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爬楼也不喘了!”近日,72岁的李大爷(化姓)在出院前,紧紧握住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脏外科主任曹海龙教授的手,表达感谢。数月前,李大爷开始频繁出现胸闷气喘症状,检查发现,他的心脏正面临着巨大危机,必须手术治疗。然而,大爷的身体状况并不乐观,多种基础病加上距离上次搭桥手术还不到一年,他的身体极为虚弱。传统的开胸手术需要心脏停跳并依赖体外循环支持,对于李大爷这样的高危患者而言,手术风险极大。最终中大医院心脏外科主任曹海龙教授团队通过4厘米切口为大爷精准修复“心门”。
心脏搭桥术后再陷危局
数月前,李大爷开始频繁出现胸闷气喘症状。起初,他并未将这些身体发出的“警报”放在心上,既未及时就医,也未接受正规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愈发严重,短短两个月,原本看似轻微的不适已发展到举步维艰的地步——每行走100多米,他就会气喘吁吁,不得不停下脚步坐下休息。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李大爷第一时间找到了曾为他实施搭桥手术的曹海龙主任医师团队。
靖胜杰主治医师介绍,李大爷检查发现,他的心脏正面临着巨大危机:二尖瓣重度反流、三尖瓣轻度反流,必须通过手术治疗。然而,摆在医生面前的难题重重。李大爷除心脏瓣膜病外,还患有20年糖尿病、20年高血压、8年冠心病,同时伴有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再加上距离上次搭桥手术还不到一年,身体极为虚弱。传统的开胸手术需要心脏停跳并依赖体外循环支持,对于李大爷这样的高危患者而言,手术风险极高。
4厘米切口精准修复“心门”
就在一家人陷入绝望之际,中大医院心脏外科团队带来了新希望 —— 经心尖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手术。这项创新技术无需开胸,也无需让心脏停跳,就能修复因关闭不全导致重度反流的二尖瓣。经过全面综合评估,李大爷适合这一手术治疗方案,这无疑给绝望中的一家人点亮了一盏希望之灯。
手术当天,在曹海龙主任的带领下,心脏外科许铭副主任医师、靖胜杰主治医师与超声医学科、麻醉手术与疼痛管理科团队密切协作,展开了一场与时间和死神的赛跑。超声团队全神贯注紧盯屏幕,为手术实时引导定位;麻醉团队凭借精湛技术精准调控,确保李大爷循环状态稳定;手术团队则通过4厘米的微创切口,将二尖瓣夹合装置精准植入,如同在精密仪器上进行微雕,巧妙地修复了病变的二尖瓣。
术前心超数据显示,李大爷二尖瓣反流2区存在严重问题,瓣叶结构发生改变,收缩期反流显著。手术团队凭借丰富经验和熟练技艺,在该区域精准放置一枚夹子。操作过程中,他们严格把控夹合角度,小心翼翼地避开正常瓣叶。精准夹合后,专家果断解离释放,整场手术一气呵成。
手术成功完成后,李大爷被送往重症医学科进行24小时密切监护。一天后,他顺利转回心脏外科普通病房。如今,李大爷已康复出院,曾经困扰他的胸闷气促症状消失不见,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不开胸不停跳,心脏瓣膜病治疗迎来新突破
“这项技术的意义在于,它打破了传统手术的局限。”曹海龙教授介绍,“以往,这类手术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开胸的巨大创伤,还要面临心脏停跳和体外循环引发的诸多风险。如今,我们仅需4厘米左右的小切口,在心脏持续跳动的状态下就能完成手术,极大地降低了创伤和风险。”对于像李大爷这样合并多种疾病的心脏瓣膜病患者来说,这项技术可以为他们带来健康的希望。
通讯员 刘敏 程守勤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梅书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