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前海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前海财险”)近来陷入多事之秋,一系列变动引发业界关注。
先是股权层面出现重大变动,其股东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钜盛华”)将于7月在阿里司法拍卖平台,以折价方式拍卖所持有的前海财险20%股权。
同时,公司人事也发生重要调整。前海财险发布公告显示,董事会近期收到李功霓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因其个人原因,李功霓辞去公司总经理职务,该辞职报告自送达董事会之日起正式生效。值得注意的是,李功霓担任前海财险总经理一职还不足一年半。
事实上,前海财险面临的困境远不止股权变动和人事调整。目前,公司不仅长期存在偿付能力不达标这一棘手问题,经营状况也持续低迷,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
股权拍卖背后涉及宝能系与中融人寿的20亿债务
前海财险的历史得从2016年说起,当时宝能集团旗下的钜盛华等5家企业一起发起成立了这家公司,5家股东各自持有20%的股份,注册资本有10亿元,宝能系的实控人姚振华还亲自担任了董事长,从那以后,前海财险就带上了“宝能系”的标签。
这次前海财险股权被拍卖,背后还牵扯着宝能和中融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融人寿”)之间高达20亿元的纠纷。
根据阿里司法拍卖平台披露的信息,北京金融法院定于2025年7月21日公开拍卖钜盛华持有的前海财险20%股权。此次拍卖的起拍价定为3080万元,较4400万元的评估价直接折价30%。
从股权价值来看,前海财险注册资本为10亿元,20%股权对应的注册资本价值本应为2亿元,但如今3080万元的起拍价仅相当于原始出资额的15.4%。如此悬殊的估值落差,直观反映出市场对“宝能系”相关资产的信心不足。
进一步梳理此次拍卖的背景可知,其源于(2024)京74执1220号执行案件,涉及中融人寿与钜盛华、宝能投资集团之间的债务纠纷。
![]()
据企查查公开信息显示,该案件的执行标的金额高达20.25亿元,数额之巨引发业界关注。
![]()
为清偿这笔巨额债务,法院已依法冻结钜盛华旗下多项核心资产,除此次被拍卖的前海财险20%股权外,还包括深圳市笋岗国际电子物流城99%股权、前海联合基金部分股权等。
然而,这些被冻结资产的变现价值却相对有限:前海财险股权起拍价仅3080万元,前海联合基金被冻结股权的价值也仅6000万元,与20亿元的债务规模相比,可谓杯水车薪,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债务问题。
总经理上任17个月火速离职
前海财险近期的股权拍卖风波尚未平息,高管团队又爆发出人事变动。
日前,前海财险董事会披露已收到总经理李功霓的书面辞呈,其以个人原因为由正式辞去总经理职务。回顾李功霓的任职历程,他于2024年3月才正式通过监管审批走马上任,至今掌舵时间还不到一年半,此次突然卸任无疑让业界颇感意外。
事实上,前海财险总经理一职的更迭之路堪称坎坷。首任总经理张云飞早在2021年7月便因个人原因离职,此后该职位陷入长达两年半的空缺期,期间一直由原董事长黄炜临时代行职责。2022年,华农财险原副总经理郜延华曾被提名为总经理候选人,甚至以“拟任总经理”身份公开亮相,但最终因任职资格未获监管核准而未能正式上任。
更为关键的转折点出现在2022年8月,原董事长黄炜因个人原因被深圳相关部门带走调查,这一突发事件让前海财险瞬间陷入管理“真空”,此后公司运营不得不由多位副总经理协同代管。
直至2024年3月,李功霓获批入职,才彻底终结了管理层长期缺位的困局。从李功霓的职业背景来看,1974年出生的他深耕保险行业多年,曾在太平财险、鼎和保险、国任财险等多家机构担任要职,历任国任财险副总经理、太平财险苏州分公司助理总经理、鼎和保险车险部总经理等岗位。
如今他的突然离职,不仅为前海财险本就复杂的管理局面再添不确定性,也让外界对该公司下一任掌舵者的人选充满猜想。
经营状况持续低迷
从昔日实控人姚振华被禁业十年,到原董事长黄炜被调查,再到如今股权遭拍卖,前海财险自成立以来便风波不断,发展之路坎坷崎岖。
2016年成立初期,前海财险曾经历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张。2016-2019年,其保险业务收入从0.55亿元飙升至22.66亿元,短短三年间增长超40倍。然而自2020年起,公司业务发展开始显露颓势:2020-2024年,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21.31亿元、19.39亿元、14.43亿元、15.64亿元、15.25亿元。
![]()
盈利层面,前海财险的表现更是不容乐观。除2016年(净利润0.01亿元)和2022年(净利润0.23亿元)实现微利外,其余年份均陷入亏损泥潭。2017-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1.33亿元、-2.21亿元、-1.3亿元、-0.72亿元、-0.18亿元;2023-2024年亏损进一步扩大至-0.89亿元、-1.12亿元。
![]()
前海财险最新的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公司保险业务收入3.23亿元,净利润仍为-0.19亿元,亏损状态持续。
连续12个季度偿付能力不达标
在前海财险面临的诸多问题中,偿付能力不足尤为严峻。自2022年一季度起,其风险综合评级从B类骤降至C类,且此后连续12个季度维持这一评级,反映出公司在风险管控和资本实力方面存在显著隐患。
![]()
而从股权结构看,前海财险五家股东各持股20%,表面呈现“均衡”格局,但实际情况却暗藏危机。
2025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除粤商物流外,钜盛华、深粤控股、凯信恒、深圳建工的股权均遭冻结,冻结比例分别为20%、17.2%、0.7%、20%,合计达57.9%,部分股权甚至遭遇多轮冻结。这一状况或导致公司无法通过股东增资来补充资本、改善偿付能力,进一步加剧了经营困境。
![]()
如今的前海财险,正陷入股权动荡、人事更迭、业务萎缩与偿付能力不足的多重困境中,其未来能否突破困局、实现良性发展,仍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