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的《青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将"完善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列为重点任务。这一政策背后,折射出中国老龄化社会对专业化养老服务的迫切需求。随着60岁以上人口突破3.1亿,占总人口22%,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已难以满足当代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而青岛提出的"家庭养老床位""五床联动"等创新模式,正需要大量掌握现代照护技术的专业人才支撑。
![]()
在青岛方案中特别提到要"加大养老人才培养和激励力度",这直接指向当前行业的核心痛点。据统计,现有养老护理员中45岁以上占比超过60%,初中及以下学历者达56%,能同时掌握医疗护理、心理疏导、康复训练等复合技能的人才不足12%。这种结构性矛盾在青岛"动态更新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发展护理型床位"等具体措施实施过程中尤为凸显——机构需要的不再是简单的生活照料人员,而是能提供个性化服务方案的专业服务师。
养老服务师(Senior Care Service Officer)这一新职业应运而生。与传统护理员不同,养老服务师需要具备需求评估、照护方案设计、质量管控等全流程服务能力。以青岛推广的"家庭养老床位"为例,服务师要能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居住环境、家庭支持度等要素,制定包含适老化改造、健康监测、康复训练等在内的定制化方案。这种"一人一策"的服务模式,要求从业者既懂老年医学基础知识,又掌握社会工作方法,还能运用智能监测设备,这正是养老服务师的培养方向。
![]()
在"五床联动"试点中,养老服务师的作用更为关键。当医疗机构床位、家庭病床、养老机构床位、日间照料床位和安宁疗护床位需要协同运作时,必须由专业服务师进行资源调配和服务衔接。青岛提出到2027年护理型床位占比超80%的目标,按每10张床位配置1名养老服务师的标准测算,仅这一项就将产生近万个高质量就业岗位。
人口老龄化趋势正在加速这一需求。联合国预测显示,到2035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将突破3亿,老年抚养比达33.7%。与快速增长的银发群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校养老相关专业年毕业生不足2万人,其中具备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更稀缺。青岛方案中"建设覆盖广泛的为老志愿者队伍"的设想,正需要养老服务师作为专业骨干来带动整个服务体系的质量提升。
![]()
即将启动的养老服务师考试,将为行业人才选拔设立标准化门槛。考试内容涵盖老年生理病理学、照护技术规范、应急处理流程等核心科目,通过笔试与实操相结合的方式评估候选人综合能力。特别在认知障碍照护等青岛重点发展的领域,考试大纲设置了专门模块考核非药物干预技术的应用能力。这种以能力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有望解决当前养老服务"有数量缺质量"的困境。
从青岛实践可以看出,养老服务师培养对实现"扩容提质"目标具有多重价值。在服务供给端,能提升居家养老的专业化程度,使"15分钟服务圈"真正具备医疗级照护能力;在产业发展端,为养老机构连锁化运营提供人才储备,推动护理型床位快速扩张;在就业市场端,创造大量兼具技术含量和社会价值的中高收入岗位。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这支专业化队伍将成为连接政府政策与基层服务的纽带,通过标准化服务推动整个养老服务体系升级。
![]()
随着考试公告即将发布,各地考生可提前准备相关教材和复习资料。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认知症照护、康复辅助技术等新增考点,这些内容直接对应青岛方案中提出的重点发展方向。考试通过者将获得全国通用的职业能力证书,其薪酬水平预计可达当地平均工资1.5-2倍,职业发展通道涵盖临床督导、机构管理、教育培训等多个方向。
在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的背景下,养老服务师这一新职业的出现绝非偶然。从青岛的政策布局可以看到,未来三年将是养老服务质量跃升的关键期,而人才专业化正是这场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当越来越多的养老服务师走进社区、家庭和机构,中国老年人享受有尊严的晚年生活这一愿景,终将从政策蓝图变为现实图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