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速运转、竞争近乎残酷的科技“修罗场”里,没有谁的日子是轻松的,但若论过去几年谁面临的外部压力最大,华为无疑位列榜首。
当一家企业面临技术封锁、供应链限制和全球性的市场壁垒时,最符合商业逻辑的剧本,似乎是收缩、衰退,甚至是一蹶不振,但华为却上演了另一幕。华为没有倒下,反而迎风而立,甚至长出了更强壮的筋骨。
美国当地时间6月26日,《时代周刊》公布了2025年“全球100大最具影响力企业”,华为连续两年入选。这份来自压力源核心地带的权威认可,像一枚印章,清晰地烙印在华为的品牌之上,不仅肯定了其全球影响力,同时也彰显了其品牌的“韧性”。
研发,不是成本,而是最坚固的“品牌装甲”
当危机来临,许多企业的本能反应是削减“成本”,研发往往首当其冲。而华为的选择截然相反,它将研发视作穿越周期的唯一信仰,是品牌最坚固的“装甲”。
2024年,华为的研发投入高达1797亿元,占全年收入的比例达到了惊人的20.8%。每年华为雷打不动地将10%以上的收入投入研发,便是其长期坚持战略的最直接体现。
那么,这种近乎“偏执”的投入换来了什么?首先,它换来了在美国切断先进AI芯片供应时,华为能拿出昇腾Ascend 910C,在关键任务上实现对顶尖产品的追赶;其次,它换来了在全球拥有超过15万件有效授权专利,主导300余项5G/6G国际标准,并成功推动鸿蒙成为全球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
当外部的“铠甲”被强行卸下时,华为依靠自身投入,从内部生长出了一副更坚固、更贴合自身的“品牌装甲”。这种源自技术核心的独立与自信,正是其品牌韧性的第一重来源。
产品,不说故事,用体验和创新“直接对话”
在逆境中,任何华丽的品牌故事都显得苍白无力。消费者是现实的,他们只会为真正优秀的产品和体验买单。华为深谙此道,选择让产品自己“说话”。
一个最显著的业务事实是,华为自主研发的鸿蒙操作系统在重重阻力下,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成为全球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这背后,是亿万用户为鸿蒙的流畅、安全和万物互联体验投下的信任票。
在产品方面,从全球首款三折叠屏手机华为Mate XT 非凡大师引领折叠屏手机设计的持续创新,到推出配备18英寸可折叠巨幕的笔记本电脑,华为始终保持着对前沿科技和用户体验的敏锐嗅觉。它没有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停止创新的脚步,反而一次次地用令人惊艳的产品,与全球消费者进行“直接对话”。
当一个品牌的产品力强大到足以穿透信息壁垒,直接打动用户时,其根基便完成从市场存在感向心智护城河的跃迁。这种由产品力驱动的市场认可,构成了其品牌韧性的第二重保障。
市场,不畏封锁,用增长和影响力“证明自己”
衡量品牌韧性的最终标尺,是市场的反馈。华为用最硬核的商业成绩,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2024年,华为实现营收1182亿美元,同比增长22.4%。在如此严峻的外部环境下,实现双位数的强劲增长,这本身就是对品牌实力最无可辩驳的证明。它说明,全球市场中仍有大量的客户和消费者,认可并选择华为的技术、产品和服务。
而连续两年入选《时代周刊》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企业榜单,则是这种市场影响力的顶峰体现。这份榜单的评选综合考量了相关性、创新力、领导力及成就等多个维度。华为的上榜,尤其是在一家美国主流媒体发布的全球榜单上,清晰地表明:华为的全球影响力已是一个无法被忽视的客观事实。
这种跨越了地缘政治阻力的市场地位和全球影响力,是华为品牌韧性的终极体现——它证明了,真正的品牌实力,能够穿越风暴,赢得全球性的尊重。
结语:
华为的品牌韧性并非一句口号,它建立在对技术研发的极致投入、对产品创新的不懈追求和扎实市场业绩的有力支撑之上。这三者环环相扣,共同构成了一个正向循环,让华为在压力之下,非但没有被压垮,反而展现出惊人的生命力。华为的经历,为所有身处复杂商业环境中的品牌,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韧性”范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