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家族企业杂志
归国后几年,在天九共享集团这片独特的土壤里,卢泰宇的时间体感仿佛被施了魔法,呈现出一种奇特的密度与流速。
甫一踏上这艘企业巨舰,作为新生代掌舵者之一,他投身于组织内创业的激流。从最基层的销售到产品研发、设计、公关、渠道管理,从服装电商到大健康,领域腾挪以及身份变幻之快,经常让他生出“几日便换了人间”般的感受。他坦言,相较于同龄人,若没有天九这样广阔而富有弹性的舞台,如此密集而多样化的成长轨迹,对一个创业新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卢泰宇出生于1998年,看上去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谈吐间展现出非同一般的情绪稳定性。当初回到天九,他的内心并非毫无挣扎。尽管他早就欣然接受了父母对他“学成必须回国”的要求,但在香港大学硕士毕业后与同伴的首次创业试水期,突然收到父亲的召唤,还没能证明自己的能力就被“收编”,多少会有些不甘心。
“虽然父亲答应我可以两头兼顾,但实际上回到天九工作三个月之后,我就发现这完全不现实。以我当时的能力,绝对不可能同时兼顾两件事,于是我就面临了人生的第一次重大取舍。最后我决定放下自己这点‘不值钱’的自尊心,全身心投入天九的事业,毕竟未来的路并不是一次百米赛跑,而是一场人生的马拉松。”
这个选择是明智的。因为卢泰宇很快发现,原来在自己的创业小公司里,每天关注的全是现金流、员工业绩等一系列非常微观的事情,走上天九这个平台后,他有了更广阔的创新天地。
天九集团大事记,图片来源:天九集团官网
每一月每一周每一天都在挑战舒适圈
父亲卢俊卿现任天九共享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把儿子召回天九创业,第一件事就是要他知道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我让他自己掏钱高价认购股权,去开辟一个全新的赛道。另外我规定,公司没有盈利之前他不准拿工资。如果泰宇能够经受住这些考验,我就继续扶持他创业。”
这种考验何止不轻松,简直是压力爆棚,除了家人,集团上下无数双眼睛都随时随地在盯着他。
卢泰宇的组织内创业大致经历了做销售、做产品、做服务、做平台四个阶段。父亲认为创业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机制建设练管理、练经营,把机制搞明白,把管理学到位,儿子也就能逐渐成熟起来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天九本身也是个创新型的平台,为创二代提供了最适宜磨炼自身的战场。从基层销售、产品研发设计到公关渠道管理,卢泰宇都有鲜活的一线经验,在涉足现在的大健康领域之前,还做过电商、服装数字化产品等其他行业。如果没有天九的平台赋能与支持,而在外面自己创业或者工作,他恐怕是没有这么丰富的体验机会的。
短短几年间,卢泰宇不断在做新事情,不断保持新鲜感,不断挑战舒适圈,但他自己心里明白这究竟有多“虐”。
“其实我常经历一些‘黑暗时刻’。比如正在做的项目马上就要达到盈亏平衡了,父亲却有了其他规划,让我立刻去做另外一件事。因为他考虑更多的是集团利益,觉得我应该去别处发挥更大的价值。我不太喜欢这种半途而废的感觉,不过最后还是服从了安排。”
卢泰宇后来逐渐明白,这种业务上的“断舍离”,砍掉的是短期收益,换取的是长期价值和意义,甚至能够在未来带来指数级增长。这样看来,断舍离已经不单纯是做减法了,而是变相地做乘法。“就像父母从小就教育我要做好事、走正道、谋幸福,看上去都是些很朴实的话,但其实是适用于所有人的人生哲学。不断对人生做减法,反而帮我加快了成长的速度。”
创新和创业,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卢泰宇带领着一批年轻生力军,每一个从0到1的项目,啃的都是硬骨头,艰苦卓绝,一波三折,个中滋味,冷暖自知。目前他掌舵的锦上科技集团有300多人,下设百嘉百、康老板和健康小屋三大健康集团,为高净值用户提供一站式的高端健康管理解决方案。他和他的团队正在迎来加速度成长。
耳朵听出茧子的“约法三章”
与很多在企业管理方面“野蛮生长”的一代企业家不同,卢俊卿专门对企业文化、家族精神进行过系统梳理并出版了著作,这使一儿一女从小就生活在家教极严又自成体系的氛围里。而卢泰宇从小无意识接受的这些教育,在他的成长中陆续发挥出神奇作用。
从三岁起,父亲就与卢泰宇和姐姐约法三章——“向善、向上、自觉”,经常让他们对照着自省。卢泰宇戏称,这几个字他耳朵都要听出茧子了。长大后逐渐意识到,向善是底色,向上是动能,自觉是引擎,这六个字围成了隐形栅栏,既允许子女像风筝般自由探索,又始终有根线牵引着他们的人生方向,这样养育的孩子自然既自由,又健康。
