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成绩出炉,全国千军万马,都是从独木桥上挤过去。有人策马突进,有人步履维艰。但你敢信?今年全民围观的居然不是700分、不是状元、不是竞赛生,而是一个嬴嬴笑着捧出288分的小姑娘,及其全家人放烟花、拍视频、举家狂欢的盛典,仿佛是为新时代的“白卷英雄”立传。
得嘞——本来应该沉默的288分,直接赢得了时代掌声。
最魔幻的转折是:事后还真有高校抢着要她,电话打到家,态度诚恳,邀请参观、婉约规划。这下好了,一整个喜提“高考隐藏款”,活生生地演了出一场现代版“喜剧之王”。
你问我怎么看?我只能说:官媒纷纷下场,热搜齐飞,倒不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叫教育公平,而像是在用“成功不靠学习”的宏观喇叭,向全社会喊话——你看,你看,现代中国,连288分都能进高校,还怕什么考不上?
![]()
有人把这事解读为“个体对抗高压教育体系的微型胜利”,“为每一个普通人提供希望”。我很想跟他们分享点现实逻辑——当你把288分当作高光时刻播出去的时候,别忘了,镜头那一边站的是家长,是老师,也是你未来的同事与雇主。而小孩姐的欢呼,到底是逃出制度猛兽的乳牙反击,还是另一个“人生可以不读书”的范本试图?
孩子天真,不怪她。可当全家人点烟花、拍短视频为此塑像,当舆论机器轰隆作响,为一个连耐克鞋垫都不够的分数喝彩的时候,我们是在为公平呐喊?还是在为低标准鼓掌?这不是进步,这是明码标价地告诉你:比起700分的高楼万丈,不如适时喊几句“我快乐我骄傲”,立马高校来追捧。
你敢想象吗?假设明天地铁上、饭桌边、小学课堂里,小孩姐小孩哥跟爸妈说:“你看,288都能上大学,我们为什么要学?”他们的父母又该如何“理性引导”?挂着主任头衔的舅舅也只能扶额叹气:“你说这年头,是学习无用,还是媒体太用?”
有人会说:成绩并不代表一切。没错,但别忘了,是你们统统默认了“考试是最公平的土壤”。如今你们为了流量反整公平,给低分女孩打光环包装成“人生胜者”,你试问那些刻苦寒窗、移民求学、一年写10本练习册的孩子怎么想?
别再说这是个案、例外,“不具备参考意义”。如果不具备意义,为何官方、学校、官媒蜂拥而上?要炒热度炒到这个份上,不如干脆告诉大家:以后志愿别填985,填自己开心吧。
你就是在给躺平找借口,为偷懒开绿灯。你在用最无奈的个案,给社会打最劣质的鸡血。
对不起,我们还是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我们不嘲笑288分的孩子,但我们拒绝将这种选择树为“成功路的一种”。你可以不擅长考试,不代表你应当被媒体塑造成另一个“高考胜者”。你可以失败,但不要被舆论逼着站上“胜利者的领奖台”,成为教育娱乐化的炮灰。
![]()
几年前,我们还有“白卷英雄”方仲永式的新闻,今天,“288的奇迹”更像是靡靡之音打包出来给家长喂的“止痛药”。但止痛不止因,更别把病灶当良方。
写到这我想说:这个孩子不该被网暴,也不该被神化。她是一个努力失败的考生,仅此而已。祝她好好走未来的道路。但我们更应该警惕的是,这个本该悄悄过去的“普通低分”,在一场精妙的流量舞台剧中,变成了新时代的“白卷英雄”式造神运动。
![]()
这个世界会好吗?我不知道,但是至少,我们不要再为失败贴上“成功的彩带”。
毕竟,真正需要为288分呐喊的,不是孩子,而是这个以拍手为生、以忽悠为荣耀的荒唐叙事。
对教育主管部门:应及早规范高校“自媒体式招生”和“流量考生”操作,避免教育宣传娱乐化和标准混淆化。
对家长和社会:要深刻理解“青春的失败”,是一段人生的过程,而非价值的标签,更不应以“被瞩目”替代“被尊重”。
对学生自己:别被点赞冲昏头脑,别拿短暂热度幻想一世平顺。真正的胜利,从不靠段子铸就,而靠汗水与时间垒起来。
愿我们都不再为不该狂欢的时刻燃放烟花。
愿我们都能记得,分数未必决定命运,但尊重规则,才能照见命运的真相。
年纪大一点都知道“Z铁生”吧?这个人和他经历的事,希望我们的时代不要重蹈覆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