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鼠足底机械刺痛仪主要用来评估机械痛(阈值), 可用来检测所有的感官阈痛测试。配置了探针。能准确检测并能记录痛阈的仪器。操作方便,设计紧凑。 实验简便:使用时,把探针接触实验对象,根据实验对象的反应,仪器就能快速的显示出结果。
一、核心功能与工作原理
机械痛阈值检测
通过可更换探针(规格涵盖0.15–0.8mm)垂直接触动物足底,施加渐进压力直至触发缩腿、舔舐等痛觉反应行为,自动记录引发反应的压力阈值(单位:g)。
基于von Frey丝测试法,机械刺激激活皮肤神经末梢,模拟自然痛觉传导路径。
多类型痛觉评估兼容性
适配急性痛、慢性痛(如神经损伤、糖尿病神经类病变模型)及触诱发痛等多种感官阈痛测试场景。
结合基因编辑动物模型(如KO小鼠),可解析外周与中枢痛觉信号传递机制。
二、关键技术参数
探针配置:记忆型金属探针(0.15/0.2/0.3/0.4/0.6/0.8mm),适配小鼠、大鼠、豚鼠
测力范围与精度:量程500g,分辨率0.1g
测试箱设计:支持3大鼠/6小鼠或6大鼠/12小鼠并行测试
数据管理:触控屏实时显示阈值,支持U盘导出Excel/TXT/JPG格式报告
保护:15秒自动终止刺激,避免过度损伤组织
三、核心应用场景
镇痛药筛选:对比给药前后痛阈值变化(如阈值提升20–30%),量化药效强度与持续时间。
神经类病理机制研究:分析慢性痛模型中痛觉敏感性的动态变化,探究神经损伤机制。
痛觉传导路径解析:通过不同探针规格刺激,区分镇痛作用靶点。
四、操作规范与伦理要求
标准化流程
实验前需进行3–5天环境适应训练,减少应激干扰;
每日使用标准砝码校准传感器,确保数据准确性。
动物福利保障
单次测试时长≤30分钟,避免反复刺激同一足底区域;
遵循“3R原则”,强制保护机制防止组织灼伤或缺血。
五、技术演进方向
智能化升级:集成AI行为识别模块,自动捕捉缩腿/舔舐等微行为;
多模态整合:结合光热刺激模块(如ZL-024E系统),实现机械-热痛觉联合评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