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有关部门组织学者编写红四方面军历史。由于过去数十年时间,涉及到最初的部分和一些细节,很少人了解其中详细。于是有学者找到徐向前元帅请求帮助。徐帅没有答应,而是选择了婉言拒绝:“你们可以找倪志亮嘛。”
![]()
其实这不是徐向前在故意推脱,不愿意为红四军史的编纂贡献一份力量,而是他认为倪志亮知道的比自己多。倪志亮虽是中将,在鄂豫皖的资历却很老,连徐向前也比不上。可是他为什么没混上大将,甚至元帅呢?这就说来话长了。
倪志亮是红四方面军和鄂豫皖根据地、川陕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还是唯一的北京籍的开国将帅。倪志亮从小家里就很穷,全家六口人靠倪父一人做小商小贩养着。倪父深知文化的重要性,遂在倪志亮8岁那年,顶着债务将其送进私塾读书。
私塾4年、高小3年,倪志亮考虑到家里的情况,15岁选择不读了,辍学到杂货店当学徒。17岁那年,他感觉这样的生活没有奔头,便选择了参军,在皖系军阀的部队里做到过班长、排长,到西北军陕军炮兵营里当过文书。
1925年,深感军阀只图私利、祸国殃民的倪志亮,偷偷报考在河南招生的黄埔军校,成功录取后成为第四期步兵科学员,101、伍中豪、张灵甫、胡琏等名将都是他的同学。入学后没多久,他就靠拢到周总理等人身边,并于1926年10月学员新训结束后顺利入党。
![]()
1927年“四一二”后,倪志亮跟一些志同道合的军校师生一块坐了半年多的牢。在此期间,有人动摇了选择叛变革命,有人革命意志和信念因此变得更坚定。同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倪志亮被起义军救出监狱。一出来他就操起武器,跟敌人展开巷战。
起义军在广州血战三天三夜,最后因寡不敌众被迫撤出。倪志亮因在激战中受伤,没有随大部队转移,而是留在广州郊区,靠做苦力治伤谋生。再跟组织联系上,已经3个多月后,他从南边的广州来到北边的河南新蔡。
倪志亮做过一段时间的地方工作,还是觉得跟敌人在战场上真刀真枪干感觉更好,便辗转数千里来到上海,向中共中央提出做军事工作的要求。当时鄂豫边区的武装斗争刚刚开展,急需军事干部,倪志亮就这样被派去大别山了。
倪志亮跟徐向前都属于中央派去鄂豫皖支援的干部,都不算鄂豫皖土生土长的革命干部。1927年11月,黄麻起义爆发,当时他们都在南边。
据徐向前的回忆录记载,他是1929年6月去的鄂豫边区;而倪志亮在1928年10月就到鄂豫边区,担任鄂东北红军游击队队长,开始带兵跟敌人斗争。这也难怪徐向前让学者找倪志亮了解红四军史。
![]()
这时候有人会问了,倪志亮1928年10月才到鄂豫边区,那时候都是黄麻起义的9个月后了,他对这9个月时间的鄂豫边区革命历史了解吗?很多人对此都有个误区,那就是黄麻起义后的武装斗争,并没有很多人以为的那么激烈,革命形势也不好,跟倪志亮、徐向前到之后的武装革命斗争比起来,有些小打小闹的感觉。
黄麻起义后鄂东军成立,开辟出鄂东根据地。可是在敌军的猛烈围攻下根本站不住脚,鄂东军进山里打游击,鄂东根据地名存实亡——直到1928年7月鄂东红军改编为红11军31师,才在鄂豫边界开辟出一块革命根据地,真正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之后,鄂豫皖苏区的雏形初显。
台面上比倪志亮资历老、当时地位不低、又活到建国后的军事干部似乎没有了(有的不愿说,不像倪这么好说话)。倪志亮跟徐向前作为中央派去鄂豫边区的空降干部,跟当地的红军指战员都有语言沟通上的障碍。
他们从不太高的职务做起,凭借着手上的真本事,带领原本被敌人撵着到处跑的部队,打下一场又一场胜仗,威望、地位、职务就这样慢慢打出来了。无论是倪志亮还是徐向前,在鄂豫皖和红四方面军的根基非常牢固。
许继慎是1930年3月被中央派到鄂豫皖苏区的,刚来没多久就担任刚整编成的红1军军长(徐向前是副军长,倪志亮是红1军下面红1师3大队队长)。
![]()
他带领部队打了许多胜仗,把鄂豫皖苏区越打越大,可结果在1931年11月被到鄂豫皖不到1年的张国焘给审判处决了。这不能说没有根基不牢的因素在里面。如徐向前和倪志亮,就不可能被这样处理。
其实倪志亮到鄂豫皖的工作也不是外人看来那么顺利,刚开始也闹出了不少趣事——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毛主席那样莫名轻车熟路。他初到鄂豫皖红军游击队任职,壮志豪情,用学校里学的正规军那些东西来整军:如要求部队光头、不准抽烟等等,违者就罚。
被抓到的抽烟者,倪志亮也不体罚,就让其当众把烟丝吃进肚子里。于是战士们就特意盯着他,看他抽不抽,结果真抓到了。倪志亮没有利用职务以势压人耍赖,而是服从自己制定的惩罚:当众吃起烟丝。战士们哈哈大笑,大感胜利。
在这之后,一个不一样的倪志亮出现了,他真正成为鄂豫皖的一员了。三大方面红军,带兵打仗的风格特色各不相同、各有千秋,这主要是源于各地的群众不一样、风俗不一样。
倪志亮晚年在医院疗养的时候,曾经的老部下胡奇才也在。胡听说后,当即前去看望老首长。两人聊着聊着,胡突然说起战争年代的一件往事:由此行军路上不小心打瞌睡,被你用皮鞭抽过;倪深感不好意思,老脸一红说我那时挺军阀的,对不住你(他曾被多次告状有“军阀做法”)。这反倒让胡有些不好意思了。
![]()
还有一次,过去的部下碰到倪志亮,讲自己挨过他几次踢。倪志亮没有遮掩,满脸诚恳地检讨、道歉。倪志亮也算是知识分子,为什么会这样?就跟前面讲到的群众、风俗不一样有关了。革命战争年代,挨顿打骂总比丢了性命强。
类似的事情,在红四方面军中发生过很多。相比较起来,红一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就基本没有。那么曾是红四方面军5号首长、资历极深的倪志亮,为何建国后只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不是跟这些事有关呢?
抗战时期,倪志亮是八路军129师参谋长、晋冀豫军区司令、军委第四局副局长;解放战争,他到东北担任过辽北军区司令、吉江军区司令、嫩江军区司令、西满军区副司令、东北军政大学副校长等职务。
四野入关席卷全国时,倪志亮历任武汉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司令。
建国后,担任驻朝鲜大使、解放军后勤学院教育长、监察部副部长。他之所以得授中将军衔,个人猜测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长征后的职位战功,二是脾气作风。
说倪志亮的脾气作风怎么样,其实跟一些将帅比起来是小巫见大巫,根本算不了什么。他脾气再怎么样,也没挨过什么组织上的批评。
![]()
倪志亮于1965年12月15日在北京因病去世,年仅65岁。这走得有点太早了,但联想到5个月的种种,似乎又刚刚好,不用遭受那些不忍直视的悲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