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房里堆着蓝盒子的莲华晴雯,摞得像长城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局长于文明落马那日,河北YL药厂的流水线正轰隆作响,流水线上滑过一粒粒绿胶囊,胶囊里裹着麻黄、连翘、大黄,也裹着四十二亿的销售额和十五天速成的神话。于局长曾说这药能晴雯,可如今他自个儿在监狱的铁窗里,晴不了自己的“雯”——贪污、滥权、基建黑洞,样样都是入骨的毒。
一、话语的毛驴拉磨
![]()
于局长的话术,恰似刘震云笔下那头蒙眼拉磨的驴:绕圈儿,不停绕圈儿。
2020年口罩初起,他大手一挥捧出“三药三方”,莲华晴雯打头阵。记者会上他嗓门洪亮:“实践证明,中医药防治XX肺炎有效!” 可这“实践”二字玄妙——所谓研究,是女婿给岳父的药厂写论文,数据绕开双盲实验,像在菜市场剥葱,剥一层哭一层,泪珠子都比证据真。
老百姓听得云里雾里,只记住“神药”二字。于局长却门清:话语的磨盘转起来,碾碎的是科学,压出的是真金白银。一盒成本五块的胶囊,卖进医保目录翻了多少个跟头?防疫物资紧张时,运菜的车厢里三分一塞着蓝盒子,志愿者累垮了腰,药盒堆成山,可重症监护室的门,它一寸也撞不开。
二、温情的刀,刀刀割韭菜
![]()
温情是把软刀子。于局长给中医按摩师XXX封“抗疫专家”,社区赤脚医生摇身变权威;他强令西医院设中医科,三甲医院里把脉的“反智大夫”和CT机并肩立着,像一出魔幻皮影戏。
上海的朋友还记得伐?“抗疫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说过——
阳性感染者所在单元要采取封闭管理措施,安排专人巡逻值守,有条件的可使用监控设备等技防手段。
家门口采用电子门磁、“十字”封条等加强管理,防止人员外出流动,确保做到足不出户。
管控区守好区域“大门”。区域仅保留一个出入口,原则上只进不出。确需出入的保障人员实行“白名单”管理,均需报备、登记。
确诊病例治愈出院、无症状感染者及其他结束集中医学观察人员进入区域内,须持相关有效证明。
防范区内人员不得流动到封控区和管控区,原则上在所在街镇范围内适当活动。
看看,封闭管理、监控设备、电子门磁、“十字”封条、“白名单”管理,这些上海人不愿想起的经历,都是专家的“高招”。
最绝的是“经典名方免临床验证”——只要古籍写过,X毛泡酒治蛇毒也能进医保!毕竟《本草纲目》白纸黑字,谁还敢比李时珍明白?
药企老板们早悟透了。酒桌上推杯换盏,于局长醉眼乜着吴以岭:“络病学大会,得给院士搭台子!”转天中华中医药学会的红头文件就飘下来,台上握手合影,台下专利费已汇到瑞士银行。
三、自己成了“症候群”
![]()
2023年于局长卸任时,莲华晴雯正被扒下神袍。饶毅骂它是“假药”,新西兰海关把它列为违禁品,仓库囤货跌到一毛四一盒,像烂白菜堆在菜场角落。他倒稳坐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交椅,直到2025年春,反腐的铁钳突然夹住咽喉——原来他批的百亿中医馆基建项目,钢筋水泥里全蛀着老鼠洞。
证据显示:新改扩建中医院招标,他小舅子控标的;莲华晴雯进方舱,他侄女公司承运的;甚至“络病学大会”的赞助费,三成拐进他女婿的私募基金。
不禁问一句:这不和莲华晴雯一样?说明书印得花团锦簇,一吃才知是面粉团子!
四、晴雯?清心
![]()
于文明名字起得妙。文明二字,偏他拿来当了遮羞布。退休前他最后一次演讲,攥着话筒喊:“中医药要走出自己的路!” 可这路从记者笔杆子通到副局长位子,从药企干股铺到秦城监狱,弯弯绕绕,像极了莲华晴雯的说明书——洋洋洒洒写满十三味药材,唯独“禁忌症”那行小字印得模糊:高血压忌服,心虚者尤忌。
这些日子,审核格外严格,连着几篇都没过审,只好用谐音梗了。懂的都懂,不懂的也不用懂。
世上的瘟分两种,
一种在肺里,麻杏石甘汤灌下去,汗发出来便消了;
一种在权柄里,浸透金银花连翘也漂不净,
反倒把药罐子,
熬成了自己的棺材板。
新闻来源
红星新闻、中国新闻网、新京报、钱江晚报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