从小跟着家人做慈善和公益,激发了幼年卢泰宇“向善”的信仰,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也成为他早早立下的人生目标之一。在婚礼上,他与夫人邱紫怡启动了第一次由自己发起的公益活动,向各大科技园区捐赠健康小屋;2024年,天九共享集团捐资200万元与北京曜阳基金会共同设立“曜阳关爱偏瘫患者专项基金”。同时,锦上科技集团向100个城市捐赠100台负氧离子净化舱,致力于帮助10000个偏瘫患者康复。
企业产品捐赠现场
“向上”,在卢家的定义是不管生活或工作,都要敢为人先,不断向前。卢泰宇从小被要求在大场面里锤炼,8岁时在百人聚会上背诵《中华成语千句文》全文;11岁在千人大会现场演奏唢呐;13岁时给家人当助手,远赴非洲七国进行考察;从15岁起,每年负责策划和主持所有父辈祖辈的生日宴会;在18岁成人礼上发表演讲;与未婚妻一起独立策划执行婚礼,并发起公益活动;独立操盘连续四届“中国新生代创业家论坛”……这些都是“向上”在卢泰宇生活工作中的具象化呈现。
相比“向善”和“向上”,最难的是“自觉”。小孩子的自控力通常都不够好,童年的一桩“打耳光”事件给卢泰宇留下了一生震撼。
“小时候我母亲一直教育我,不是绝对不能犯错,而是不能无底线地一错再错。我小学三年级时英语成绩特别差,我妈和老师核实以后发现是因为我经常上课开小差导致的,她并没有因此生气,而是跟我好好谈了一次,我满口答应着就糊弄过去了。第二个月成绩依然没有改善,我妈又跟我聊了一次,我还是敷衍过去了。到了第三个月仍旧如此,我妈来学校开家长会,见到我之后一句话都没说,直接一个耳光扇过来,我和现场的同学都傻了。这场‘耻辱教育’让我刻骨铭心,结果到了下个月,我的英语直接就满分了。‘自觉’真的是人生道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引擎,它能保障你源源不断地为自己提供动能,而不是以一个被管理者的身份被动地往前走。”
约法三章,本质上是通过隐性的引导,让子女能够成为自己精神世界的立法者。随着年龄增长,在专业方向、创业选择和理念上,卢泰宇与父母的冲突变得更多样化,但是原则性冲突却越来越少,他也终于体会到了父母有原则放养的深意。
卢泰宇与妻子、母亲和父亲
从仇人到恩人
卢氏父子的关系,并不一直是现在看起来这般岁月静好。卢泰宇语出惊人:“在我18岁以前,跟父亲并不存在沟通问题,因为我们根本就不沟通,彼此更像是仇人。”
“小时候我父亲忙着打拼事业,陪伴家人的时间很少。每次当我听到他跟我妈吵架,或者跟我姐闹矛盾,我都会把他当成一个‘假想敌’。长大以后经历了一系列事情,有了更多沟通,了解到他的身不由己,我变得越来越理解他了。”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卢俊卿性格强势,但卢泰宇觉得他其实是个非常乐于接纳八方建议的人。“如果你做对了,他不会羞于在众人面前承认,而是会大方表扬,让所有人看到你的成果。我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有一次我俩争执不下,在各退一步之后,他感慨地说,有的时候‘彼’也不够对,‘此’也不够好,可能彼此中和一下才是最佳方案。所以父子、家人之间没有绝对的对错,保持弹性,保持理性和感性的结合,才是家庭矛盾的最佳解决方案。”
身教的意义终究大于言传。卢泰宇从小看着在会议室里吵到几乎掀桌的父亲和叔叔伯伯,一出门便勾肩喝酒,好像无事发生。公是公,私是私,矛盾在哪里发生,就该在哪里结束,成为他刻在骨子里的认知。在卢家,所有人都恪守着一条原则——下级服从上级,下级有建议权,但决策权在上级。“有规矩”,这对家族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卢泰宇经常跟同龄人交流,很多都是像他一样的企业二代,普遍存在着代际交流的困难。他总结出一个跟父辈相处的通用思维方式:“我们这一代人都很焦虑,极力想让别人看到我们不是谁的二代,我们是新生代,我很理解这一点。但是如果不利用好摆在眼前的资源,包括上一代的能力和经验,你怎么去超越他们?你怎么能证明自己真比他们强?两代人之间本来就应该有碰撞,但一定不是背道而驰的。如果各自往不同的方向走,就永远不会有交集,永远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传承和超越。所以我想跟这些朋友说,对于父辈提出的意见,不要抵触,态度要开放,先接受,然后才能去理性思考,辨别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
卢泰宇在第四届中国新生代创业家论坛上朗读“给父亲的回信”
说到“超越”,父亲不但不怕他超过自己,还期盼这一天早日到来。“泰宇从小跟他妈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超越爸爸,有一次我跟他说,你能超越爸爸是你的愿望,也是我的愿望。”
