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南京高校“外迁”,意味着网民所说的“宁散计划”吗?

0
分享至

  又到了一年一度高考志愿填报的关键时刻!

  我们知道,城市与高校的选择同样重要。选择一个城市,也意味着选择了未来的生活方向,有时候选择往往大于努力。

  在众多高校重地中,江苏省的南京是个特殊的存在。别的省份都是大学迁往省会,而南京的大学频繁在外地建校,为何呢?难道这就是坊间所说的“宁散计划”吗?



一、高教“第三城”南京,真因“产业弱”留不住人吗?


  坊间结合985、211高校、双一流大学以及在校本科生、研究生情况,认为我国真正的高等教育大市大致可分为四个梯队:北京、上海、南京为第一梯队;武汉、西安、广州、成都等为第二梯队;重庆、长沙、天津、杭州、合肥等为第三梯队;其它为第四梯队。

  南京作为全国第3大高教中心,坐拥53所高校、13所“双一流”、60余家科研院所、近百名两院院士。

  所以,论吸引优秀的高考生,南京仅次于北京、上海。但是,坊间一直传言,南京培养的大学生,毕业就“润”了,“留不住大学生”。



  据相关统计,与长三角的上海、杭州、苏州等城市的大学相比,南京的大学生“留宁率”,好像不是特别高。

  早在2017年,一篇题为《醒醒吧,南京!你为什么留不住优秀的年轻人?》的文章广泛流传。该文作者指出,当时,一大波年轻人正在“逃离”南京,尤其是“985、211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其中转引的一个数据很吓人:“南京大学的应届毕业生,95%都不会留在南京。”文章甚至直言,“南京,你对不起你所拥有的高校。”

  当然,该文章被权威部门以实际数据证伪,南京仍是毕业生的首选地。据江苏省教育厅统计,2017年,包括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在内的8所在宁高校留在南京工作的毕业生比例为33.27%,高于到上海、广东就业的10.67%、4.25%。但这一比例还有待提高,比如,武汉每年能吸纳湖北省60%的高校毕业生。

  科教人才资源丰富是南京的最大优势,也是南京发展最大的潜力所在。但是,目前,全国确定了北京、上海、合肥三个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合肥的入选,作为“徽京”的南京多少有点扼腕痛惜。

  该文引起的舆论漩涡已经过去了多年,但这一事件表达了“一个想法”,在南京创业不容易!“南京怎么留住人才?制约南京人才留在南京的因素是什么?比如说住房问题,比如说子女教育问题,没有高薪岗位、没有新经济载体问题等等……”当年的“南京之问”,至今仍发人深省!

  网上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在南京根本找不到工作,南京产业太弱,最后还是要去杭州、苏州找工作,机会多。”

  不过,与大家想象中南京“产业弱、企业在逃离”的刻板印象恰恰相反,如今,南京居然成为很多高新技术企业的迁移地。据报道,北京、太原、上海、深圳、大连已成为全国迁出高新技术企业最多的城市,而搬出的企业有52%选择了落地南京。

  现在,南京已经形成了多核并肩发展的趋势。河西、江北中央商务区致力于金融产业,雨花打造软件谷,江北研创园大力发展芯片,麒麟打造中国能谷,经开区布局战略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智能电网、医药与生命健康等。这些显示,南京的企业并不是以制造业、工厂为主,更多的是高新技术企业,金融、芯片、新能源、生物医药等等。

  据官方称,南京将出台行动计划,加快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数据显示,南京已形成整机、关键零部件以及系统集成应用全链条体系,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近200家。按照此前公布的《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南京计划到2027年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位于全国前列,核心产业规模超100亿元,培育5家整机量产企业、引育150家相关企业,科研、工业、服务领域形成50项以上规模化应用,打造2个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创新平台和联合体等。

  所以,南京重视高端产业,南京需要的是高端人才,能最终留在南京的也是高端人才。从某种程度来说,南京一直在默默筛选需要的高素质人口。

  当然,南京也需求各种人才,目前已放宽了落户政策。而且,江苏其它城市的教育资源也不容小觑,对南京也形成竞争之势。例如徐州,有以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见长的中国矿业大学;苏州在2024年更是以460.9亿元的财政教育支出位居全省第一,试图提速高教发展,目前40所高校已在苏州设立51家研究院或高等教育研究院,C9高校全部在苏州布局,牛津、杜克、蒙纳士等合作项目水平不断提升。其中,南京大学在苏州建设“第二个南大”曾引发大量争议。

  众所周知,南京在经济上长期屈居苏州之后,在首位度上也不如某些省份强省会,唯独在高等教育资源上独领风骚,南大的口碑曾一度同北大清华并驾齐驱。南大以及南京的高教资源已经成为南京这个有点“委屈”的省会的身份标签,故而南大布局苏州不同寻常。

  这里,就牵涉到南京的一个“隐忧”——南京高校的“宁散计划”。

二、南京高校“外迁”,并非资源流失?


