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92岁高龄的表演艺术家游本昌庄严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
报道称,他的入党申请书长达21页,一笔一划,字迹工整。
这位以"济公"形象深入人心的老艺术家,在耄耋之年选择入党,游本昌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诠释"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他的入党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历经岁月沉淀后对信仰的坚定选择。
在价值多元、信仰缺失成为时代隐忧的当下,老艺术家游本昌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信仰的力量如何穿越时光长河,在一个人心中生根发芽,最终结出令人动容的精神果实。
游本昌的艺术人生,本身就是一部关于"念念不忘"的生动教材。
从1952年进入上海戏剧学院学习表演开始,他将"戏比天大"作为毕生信条,即使长期在话剧舞台上演配角,也从不懈怠。
1985年,52岁的他因"济公"一角红遍大江南北,却始终保持艺术家的清醒与克制。
他曾说:"演员要永远记住,观众是水,演员是鱼。"
这种对艺术的虔诚态度,背后是一种更为深沉的信仰支撑——对真善美的信仰,对人民艺术的信仰。
游本昌的艺术坚守告诉我们,真正的念念不忘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在漫长岁月里始终保持对初心的敬畏与热忱。
当这种艺术信仰与共产主义信仰相遇时,便自然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与升华。
游本昌的入党选择,折射出当代社会对精神信仰的深层渴望。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现在,精神世界的"贫困"反而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消费主义催生的功利思维使许多人陷入"没有信仰的幸福"——生活富足却心灵空虚,目标明确却意义模糊。
游本昌在92岁入党恰是一种回应——他用行动证明,人不仅需要面包,还需要照亮前路的星光;不仅需要现实的安稳,还需要精神的归宿。
中国共产党的吸引力,正在于它将个人小我融入国家民族的大我之中,在服务人民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永恒。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游本昌的艺术人生经历从"冷板凳"到"老戏骨"的漫长过程,他塑造的济公形象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为数十年如一日对表演艺术的钻研。
他在九十高龄选择入党,正是长期受党的文艺方针熏陶而产生的自然结果。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真理不是一枚现成的硬币,可以现成地拿过来就用。"
信仰同样如此,游本昌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在这个浮躁的时代,真正的信仰需要时间的沉淀与行动的验证,只有那些经得起岁月考验的信念,才能在心灵深处激起持久回响。
在社交媒体主导的"快文化"中,许多人患上"意义焦虑症"——既渴望信仰又怀疑一切,既追求崇高又畏惧承诺。
游本昌用92年的人生阅历告诉我们,信仰不是年轻时的一时热血,也不是简单的口号追随,而是在充分认知基础上的理性选择,是"知、情、意"的统一。
他曾在采访中表示:"我这一辈子就做两件事:演戏和为人民服务",朴素的话语道出艺术信仰与政治信仰的高度统一。
对年轻人而言,游本昌的故事提示我们:不必急于寻找"终极答案",但必须保持对真理的开放态度;不必立刻达到信仰的巅峰,但应当开始精神的攀登。
从济公到党员,这不是身份的简单叠加,而是艺术人生与信仰追求的完美融合。
国家最高领导人强调:"共产党人拥有人格力量,才能赢得民心。"
游本昌身上体现的正是这种人格力量——艺术上的精益求精与政治上的追求进步相得益彰。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类对精神家园的渴望不会改变;无论技术如何进步,心灵对崇高价值的追寻不会止步。
念念不忘,是对美好的执着坚守;必有回响,是历史对真诚的必然回应。
游本昌用一生诠释这句话的深意,而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又何尝不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宏大叙事?
当个人的精神追求与政党的理想信念相遇时,便谱写出最动人的时代乐章。
这或许就是游本昌入党给我们最宝贵的启示:信仰不老,精神长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