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未来的本质——人工智能为何无法超越人类智能

0
分享至


文/张维迎

目前为止,AI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今天我居然要在一个AI论坛的上讲一次话。说实话,我对AI的了解与大多数普通人差不多,没有什么特别成熟的想法。我的一些同事和朋友们已经开始用AI写文章或作诗了,但我还没有,也许以后会,但现在还没有。所以本来是完全没有准备发言的。感谢陈龙教授的邀请,他不仅非常热情,还特地安排我在他主持的这个分论坛上与在AI领域深耕数年的几位企业家们交流分享。荣幸之至!

没有必要恐惧和担忧AI

我们都知道,关于AI,大家有很多的憧憬,也有很多的恐惧。据说2023年初推出的ChatGPT就已经通过图灵测试了,意味着面对机器和人两个对象对同一问题的回答,我们无法分辨哪个是机器,哪个是真人。图灵测试是计算机科学之父艾伦·图灵1950年提出的。我心里就在想:它能不能通过我的测试呢?于是我亲自试了一下。我先给它发了一些问题,回答得都挺不错。然后我想进一步测试它和真人是不是有区别,我就写了一句:“你是个混蛋”,看看它的反应。结果它很有礼貌地回复我说:“哈哈,看来我不小心‘得罪’你啦?是哪里做得不够好吗?可以告诉我呀,我一定努力改进。”

所以我就肯定,它没有通过我的测试。它是机器,不是真人,因为它没有真情实感。如果是一个真人,他不会这么客气了,对吧?他更可能直接回骂我,说“你才是个混蛋!”即便非常有涵养的人,可能也会说:“你这人怎么这样说话?太没礼貌了!”我请教张宏江院士,他是AI顶级专家。他解释说,这是因为在语言生成模型后训练(post-training)的对齐过程中对模型做了限制。我问他:那如果这些限制去掉了,它会不会反过来骂我?他说,是有这个可能的。今天的推理模型已经在推理中反问用户了。未来AI对人类的态度是否依然这么“友好”,我们还不能确定。至少目前为止,AI在“服务态度”方面比我们人类还要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因为它是机器,不是人!未来的AI会不会像人类一样有情感,我不知道。

我们对AI的期待很多:觉得它可以达到人类的智能,甚至可以替代人类,以后什么事它都能给我们做。这也带来了巨大的恐惧,尤其是两个方面的担忧:第一,如果AI在智能方面全面超越人类,是否会变成人类的统治者,而不是人类的助手?第二,AI是否会让人类无所事事,大批人失业?

我的看法是:目前人们对这两个问题的担心其实都过度了。AI没那么了不起,它不会那么容易达到我们人类的智能水平。我也不认为AI一定会导致“工作消失”,相反,我相信它会创造出更多新的工作机会。

为什么这么说?只要回顾一下历史就知道(你后面会发现,我这句话有些自相矛盾)。人类从石器时代开始的每一项技术发明,本质上都是在某一个方面取代人类的某种功能,超越人类。最早的石刀、石斧,就是替代人的手,让拥有者比赤手空拳的人做得更好。但总体结果是什么?这些发明并没有让人类的手变得无用,而是增强了人类手的能力。我相信未来的AI也一样,它不会彻底取代人类。

有人说,过去的发明大多是在物理能力(physicalcapacity)方面替代人类,现在AI是在智能(intelligence)方面替代人类,这是根本性的不同。但我对此有不同的看法。至少从蒸汽机以来,人类发明的大部分技术,或多或少都包含了某种形式的“智能”。即使最简单的瓦特蒸汽机,也具备某些智能元素,虽然它看上去只是替代人或动物的肌肉,提供动力。蒸汽机的阀门可以判断何时注入蒸汽,何时停止,何时冷却,甚至可以根据气缸内部的压力做出负反馈调控,怎么能说蒸汽机没有智能呢?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讲到,最初的蒸汽机,原需雇佣一个儿童,按照活塞的升降,不断开闭汽锅与气筒间的通道。有一次担任这项工作的某个儿童,因为爱和朋友游玩,就用一条绳子把开闭通路的舌门的把手,系在机械的另一部分,舌门就可不需人力自行开闭了。斯密讲的故事是否真实,我们不知道,但蒸汽机包含着智能,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更不要说我们今天的大量自动化设备了,它们具备的逻辑判断和反馈机制远超人类自身。