  南京作为高教资源富集的省会,近年却频繁出现高校“主动外迁”的现象,这与传统“省会集中资源”的模式形成鲜明对比。坊间所谓的“宁散计划”虽非官方命名,却生动反映了这一趋势。

  这也是一个高考生填报志愿时会关心的问题,因为大学所在城市确实很重要。

  南京有多所大学在外地建立了分校,大体如下: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东南大学——无锡校区、苏州校区、南通校区;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盱眙校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常州溧阳天目湖校区;南京医科大学——常州校区;南京邮电大学——无锡校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安徽天长金牛湖校区;南京林业大学——淮安校区;南京农业大学——连云港东海校区;南京医科大学——常州校区。

  这还只是重点大学,其它高校和独立学院“外迁”的更多。



  这些确实表明南京高校“走出去”是一个普遍现象。这种布局调整与其它省份高校向省会集中的模式形成鲜明对比。以河南、山西为例,河南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地方高校近年纷纷迁往郑州、太原等省会城市,主要是因为省会在资源获取、人才吸引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而江苏省内经济发展均衡,苏锡常等地的人均GDP甚至超过南京,具备承接高校分校的经济实力和产业基础,因此形成了“强省会+多中心”的高等教育布局模式。

  官方报道称,南京高校“外迁”背后是多重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构性调整,而非简单的资源流失。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政策驱动方面,江苏省2017年出台文件要求独立学院规范发展,给出了转设路径,这促使很多独立学院离开南京寻求发展空间。地方政府需求方面,像苏州这样的经济强市对高等教育资源有强烈需求,而盱眙则希望通过引进高校促进当地发展。高校自身发展需求方面,南京大学校长曾提到需要在开放办学中谋求跨越式发展,也有校友提到南京校区限制了南大发展。成本因素方面,独立学院迁址可以降低土地使用成本,获得地方财政支持。

  同时,近年来南京也出台了“宁聚计划”,这是南京市的人才政策,包括放宽落户、提供租房补贴等,目的是吸引和留住人才。虽然名称与“宁散计划”形成有趣对比,但两者并不矛盾。南京一方面吸引人才,另一方面支持高校资源向周边辐射。

  南京高校“外迁”,对考生而言,这意味着更多元的求学选择——既可在南京核心校区接受传统学术熏陶,也可在苏锡常等产业前沿校区接触实践资源。对江苏而言,通过高教资源“省内再分配”,推动全域创新能力提升,最终巩固南京的辐射中心地位。

  然而,南京高校“外迁”,虽然官方称“并非资源流失”,而是省会城市从“虹吸”到“溢出”的必然进化,也是江苏打造全域创新共同体的关键一步。但是,事实上对南京的消极因素自不必言。

  今年的3月10日,“合肥常住人口破千万”的舆论让南京很“尴尬”。2024年末,南京常住人口957.7万人,较2023年仅增加3万人,南京人口近年也增长“乏力”。而合肥常住人口达1000.2万人,相比上年增加14.9万人,成为又一个“双万”(万亿GDP、千万人口)城市。自此,合肥成为我国第18个千万人口大市,也是长三角地区继上海、苏州、杭州之后的第4座千万人口大市。

  目前,南京是全国GDP“十强城市”中唯一一个人口不足千万的城市。其实,早在2021年,南京便提出了“成为常住人口突破千万”的城市,但是,南京要实现这个目标压力仍不小。

  “高校”也被视为南京引才的一个重要标签,如今“外迁”高校众多,势必分流一部分高校师生,给南京迈入“千万人口大市”带来不小的压力。

  南京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舆论认为就是“没人愿意来南京”,更是“留不住大学生”。南京的高等教育再强,“毕业都去了外地”,有什么用?让人能留下来,才是最要紧的。

  举办过“青奥会”的南京,对年轻人一直是用青春友好去示意,殊不知最大的友好是让年轻人看到希望。

  江苏省,在高等教育上布局“强省会+多中心”模式,那在城市发展上为何不也布局“强省会+多中心”模式呢?



南京很“大度”,在火遍全国的“苏超”中再次得到印证。球场上,苏州、无锡、扬州、徐州等城市的球迷举着“谁赢了当省会”的标语互不相让:“听说,赢的城市可以当省会?!”


注:本文首发“城市圈”微信公众号,敬请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上海正在新建四大超级地铁换乘枢纽,改变区域发展格局!

上海正在新建四大超级地铁换乘枢纽,改变区域发展格局!

