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云的艺术历程中,苏格兰城堡的冷灰遇上大芬村的暖橙,伊尔克利旷野的风拂过珠江的水面,旅英油画家陈秀云用三十年跨文化视角,在作品中展示了一场个人艺术的“灵感之旅”。
陈秀云不仅是创作者,更是文化转译的使者、原创生态的破局者。她的艺术实践藏着三个不可忽视的价值亮点:
亮点一:双文化基因下的视觉语法重构
在英国约克郡伊尔克利小镇生活三十余年,陈秀云将西方印象派的色彩逻辑与东方美学的留白意境悄然融合。
▲陈秀云作品《Ilkley Moor 的繁花》
100×140㎝ 布面油画
她的《Ilkley Moor 的繁花》用饱和油彩涂抹出英国旷野的蓬勃生命力,而《黄昏》则在逆光的环境塑造中,以屋舍剪影之“虚”、细腻五彩游云之“实”,高、低饱和色调的灵动运用与对比,营造静谧清旷的意境,暗合中国传统山水的「虚实相生」。
▲陈秀云作品《黄昏》
70×70㎝ 布面油画
在《城堡》中,“留白”的精神更转换为隐喻的表达。爱丁堡城堡的几何轮廓下,暗藏苏格兰独立议题的社会肌理,让风景画成为文化叙事的载体。
▲陈秀云作品《城堡》
70×70㎝ 布面油画
▲陈秀云作品《林中雪滴花》
83×59㎝ 布面油画
亮点二:从「艺术孤岛」到「社区共建」
疫情期间的大芬村,陈秀云没有困守画室,而是将英国「开放日(Open Day)」的社区艺术模式移植到中国,策划「烟火重燃」原创展览时,她说服房东免费提供空置空间,联合画家张帆以「200 元参展费 + 免费公众开放」的轻模式,集结二十余位艺术家打破商业画廊的封闭性。
▲陈秀云作品在“乔治·莫兰迪——原创油画展览”上展出,大芬油画村
这种「艺术串门」的策展思维,与她在伊尔克利将客厅改造成临时画廊的经历一脉相承。
▲陈秀云作品《小白屋》
70×70㎝ 布面油画
▲陈秀云作品《双船》
70×70㎝ 布面油画
▲陈秀云作品《铁甲人》
75×50㎝ 布面油画
亮点三:色彩直觉驱动的「意外美学」
「顺着色彩的引导走下去,终会遇见惊喜。」陈秀云作为画家,对色彩的信任近乎本能。
无论是风景画疑惑静物画,她的色彩弥漫着强烈的心象特征,她画的是自我对环境的印象,不是一板一眼地套用色彩的公式,明暗、冷暖、光影的模糊或切割,都以直觉为中心,用色清新优雅,以色写物,不追求规则与固定。
▲陈秀云作品《土豆》
24×35㎝ 布面油画
▲陈秀云作品《土豆》
25×30㎝ 布面油画
陈秀云在创作中拒绝预设主题,甚至不为作品强加标题,这种“让观众自由解读”的创作哲学,极具松弛感,恰与当代艺术的互动性趋势不谋而合。
▲陈秀云作品《蛋壳》
75×50㎝ 布面油画
▲陈秀云作品《小黄花》
40×50㎝ 布面油画
艺术家简介PROFILE
陈秀云,自由职业油画家,旅居英国和香港,现居中国大芬油画村。在英国留守时间从事业务是中英贸易,文化等交流。如今在中国大芬油画村专职油画创作。
在英国每年都参加当地美术馆和博物馆的画展。2020年在中国深圳油画村举办了“烟火重燃”油画原创展览。2023年参加了“乔治.莫兰迪”原创油画展览(大芬村油画村部落美术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