再说回“工作”这个问题,我觉得许多人担心过度了。假如200年前有人告诉你,由于农业机械化和人造肥料的应用,以及作物品种的改良,未来只需5%的人从事农业生产,你肯定会担心:“那剩下95%的人干什么?”但事实是,今天在大多数发达国家,确实只有不到5%的人务农,其余95%的人照样有工作。这说明,我们的想象力可能限制了我们对未来的预测。至少从长远看,技术进步总是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而不是让人类变得无所事事,尽管我们现在无法说清楚AI究竟会创造出哪些新工作,正如250年前的人不知道蒸汽机会创造出什么工作机会一样。

未来是未定的,不完全由过去决定

我想讨论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未来的本质(thenatureofthefuture):未来是由什么决定的?

简单地讲,未来是否完全由过去和现在所决定?换句话说,历史是否能告诉我们未来是什么?如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Yes”,那就意味着AI最终会超越人类,在智能上也能做到比我们更好;但如果答案是“No”,那AI就永远不可能全面超越人类。我自己的判断是:“No”。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思考:我们所处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

有一种“确定性世界”的假设,它认为:未来是已经确定好的,完全由过去所决定,只是等待时间展示出来。在这样的世界里,未来虽不完全可见,但可以被准确预测。就像古典物理学中给定初始条件和运动方程,我们可以准确知道某个物体在某个时点的准确位置。比如我们今天能预测500年后的日食或月食,这是因为太阳系的运动轨道是确定的、可计算的。但在真实世界,人类并不是生活在这样一个“确定性”的世界。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不同。

现在人们普遍认识到,世界是不确定的(uncertainty)。我经常碰到学者和企业家在演讲中讲这样一句话:“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大家似乎都理解了这个道理。

但其实,这种理解仍然存在一个误区。我们现在对于“不确定”的理解,还是基于一个“客观世界”的假设:这个客观世界独立于我们人类而存在,未来虽然不确定,但它已经被预先设定好了,只是我们还没看到它“被展开”。在这个框架下,所谓的不确定性,完全是我们自己的主观感受。我们感到不确定,是因为我们的知识有限,信息有限,计算力有限,所以我们感到“我们不知道”,而不是未来本身是“未定”的。于是我们相信,随着知识和数据的增长,不确定性就会减少,就像概率统计学上方差会随自变量增加而减少一样。这一点可以用天气预测来说明。明天是否会下雨?在我们看来是不确定的,但事实上它已经确定好了,只是我们今天还不知道。50年前的天气预报,很不靠谱。但现在我们已经能通过气象大数据,做到95%的准确率预测明天的气温、降雨、风力等。我们打开APP,就能查到未来两周的天气预报。这说明:即便世界在数学意义上是“不确定的”,但在统计学意义上,它仍然是确定的,是可预测的。

但真实世界不是这样。我们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知识,是否就意味着世界变得更加“确定”了呢?并不是。恰恰相反,我们发现,知识越多,数据越多,反而觉得世界越不确定。

举个简单的例子:今天的世界相比我们的祖先所处的时代,真的更确定吗?我们的祖先在农耕社会里,尽管也有不确定性,但生活节奏是规律的、可预测的。而今天我们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反而更大。

再来从另一个角度看:相对于文化程度低、知识贫乏的人,那些受过更好教育、拥有更多知识的人,他们的世界就更确定了吗?也不是。相反,知识越多的人,往往面临的世界越不确定。为什么会这样?