环线房产咨询
2025-11-05 18:20:11
出大事了,俄本土凌晨被炸,普京一声令下,俄核潜艇出动,美失声

出大事了,俄本土凌晨被炸,普京一声令下,俄核潜艇出动,美失声

肖兹探秘说
2025-11-05 14:23:37
山姆APP已将商品头图改为实拍图

山姆APP已将商品头图改为实拍图

大象新闻
2025-11-04 18:48:02
凤凰记者:波克罗夫斯克没有被俄军包围

凤凰记者:波克罗夫斯克没有被俄军包围

史政先锋
2025-11-05 21:08:27
突发讣告!单声去世

突发讣告!单声去世

鲁中晨报
2025-11-05 09:55:02
49岁翁帆现状曝光:依然居住在清华的别墅里,余生或不会再嫁!

49岁翁帆现状曝光:依然居住在清华的别墅里,余生或不会再嫁!

娱乐团长
2025-11-05 21:13:44
全新斯柯达速派2027登场,EA888 Evo5引擎配大屏演绎行政豪车新篇

全新斯柯达速派2027登场,EA888 Evo5引擎配大屏演绎行政豪车新篇

图图老司机
2025-11-04 14:32:32
白发越多,患癌越少?Nature子刊:压力下的头发变白,能预防癌症,是身体启动的“自我保卫战”

白发越多,患癌越少?Nature子刊:压力下的头发变白,能预防癌症,是身体启动的“自我保卫战”

梅斯医学
2025-11-05 07:52:50
5600万,再见快船!管理层犯了致命错误,哈登生涯首冠越走越远

5600万,再见快船!管理层犯了致命错误,哈登生涯首冠越走越远

呆哥聊球
2025-11-05 16:47:59
大型核电国企党委书记、董事长调整

大型核电国企党委书记、董事长调整

中国能源网
2025-11-05 18:56:03
汪东兴提反对意见,邓公起身质问:为什么你每次开会都唱反调?

汪东兴提反对意见,邓公起身质问:为什么你每次开会都唱反调?

瀚霖学史
2025-10-24 09:04:10
快船19分惨败雷霆!哈登下半场3分,这一战,彻底看清4个不争事实

快船19分惨败雷霆!哈登下半场3分,这一战,彻底看清4个不争事实

金风说
2025-11-05 15:22:32
杨小红主任:升糖最快的主食,不是馒头面条白米饭,而是这6种

杨小红主任:升糖最快的主食,不是馒头面条白米饭,而是这6种

蜡笔小小子
2025-10-18 13:58:53
孙俪现身江苏无锡一高档小区!皮肤有点黑,脸也变圆了,反差太大

孙俪现身江苏无锡一高档小区!皮肤有点黑,脸也变圆了,反差太大

乐悠悠娱乐
2025-11-04 11:02:49
才播6集,热度破15000,终于有让我熬夜狂追的犯悬疑剧了

才播6集,热度破15000,终于有让我熬夜狂追的犯悬疑剧了

易同学爱谈娱乐
2025-11-05 08:28:09
人民日报专访,揭开32岁周深的真实处境,那英确实一个字都没说错

人民日报专访,揭开32岁周深的真实处境,那英确实一个字都没说错

八斗小先生
2025-11-01 08:46:54
阿里前高管掌舵山姆,APP界面遭狂喷:一股盒马味!

阿里前高管掌舵山姆,APP界面遭狂喷:一股盒马味!

雷科技
2025-11-03 22:13:43
你见过天赋最高的人是啥样?网友:第一位绝对是神人,这技能可以

你见过天赋最高的人是啥样?网友:第一位绝对是神人,这技能可以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11-03 00:20:03
统一台湾后,相较于洪秀柱马英九,此人更适合担任台湾省省长?

统一台湾后,相较于洪秀柱马英九,此人更适合担任台湾省省长?

通文知史
2025-10-15 21:00:03
他是张金玲儿子,长相俊朗海外留学归来拒当演员,与继父关系更亲

他是张金玲儿子,长相俊朗海外留学归来拒当演员,与继父关系更亲

胡一舸南游y
2025-11-05 15:16:07
2025-11-05 22:43:00
城市圈客户端
城市圈客户端
城市圈客户端
1543文章数 31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期中考前最后一两周,语文考前冲刺六脉神剑,收好!

头条要闻

考虑卖给沙特48架F-35战机 美中东政策或出现重大转变

头条要闻

考虑卖给沙特48架F-35战机 美中东政策或出现重大转变

体育要闻

赢下皇马,会是利物浦的转折点吗?

娱乐要闻

港星林尚武突发心脏病去世

财经要闻

事关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中央金融办发声

科技要闻

大转弯!特朗普再提名马斯克盟友任NASA局长

汽车要闻

智己LS9入局"9系"混战 全尺寸SUV市场迎来新变量

态度原创

本地
时尚
教育
家居
公开课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今年一定要拥有这件大衣,复古又时髦!

教育要闻

爸爸的嫂子叫什么

家居要闻

别样府院 畅享诗意生活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