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仙居县携手芒种团队,打造全品类区域公用品牌“神仙大农”。短短几年间,其已涵盖9大类、275款产品,辐射带动全县80%农户。“神仙大农”旗下的“梅焦虑”紫苏杨梅汁,更是凭借上市当月3.8万瓶、24年累计销量90万瓶的好成绩,引起多方媒体关注,分析揭示品牌“出圈”背后的营销逻辑。
品牌发布现场,浙江芒种品牌管理集团设计总监岑文军上台进行品牌解读
一片深山里的杨梅,配上紫苏叶榨成汁,换个名字就成了年轻人抢购的爆款。
90万瓶!一款名叫“梅焦虑”的饮料在浙江小县城横空出世。这不是什么国际大牌的新品,而是浙江仙居县用本地杨梅打造的紫苏杨梅汁。
更让人惊讶的是,这款饮料的爆红,竟让仙居杨梅区域公用品牌价值飙到30.07亿元,拿下全国同类水果品牌价值第一。
而“梅焦虑”只是开始。紧接着,“梅忧伤”“梅遗憾”“梅辛事”等杨梅酥系列接连推出,同样卖爆市场。
01 爆款密码:一瓶饮料如何卖出90万瓶?
仙居杨梅名声在外,但过去只能卖鲜果,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却卖不上好价钱。2021年,仙居县搞了个大动作——推出覆盖全县农产品的区域公用品牌“神仙大农”。
品牌有了,但怎么让市场买单?
当地政府和运营团队盯上了杨梅深加工产品。他们发现市场上早有杨梅汁,但一直不温不火。怎么改造?团队下了狠功夫:
大玻璃瓶换成塑料小罐装,运输不担心碎,出门随手就能塞包里
配料表砍到只剩4样:水、杨梅汁、白砂糖、紫苏汁,干净得一眼见底
用文创设计重新包装,关键一招是嫁接情绪价值,取名“梅焦虑”
这波操作太秀了!年轻人看到“梅焦虑”三个字,瞬间被戳中——加班焦虑、房贷焦虑、婚恋焦虑,喝瓶饮料也能找到共鸣。一瓶地方饮料就这样冲出重围,短短时间卖出90多万瓶。
02 情绪命名法:戳中年轻人的“心巴”
“梅焦虑”爆红不是偶然。仙居团队深谙现代消费心理——卖产品不如卖情绪。农产品想要突围,光靠“土味”不够,还得有话题感。
狗尾巴草编成戒指,高粱秆插成眼镜,马齿苋做成项链……这些小时候的手工玩意儿被年轻人搬上短视频平台,瞬间勾起无数人的童年回忆。土得掉渣却又潮到爆,这种反差感让农产品有了新生命。
在山东临沂,51岁的农妇吕玉霞穿着围裙站在桃园里,捧着香椿念自己写的诗:“我落笔写下诗句千行,写我曾经的年少轻狂......”这条视频意外爆红,收获900多万次浏览。网友称她为“农民诗人”,土味诗歌与农产品的结合,让她的直播间卖出数百单香椿。
农产品营销正从“卖产品”转向“卖情感”。一个名字、一首小诗、一段故事,都可能成为打开年轻人钱包的钥匙。
03 组织革命:“共富生活委员”改写山村经济
爆款产品有了,但山区农产品最大的痛点才真正显现:资源零散,不成规模。“山区农产品,什么都有一点,但又什么都只有一点点。”仙居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海辉道出关键难题。
“神仙大农”团队发现,纵使有爆款引流,要带动千家万户的小农增收,还得解决三个致命问题:
零散产品谁来组织?
参差不齐的质量谁来把控?
成千上万的订单谁来发货?
仙居县委组织部出手了。他们在全县选拔一批熟悉村情、热心村务的“共富生活委员”,把最懂农事的人变成最靠谱的品控员。
陈玉琴就是其中一员。镜头前,这个山里妇女劲头十足。午饭时间她冲进共享直播间,桌上摆满茄子、辣椒、黄瓜、鸡蛋——全是村里挨家挨户收来的土货。今年3月开号至今,她已卖出1万多单,帮村民增收近40万元。
这支队伍已成为链接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关键纽带。目前全县“共富生活委员”累计完成5701个订单,带动销售额696.2万元,光番薯面就卖了210万斤。
04 供应链破局:95后农创客的逆袭
打造爆品不易,守住爆品更难。“神仙大农”团队很快尝到了“泼天富贵”的苦头——订单激增后,供应链跟不上了。一个标签贴错,就能引发大量售后纠纷。
找谁合作?老牌企业有自己渠道,贴牌生产不是长久之计。团队把目光转向了敢闯敢试的“95后农创客”。
杨馥玮的浙江梅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接下了紫苏杨梅汁的生产任务。年轻人思路活,执行力强,按照品牌方要求快速完成产品改造。运营团队则在背后提供支持:把控质量标准、引入第三方云仓、提升物流效率。
政府也没闲着。仙居县正在培养五类人才:共富工坊运营师、乡村规划设计师、乡村经营管理师、农村电商推广师、乡村美食和创意师——“五师英才”计划全力补上人才短板。
05 爆改思维:从羊圈到集装箱的农业革命
“爆改”的风早已吹遍中国乡村。00后新农人改造羊圈养蟋蟀,年入近千万元;技术能手“爆改”农机,让年轻人爱上种地;科研团队把20英尺集装箱变身“新农田”。
河南兰考农耕文化科技小院引进酵素农耕技术,提升稻米品质帮助农民增收;山东枣庄将石榴与传统美食结合,推出红石榴“喜馍”;云南把咖啡果肉和茶融合,制成咖啡果肉茶。
这些“爆改”创意,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它们通过科技手段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特产品升级,推动乡村文化创新。
在山东蒙阴,51岁的吕玉霞穿着围裙站在桃树下直播。她没坐过飞机,却通过抖音让蒙阴蜜桃走向全国。第一次帮邻居卖香椿,几百单的销量让老人送来馒头和火腿肠感谢。
在浙江仙居,“共富生活委员”陈玉琴每天钻进共享直播间,把山沟沟里的茄子辣椒卖到全国各地。今年她帮村民增收40万元。
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当年轻人带着创意回到土地,当农产品被注入情感价值,那些曾经不起眼的土货,正在变成炙手可热的“爆款”。
文章来源:头条号@农民生活-Y
我们是
从浙江大学走来的团队
我们致力于
打造中国三农品牌化一站式服务平台
浙江芒种品牌管理集团,专注于三农领域品牌研究、战略规划、市场营销、传播推广、数智管理、乡村运营等专业服务,致力于打造中国三农品牌化一站式服务平台。
我们以专业振兴中国乡村,集聚国内众多农业品牌理论研究与业界实践专家,引领中国三农品牌建设,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乡村品牌/企业品牌提供顶层设计服务,具有丰富的品牌实践经验。
团队已先后开展了海南鲜品、丽水山耕、赣鄱正品、江城百臻、巴味渝珍、神仙大农、长白山人参、西藏羊绒、烟台苹果、盐池滩羊肉、安吉白茶、武功猕猴桃、庆阳苹果、锡林郭勒羊、茂名荔枝、径山茶等200+地方农业区域公用品牌的顶层设计。
来吧,让我们“一起探索,一起精彩,一起向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