我想引入一个核心概念:“未定性”,或者说“待定性”(indetermina-cy)。“未定性”意味着:未来不是已经定好的,未来并不存在一个独立于人类、客观的、等待我们去揭示的世界。对人类来说,未来不是“揭示”(reveal)的结果,而是“创造”(create)的过程。我们将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部分取决于我们的选择——不仅是你个人的选择,也包括他人的选择、无数你不认识的人的选择;不仅是今天的选择,还有明天的选择,所有有待今后做出的选择。但我们的选择也不能唯一决定最终哪一种情况会发生。你知道自己的选择,但不知道别人的选择;即使知道别人今天的选择,还是不知道别人明天的选择。这才是严格意义上的不确定性。这才是真实的未来。正因为未来不是事先已经决定的,我们就无法依靠过去的数据来预测未来将会怎样。在这个意义上,未来是不可预测的。

我们无法提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无论我们的知识多么丰富,数据多么大。正如经济学家路德维希·米塞斯所言,即使你对过去无所不知,你对未来仍一无所知。参加这次论坛的嘉宾中,有位杰出的经济学家——布莱恩·阿瑟(BrianArthur),他是“路径依赖”(pathdependence)理论的始作俑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斯用“路径依赖”解释历史,让它变得无人不知。但我们要清楚一点:未来是“路径依赖”(path-dependent),但不是“路径决定”(path-determinate)。面对未来,人类依然有选择的空间。

AI没有人类独特的想象力

而我们的选择,依赖于什么?依赖于我们的想法(ideas)。我们头脑中如何思考,我们如何想象,决定了我们的行动。而人的想法本身是无法从过去推导出来的。即使读了相同的书,拥有相同的数据,使用相同的统计方法,不同的人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想法。所以,我们的思想和选择,是不可预测的。

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个关键概念:想象力(imagination)。这里的“想象力”不是用“反事实”(counter-fac-tual)的方法虚构故事,而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洞悉,是我们用心灵去“看见”尚不存在的事物。存在的东西我们可以用肉眼看到,用肢体感知,或者借用人造的工具(如X-光、显微镜等)去透视、去识别。不存在的东西只能用心智去构造。想象力让不同的人在面对同样的信息时,产生完全不同的未来图景。

因此,面对未来的问题,不会存在一个所有人都认同的“唯一正确答案”。事实上,凡是所有人(或大部分人)都认同的答案,就像高考卷上的标准答案,只是为了“评价过去”而设定的,不是用来面向未来的。面向未来,想象力不是为了回答“将发生什么(whatwillhappen)”,而是为我们创造想要的未来蓝图,是要回答“我们希望什么发生”和“我们应该做什么”。

这就引出了AI(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之间的根本区别。我认为,人类最独特的地方,在于想象力。而AI,本质上是一个基于数据的统计机器(statis-ticalmachine)。它看起来复杂,但归根结底,它没有想象力。当然,我们可以严谨一点地说,未来AI也许会拥有某种“想象力”,但那依然不是人类的想象力。就像某些动物可能有一点想象能力,但和人类相比仍有极大差距。AI的所有答案和结论,本质上都来自统计回归(regression)。它并不是对未来的预测,而是对过去的总结。而人类历史与未来的进程,并不是由统计回归所决定的,而是由离群点(outliers)推动的。对研究者来说,离群点是一种不正常,但对社会变化而言,它们是正常的。最具想象力的人——如埃隆·马斯克这样的企业家,就是这样的离群点。有没有他们,世界会很不一样。

然而,我们习惯于在“已经发生的事情”中寻找因果逻辑。比如,唐纳德·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了,我们就找理由解释“为什么他会当选”;如果他没当选,我们一样也能找出一堆理由,证明他为什么没有当选。这背后的逻辑是:我们相信“历史的发生具有必然性”。这种思维,根植于我们头脑中一种“唯物主义的因果逻辑”,一切发生过的事情,似乎都必须被证明是“合理的”。

回顾我们人类的历史:世界人均GDP从250万年前到250年前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直到工业革命之后突然陡然上升。如果我们在1800年时点上只基于250万年的数据进行回归预测,我们根本预测不到这场飞跃的发生。这意味着什么?数据越多,未必预测越准确。相反,恰恰是那些较新、较小规模的数据,可能对预测更有价值。

