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份当的兵。那时候年纪小,也没想太多,就穿上了军装。九五年九月,运气不错,考上了军校。两年后,也就是九七年七月,毕业了,又回到了当初当兵的那个老单位,当了个排长。后来工作调动,去了济南,先后在总队医院和总队机关里干过。
时间过得挺快,一晃到了零九年初。组织上通知我,该转业了。那年年底,我就脱了军装,去了市里一个部门上班,算是正式到了地方。
人虽然离开了部队,但和那些还在部队里的军校老同学,联系倒一直没断。大家心里其实都清楚,当兵这条路,最后都得走到转业或者退休这一步,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不过,这份感情不一样,既是老同学,又是一起扛过枪的战友,这份情谊,特别珍贵。
到了二零一六年底那会儿,我一下子有三位军校的老战友,同时接到了转业的通知。巧的是,他们仨当时都是实打实的副团职干部。我觉得这是个事儿,得聚聚,就主动张罗着请他们吃了顿饭,算是庆祝他们人生到了新阶段,也真心希望他们都能在接下来的考试里考个好名次,挑个好单位,找个好岗位。
那天饭桌上,大家聊得挺热闹。老王边倒酒边说:“我看省直机关平台大,以后发展路子宽。”老李啃着鸡翅膀嘟囔:“还是市直好,听说他们那儿还有分房子的机会呢!”另一个老李,我们叫他大李吧,笑着摇摇头:“要我说,区直部门也不错,更实在,事儿可能也少点。”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的都是掏心窝子的话,也都在琢磨自己以后的路。
后来,结果出来了。老王考试挺厉害,进了省委编办。老李琢磨来琢磨去,还是选了进市直部门。大李呢,选了另一条路——自主择业(现在好像改名叫逐月领取退役金了)。他们仨做决定的时候,肯定是把自个儿家里的情况、个人的想法,方方面面都掂量了好几遍,才选了不一样的路子。谁也没法拍着胸脯说,自己的选择就是最棒、最聪明的。
日子过得真快,这一眨眼,八年就过去了。我时不时也会想起他们,打听打听各自的情况。
先说进了省直机关的老王。他刚进去那会儿是主任科员,这些年一步一个脚印,干得挺扎实,现在已经是副处长了,管着具体一摊子事。
选了市直部门的老李呢,他起点就不一样,刚进去就定了副调研员。后来赶上机构改革,职务名称变了,套改成四级调研员。他工作也挺努力,现在早就是三级调研员了。还有个实惠事儿,他运气好,赶上了市直机关统一搞购房,分到了房子。
选了自主择业的大李,路子更活泛些。一开始,他和几个同样选择自主的战友合伙折腾,想创个业。后来可能觉得不太顺手,就去了一个行业协会里工作。他脑子活,做事也认真,现在已经是那个协会的秘书长了。
要论现在的生活,他们仨过得都还行。收入上,算下来其实差不了太多。但要说自由自在,那肯定是大李最舒服,自己安排时间。要讲实惠,老李占了先,毕竟分到了房子,省了一大笔钱。再想想以后,老王和老李都在体制内,按部就班地干,只要不出岔子,升到正处级应该问题不大。大李呢,虽然压力没在机关里那么大,但听他聊天时偶尔也流露过,好像少了点什么。用他的话说,就是少了点“组织”的感觉,不像以前在部队或者在机关里,背后有个依靠。
你看,同一年转业,都是副团职起步,选的路不同,这些年下来,各自的生活状态也真就不一样了。
各位朋友,你们觉得他们仨,谁当初的选择更对路子?要是换了你,站在那个路口上,你会怎么选呢?
我们常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这话没错,当兵的人,谁心里没点向上的劲头?可话说回来,真正能当上将军的士兵,一百个里头能有几个?所以啊,就有了另一句老话:“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军营就像那铁打的营盘,稳固地立在那儿,而兵呢,就像流水一样,一茬接一茬地来,又一批接一批地离开。这才是军营里最真实的景象。军人退伍、复员、转业、退休、自主择业……这些不同的离开方式,说到底,都是这“流水”的一部分,是军营这个特殊地方必然的、也是再正常不过的新老交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