之宝”大印一方,中间一个大大的“榜”字将整张纸一分为二,满文版名单在左,汉文版名单在右。由于该榜为黄纸质地,故称“金榜”或“黄榜”。
金榜分“大金榜”“小金榜”两种。“大金榜”用来张挂以示天下,黄纸墨书,文科大金榜挂长安左门外,武科大金榜挂长安右门外,便是人们熟悉的“金榜题名”,悬挂三日后缴存于内阁。同时内阁还要抄一副本,称为“小金榜”,送进宫中方便皇帝随手翻看。
△文科“小金榜”
清代的科举考试
和现在有何不同?
清代“大金榜”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产物。科举取士曾是选拔人才和储备官员的重要途径,也是读书人步入仕途的唯一正途。清朝的科举考试分为文武两科,各有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级,逐级而升。殿试是科举最高规格的考试,考题由皇帝亲自来出,前十名先由阅卷官选出,再呈皇帝亲定名次。殿试只进行排名,不再淘汰,均称进士。根据成绩不同分为三甲。
△嘉庆二十四年武科小金榜(局部)
第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称为“榜眼”,第三名称为“探花”;第二、三甲若干名,分别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清廷将殿试成绩按三甲列名榜示天下,这才有了“大金榜”。
“大金榜”为何能入选
《世界记忆名录》?
从隋朝始设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前后绵亘1300余年。虽然有弊端,但它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92年,联合国发起世界记忆行动,旨在保护具有全人类意义的档案。2005年6月,清代“大金榜”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官方认为,科举这一制度具有国际影响力,日本、朝鲜等国纷纷效仿,欧洲也引入了这一考试制度的变体,对许多国家的公务员制度产生了影响。
“大金榜”镌刻士人风华
如今的高考生们
也已经进入了填报志愿的新阶段
祝你们前路皆为坦途
金榜题名后 更上一层楼
来源: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ID:CCTV-channel1)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
新媒体编辑:崔岑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