我们可以再想象一个场景:如果500年前就有AI,它能否告诉我们正确的理论是地球绕太阳转?我认为不可能。它只会继续告诉我们“太阳绕地球转”,因为这是历史大数据告诉它的。又比如:如果120年前就有AI,它是否能提出“相对论”?我相信也不可能。因为那需要像爱因斯坦那样的想象力,才能突破既有逻辑,提出新的框架。所以我认为,从今天走向未来也将如此:无论我们拥有多大的数据、多强的算力、多好的模型,仍然无法替代人类的想象力。

最后我还要强调一点:多样性(di-versity)。人类之所以进化,社会之所以演化,是因为由不同的个体组成——体力、智力、长相、知识背景、情绪能力都不一样。智力同样高超的一群人,他们的想象也千差万别。正是这种差异,才推动了知识的演化,推动了人类的发展。而AI能做到的是什么?它们在面对相同数据时,得出的结论高度趋同。即使我们今天有多个不同的大语言模型,它们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根本差异,都是一种“统一”的统计输出。所以我预测:如果有一天机器真的超越了人类的智慧,那一定意味着机器本身也具备极大的多样性,就像人类一样,有笨的、有聪明的,有的像爱因斯坦,有的像个傻瓜。而这一点,现在的AI还远远无法做到。

AI无法超越人类智能

总结一下,我今天的结论其实很简单:未来是未定的,未定是有待我们创造的。因此,我们没有办法依靠现有的数据和知识去推断未来。人类的想象力在人类构建未来、创造未来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相信,机器永远不可能像人类那样拥有真正的想象力。因此,至少在创造力这个维度上,我坚信机器的智慧或智商永远无法超越人类。

当然,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我们所展现的知识和潜能是无限的;但每一个个体所能展现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今天所能想到的东西,也完全可能是错误的,包括我自己的想法。我今天讲的这些,其实也是一种预测,本身就存在自相矛盾之处。我的想象力是有限的,因此我的判断也可能在将来被证明是错误的。但我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任何试图对未来做出精准判断的努力,注定是会失败的。所以大家也不必太过担心,比如说我们很快就没有工作了,世界将会完全不同——noworry(别担心)。

2000多年前,荀子曾说,人力不如牛,行走不如马,但牛马被人所用,而不是人被牛马所用。为什么?因为人能够“群”。这里的“群”,指的是人类能够合作、有智慧。套用荀子的话,我们可以说:人的记忆力不如机器(AI),算力也不如机器,但机器仍然是为人所用,而不是人被机器所用。为什么?因为人有想象力,机器没有。

(本文根据作者于2025年6月10日在“罗汉堂×北大国发院数字经济年会”上的发言整理,已经作者本人审阅、修订。)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印度开始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中国也有动作,俄罗斯的腰包紧张了

印度开始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中国也有动作,俄罗斯的腰包紧张了

老谢谈史
2025-10-04 12:59:06
邻居家出门旅游后卫生间灯却一直没关,我连忙报警,警方破门后傻眼

邻居家出门旅游后卫生间灯却一直没关,我连忙报警,警方破门后傻眼

悬案解密档案
2025-11-04 10:42:34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调整不可靠实体清单措施答记者问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调整不可靠实体清单措施答记者问

界面新闻
2025-11-05 17:01:19
京东1号车下线,价格或低于10万,刘强东开出百万年薪抢人

京东1号车下线,价格或低于10万,刘强东开出百万年薪抢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5 13:58:37
蔡文静参加活动全程黑脸,因为不仅跟蓝盈莹撞衫,还没比过蓝盈莹

蔡文静参加活动全程黑脸,因为不仅跟蓝盈莹撞衫,还没比过蓝盈莹

银河史记
2025-11-05 20:48:37
因妻子出轨等争吵后,男子与堂哥合谋车祸撞死7岁儿子骗保 死刑!

因妻子出轨等争吵后,男子与堂哥合谋车祸撞死7岁儿子骗保 死刑!

