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矛盾的市场信号
当美国一季度GDP萎缩0.5%的利空数据遇上标普500指数逼近历史高点的涨势,资本市场正在上演一场耐人寻味的博弈。6月26日,中美贸易协议签署的消息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复杂的经济图景中激起层层涟漪,而美股投资者似乎正用真金白银押注"利空出尽"的剧本。
一、中美贸易协议:迷雾中的关键棋子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与总统特朗普在6月26日共同证实,中美贸易协议已于两天前签署盖章,但对协议细节守口如瓶。这一消息恰逢7月9日"对等关税"截止期临近的敏感节点——特朗普政府4月宣布的90天关税暂缓期进入倒计时,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却在当天释放缓和信号,称"最后期限并不重要"。
回溯4月关税风波,特朗普政府先是宣布征收高额关税引发美股暴跌,随后又在压力下暂缓执行。如今协议的突然落地与截止期的淡化,让市场捕捉到政策转向的可能。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财政部同步宣布与G7达成协议,取消税案中备受争议的"报复性税收"条款,为跨国企业卸下部分税负枷锁。
二、美股涨势:科技股领舞的 "AI 叙事"
尽管经济基本面阴云密布,6月26日美股却交出亮眼成绩单:道指涨404点(0.94%),标普500涨0.9%至6143.70点,距历史高点仅差0.01%,纳指涨0.97%突破20167点。芯片股与科技巨头成为反弹引擎,英伟达、微软等AI产业链龙头再创新高,投资者正用资金投票人工智能的"颠覆性叙事"。
这波始于4月关税暴跌后的反弹堪称"V型反转"。数据显示,大型科技公司市值在两个月内回升超3万亿美元,推动标普500指数收复70%的失地。部分分析师指出,资金正从传统避险资产流向科技成长股,形成"流动性再配置"效应。
三、经济数据:萎缩的 GDP 与走弱的消费
与股市狂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经济数据的低迷。美国一季度GDP终值确认萎缩0.5%,为2022年来首次负增长,较5月修正的- 0.2%进一步恶化。分解数据可见:进口激增37.9%拖累GDP近4.7个百分点,政府支出创下1986年来最大降幅,而个人消费增长从初值1.7%一路下修至0.5%,刷新疫情以来最差表现。
就业市场也释放分化信号:6月14日续请失业金人数升至197.4万,创三年半新高,显示失业周期延长;但6月21日首次申请失业金人数降至23.6万,四周均值回落至24.5万,暗示劳动力市场尚未全面恶化。这种"总量放缓、结构韧性"的特征,让经济前景更显扑朔迷离。
四、政策博弈:美联储与白宫的角力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本周释放"观望"信号,称在厘清关税对经济的影响前,暂不急于调整利率。这一立场立即遭到特朗普抨击——总统多次公开呼吁降息,认为低利率是刺激经济的"万能钥匙"。市场目前对7月降息的概率定价为65%,但鲍威尔强调"数据依赖性",为政策走向埋下变数。
税收政策的调整则给市场吃了颗定心丸。财长贝森特推动删除税案中"资本税"条款,配合与G7的协议,有效缓解了企业对"双重征税"的担忧。华尔街分析认为,这一系列动作或为后续大规模财政刺激铺路。
结语:风险与机遇的平衡术
当GDP萎缩遇上股市新高,当失业数据攀升遇上政策利好,美国经济正处于"预期与现实"的撕裂期。投资者似乎已接受"风险常态化"的设定,将贸易协议签署、关税延期等视为"利空出尽"的转折点。但值得警惕的是,个人消费的持续疲软与企业盈利的下行压力,仍是悬在美股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场由政策预期与技术革命驱动的上涨行情,最终能否穿越经济周期的考验,或许取决于中美协议的具体落地细节与美联储的下一步动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