而在儿子眼中,所谓的“超越”,并不是父子两辈人之间的竞赛,而是一场时代之间的对话。“超越的本质就是与时间做朋友,在传承接力中成为某个坐标。当年他靠线下渠道打开市场,如今我思考的是怎样用数字化手段让传统渠道焕发新的活力。底层逻辑并没发生改变,只是工具迭代了而已。父亲用前半生为我搭建了看世界的平台,我要做的就是站在这个平台上,为下一代搭建更好的台阶。”
学院派还得“事上练”
每个刚毕业进入社会的学生,都会抱着一个非常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第一份工作,卢泰宇也一样,但不久就会发现,很多现实情况跟设想中截然相反。最终如何去消化这些负面情绪,并从中获得成长,是每个年轻人都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做好事会被骂,遵守合约也会被骂,卢泰宇原来对这些遭遇感到非常不理解,后来他明白了都是人性使然,人总是根据自己的立场和目的去行事。虽然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是君子,但是也要保证自己依然是君子。“我可以很自豪地说,在创业中虽然面临非常多的诱惑,但对客户所说的每一句话,我都可以保证是绝对真实真诚的。一切的生意都源于利他,正是因为有了这份利他的善念,我才能问心无愧,半夜敲门心不惊。”
前几年卢泰宇买了一套房,中介费很高。看房时房东告诉他一个逃掉中介费的办法,他有点纠结,就给父亲打电话,说能省下那么多钱的确动心,但是人家付出了劳动,这样做太不道德。父亲说那就按照你认为对的去做吧,最后他付了全部中介费。父亲开玩笑说可以给他打80分,“第一,付中介费是应该的;第二,作为商人,应该讨价还价。所以不要怕孩子做得不完美,经历些事情慢慢就成长了。”
亏者是福,是一个长期主义的思维,也体现了天九共享集团名字的由来,要成为一家天长地久的幸福企业。同样的道理也体现在父亲传给卢泰宇三条生意经上——立于不败、顺势而为、经营人心。
立于不败的智慧源自《孙子兵法》,“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己,可胜在敌。”意思是说要先夯实自身的基础,将自己立于一个不败之地,掌握主动权。比如眼下在大健康领域创业,卢泰宇认为首先要做的是规避行业风险,不踩红线,在快速迭代的时代里还要灵活应变。在企业管理上和业务拓展上,他还特别认同一句话,“一旦开战,作战计划一半都作废了。”作充足的准备是没错的,但同样也要具有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父亲教我做生意要顺势而为,并不是遇到困难就绕道走,反而应该迎难直上。我们一直有句口号叫‘保护企业家就是保护生产力’,国民的平均寿命现在是77-80岁,但企业家群体的平均寿命却只有53岁,这是几十岁的巨大差距啊!后疫情时代人们其实更重视健康了,加上银发经济和AI医疗革命的爆发,2025年国内大健康的产业规模将突破20万亿元,是个无限广阔的朝阳产业。我们背靠天九这个平台,坐拥570万高净值用户,可以创造更多关爱企业家的健康资源和条件,这也是一种对社会的担当。”
雷军说过,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卢泰宇也对在小米总部考察时见到的一座插着翅膀的飞猪雕像印象深刻。在创业路上,他选择的几乎都是新兴赛道,比如智能化定制、数字化营销平台、智能化健康穿戴、大健康服务平台等等。选对大方向之后依然会面临无数的艰难险阻,他深知,选择很重要,但坚持更重要。
经营人心,是另外一门重要功夫。跟客户打交道这些年,卢泰宇有了自己的心得——“完全的公平就是苛刻,凡事+1才是王道。我们做事不但要做好,还要往前更进一步,比如在五五分的基础上,给客户51%,我们自己要49%。你越为客户着想,他就越是信任你,这也是我从父亲身上学到的。虽然我们做业务肯定会用一些技巧,但有句话叫‘技巧用尽,难得认同,真诚待人,全票通过’。只有感动客户,才能把服务做到极致。”
卢泰宇在第四届中国新生代创业家论坛上作《接棒下半场 续写新华章》主题演讲。
创业这几年,卢泰宇给自己的表现打70分。回顾过往,很多事当然可以做得更好,但他还是自豪于打造了一个能吃苦耐劳能打硬仗的优秀团队,创造了一个创新型的大健康服务平台并发展良好,有了一批非常忠实的客户,当然至关重要的是收获了一个更加成熟的自己。
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压力是无法转化成动力的,但对卢泰宇来说,压力本身就是动力的一部分。在无数个睡不着的夜晚,卢泰宇庆幸自己有家人做他温暖而坚实的后盾,陪他度过了那些人生中的至暗时刻。
同时他也在不断反问自己:“你是谁的儿子?你不得为家里争口气吗?这些事情就把你压倒了吗?”
在试错的熔炉中反复被捶打,答案从来只在他心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