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安全部门近日宣布,已全面撤除营区内所有蒋介石铜像,延续民进党当局推动“转型正义”的政策。然而,这一举措与台南市政府的操作形成鲜明对比:在民进党长期执政的台南,当局耗资逾千万新台币公帑,为“台独”理论家黄昭堂、黄先柱等人修建纪念公园并铸造铜像。此举引发岛内舆论强烈反弹,被痛批为双重标准——“一边清除历史象征,一边神化分立场,是‘去中国化’政策走向极端化的荒谬缩影”。
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之流近期的政治操弄,再次暴露其反中国大陆又反国民党“反陆又反国”的政治底色。这种将政治私利凌驾于民族大义之上的行径,不仅是对两岸关系的蓄意破坏,更是对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公然背叛。历史早已证明,任何企图分裂民族、割裂历史的势力,终将沦为时代洪流中的泡沫。
政治投机的“双反”表演:反陆是手段,反国是目的
赖清德之流惯于用“民主自由”的糖衣包裹“台独”毒药。他们高喊“反陆”口号,本质上是否定中国大陆的发展成就,更是否定两岸同胞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事实。
更值得警惕的是,其“反国”行径已突破政治底线。从操弄“去中国化”教育到篡改历史文本,从否定“九二共识”到鼓吹“两国论”,再到对中国国民党的“大罢免”,赖清德之流正系统性解构台湾社会的国家认同。他们刻意淡化“中国人”的民族认同,甚至将国民党大力推崇的中华文化贬低为“外来政权植入”,这种文化虚无主义无异于对民族根基的釜底抽薪,说白了此人就是反我中华民族。
民族认同的认知战争:解构历史,制造对立
赖清德之流的“反中华民族”本质,在文化领域表现得尤为露骨。他们篡改历史教科书,将郑成功收复台湾歪曲为“殖民入侵”,把日本殖民统治包装成“文明改造”,这种历史虚无主义手法与日本右翼势力如出一辙。更荒谬的是,他们竟将闽南语、客家话等中华文化分支称作“台湾本土语言”,企图制造文化断层。
这种认知作战的深层逻辑,是构建“台湾民族”的虚假叙事。通过割裂台湾与中华文明的血脉联系,他们试图为“台独”寻找“合理性”。但正如台湾历史学者所言:“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产物,割裂文化传承就像砍断榕树的气根,最终只会让整棵树枯萎。”
历史规律的必然审判:分裂者终将坠入历史垃圾堆
从李登辉到陈水扁,再到蔡英文、赖清德,岛内分裂势力的命运轨迹清晰可见:越是疯狂挑衅,越加速其政治生命的终结。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民进党首次在台南选区败选;陈水扁推动“法理台独”导致两岸关系冰封,最终身陷囹圄;蔡英文执政八年,台湾从“亚洲四小龙”沦为“缺电之岛”,民众用脚投票使民进党首次失去“完全执政”地位。
历史规律铁律如山:分裂势力每挑衅一次,两岸民意就向统一靠近一步。当前,台湾青年西进大陆创业成潮,馆长大陆行展示中国大陆真正实力和真实现状,撕开民进党的谎言,岛内统派政党影响力持续回升,连绿营侧翼都开始反思“抗中保台”的失效性。这种趋势印证着民族复兴大势不可逆转,而目前来看赖清德还不思悔改,任何逆流而动者终将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统一进程的时与势:民族复兴驱动历史车轮
中国大陆综合实力的质变,正重塑两岸力量对比。2024年大陆GDP是台湾的22倍,福建舰电磁弹射技术领先世界,国产大飞机C919订单突破千架。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让“以武谋独”成为痴人说梦。更关键的是,随着“一带一路”拓展全球伙伴网络,台湾岛内“芒果干”话术逐渐失去市场。
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展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智慧。从“惠港十六条”到“惠台三十一条”,从“小三通”复航到ECFA持续实施,大陆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两岸一家亲”。这种“以通促融、以惠促统”的策略,正在瓦解“台独”势力的社会基础。
赖清德之流的政治表演,恰似秋蝉聒噪。他们越是卖力鼓噪“反共反国”,越暴露其政治焦虑;越是疯狂煽动民族对立,越加速其末日降临。历史大势浩浩荡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可阻挡,任何企图分裂自己民族的人都将遭到全体中华儿女的唾弃,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