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消息,6月27日,加拿大工业部长梅拉妮·乔利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了一项强硬决定:要求中国科技巨头海康威视在120天内彻底关闭在加业务、停止一切运营。加政府同时下令各部门停止采购其产品并全面清查现有设备。支撑这一命令的唯一依据,是模糊笼统的“国家安全”考量——具体威胁究竟为何?加方始终语焉不详。
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的回应直击要害。6月28日,使馆发言人痛斥加方行径“严重损害中国企业合法正当权益,干扰破坏中加正常经贸合作”,并强调“坚决反对任何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国家力量歧视打压中国企业的错误做法”。这句话精准点破了加拿大行动的核心缺陷:以臆想代替事实,以政治操弄践踏市场规则。海康威视的声明同样掷地有声,指出加方做法“罔顾事实,严重缺乏程序公正和透明”。
讽刺的是,就在对海康威视下达驱逐令的同一天,加拿大还因向亚马逊、谷歌等美国科技巨头征收数字服务税,招致特朗普政府强硬反制——美方当即宣布停止与加拿大的所有贸易谈判。这种同时对中美挥舞大棒的“双线作战”,折射出加拿大外交政策正陷入一种战略迷失。
![]()
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资料图)
马克卡尼政府似乎正试图挣脱历史惯性。今年5月接替特鲁多出任总理后,他高调宣称“加拿大绝不会成为美国第51个州”,并在贸易领域对美国发起一系列反击:从对美农产品、钢铁、电车加征关税,到安大略省对美国东北部11州电力征收25%附加费,甚至限制对美关键矿产资源出口。这种对美展现强硬姿态的表象下,却隐藏着一个令人警惕的转向——马克卡尼在竞选期间竟公开宣称中国是加拿大“外部最大威胁”,这为此次对海康威视的打击埋下了伏笔。
然而政治上的冒进已开始反噬加拿大自身经济。加拿大央行不得不将2025年GDP增速预期大幅下调1.3个百分点,从2%断崖式跌落至0.7%。这种自损八百的困局,与其“孤立主义”外交政策息息相关:一面疏远中国市场红利,一面推高能源进口成本配合西方对俄制裁,最终导致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持续耗损。
![]()
加拿大(资料图)
事实上,加拿大商界早已用行动表达了务实态度。去年阿尔伯塔大学研究显示,即便在加政府收紧关键矿产外资审查后,中国企业资金仍持续涌入多伦多上市的加拿大矿业公司。更具象征意义的是不列颠哥伦比亚渡轮公司的坚持——面对联邦自由党政府的压力,该公司顶住政治干扰,坚持履行与中国船厂签订的4艘渡轮建造合同。公司首席执行官希门尼斯的解释简单而有力:“加拿大造船厂无法按时交付,我们等不起。”市场规律与行政干预的碰撞在此刻格外刺眼。
回顾历史,加拿大针对中企的“国家安全”大棒早已屡见不鲜。去年11月,加政府就曾以同样模糊的“特定国家安全风险”为由,要求TikTok关闭在加办事处。《加拿大投资法》在2020年后不断更新,审查范围扩大至关键矿产等领域,2022年和2024年更两度升级,目标直指中资。 然而,商业现实始终在叩问:这种筑墙自困的策略,真能保障加拿大利益吗?
![]()
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资料图)
加拿大对中国农产品的依赖使其成为中方反制的天然标靶。今年3月,为反击加方追随美国对华电车、钢铝加征高额关税,中方宣布对加拿大多种农产品征收100%关税,精准打击其经济软肋。可以预见,若加方执意驱逐海康威视,等待加拿大的将是更具针对性的经济反制。当政治操弄撞上市场铁律,回旋镖的锋利终将显现。
加拿大如今犹如经济钢丝上的舞者,政治姿态越激烈,失衡风险就越大。中方的警告“反对滥用国家安全概念”绝非空谈,而是基于无数经贸博弈提炼出的金玉良言。当政治迷雾散去,市场终将回归本质规律——那些真正尊重国际规则、为企业提供公平环境的国度,才能赢得可持续的合作红利。马克卡尼政府是继续在臆想的威胁中迷失,还是在现实的警醒中校准航向?120天的倒计时里,答案关乎加拿大经济的未来底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