红星新闻
2025-11-05 18:37:51
跟队:阿什拉夫伤缺6-8周,他的目标是尽快恢复赶上非洲杯

跟队:阿什拉夫伤缺6-8周,他的目标是尽快恢复赶上非洲杯

懂球帝
2025-11-05 23:01:40
张海迪罕发声:别去踩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那不是勇敢,而是卑鄙

张海迪罕发声:别去踩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那不是勇敢,而是卑鄙

公子麦少
2025-10-18 13:35:17
普通人抵抗通缩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钱放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普通人抵抗通缩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钱放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流苏晚晴
2025-11-05 18:18:00
苏丹打得那么惨,同样也是伊教国家,环保少女为何对此一言不发

苏丹打得那么惨,同样也是伊教国家,环保少女为何对此一言不发

历史摆渡
2025-11-04 13:00:03
11月吃一根,冬天站稳后脚跟。立冬常吃它,一健脾、二养胃、三止咳

11月吃一根,冬天站稳后脚跟。立冬常吃它,一健脾、二养胃、三止咳

普陀动物世界
2025-11-05 14:17:56
中央宣讲团成员,已赴多个省份

中央宣讲团成员,已赴多个省份

政知新媒体
2025-11-05 22:42:32
作家可以无耻,但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

作家可以无耻,但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

亚哥谈古论今
2025-09-29 18:58:49
特斯拉撞死突闯国道的野猪,修车费超2万元、车主全责,交警:野猪不属于交通参与者

特斯拉撞死突闯国道的野猪,修车费超2万元、车主全责,交警:野猪不属于交通参与者

极目新闻
2025-11-05 16:19:29
拔出萝卜带出泥!释永信被抓后,实名举报的释延鲁也被抓到小辫

拔出萝卜带出泥!释永信被抓后,实名举报的释延鲁也被抓到小辫

冒泡泡的鱼儿
2025-11-05 11:56:29
央视撤档《爱情没有神话》,编剧秦雯沉默不语,王家卫又会如何回应?

央视撤档《爱情没有神话》,编剧秦雯沉默不语,王家卫又会如何回应?

动物奇奇怪怪
2025-11-05 18:01:16
郑丽文:尊重2300万台湾人意愿,绝不能武统!洪秀柱:当然可以打

郑丽文:尊重2300万台湾人意愿,绝不能武统!洪秀柱:当然可以打

刚哥说法365
2025-11-01 17:15:20
25岁小伙贷款100万买迈巴赫跑婚车,每月还贷款近2万,小伙:每单挣一千多元,每个月油钱一两千元左右

25岁小伙贷款100万买迈巴赫跑婚车,每月还贷款近2万,小伙:每单挣一千多元,每个月油钱一两千元左右

观威海
2025-11-05 10:42:03
山姆翻车再上热搜!商品头图全是假的,网友刷屏“辞退高管”

山姆翻车再上热搜!商品头图全是假的,网友刷屏“辞退高管”

雷科技
2025-11-04 14:50:05
风水师:旧物不可乱丢,旧衣不送人,3个处理方法,守护自己财气

风水师:旧物不可乱丢,旧衣不送人,3个处理方法,守护自己财气

诡谲怪谈
2025-10-24 15:22:17
2025-11-06 05:19:00
经济观察报 incentive-icons
经济观察报
经济观察报是专注于财经新闻与经济分析的全国性综合财经类媒体。聚焦商道、商技和商机。
111494文章数 160602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大转弯!特朗普再提名马斯克盟友任NASA局长

头条要闻

俄士兵连遭乌军7架无人机袭击奇迹生还 视频披露

头条要闻

俄士兵连遭乌军7架无人机袭击奇迹生还 视频披露

体育要闻

赢下皇马,会是利物浦的转折点吗?

娱乐要闻

港星林尚武突发心脏病去世

财经要闻

事关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中央金融办发声

汽车要闻

智己LS9入局"9系"混战 全尺寸SUV市场迎来新变量

态度原创

旅游
数码
健康
本地
公开课

旅游要闻

坝河15公里游船航线开始试航

数码要闻

小米POCO X1平板现身Geekbench 搭载骁龙7+ Gen 3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