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0日,神舟十九号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稳稳着陆,三位航天员安全出舱,标志着我国空间站任务又一次圆满成功。每每看到这类新闻时,大家可能好奇:这些遨游天际的“太空人”,在经过层层选拔和太空实战后,究竟拿着怎样的工资?
他们完成任务后,能享受哪些普通人不敢想的待遇?今天,咱们揭开航天职业背后的“薪资密码”,看看各国为“星辰大海”的梦想都开出了怎样的价码。
![]()
美国:军民有别
来看看老牌航天强国美国的情况。在美国,宇航员主要分为两类:平民出身和军队出身。其中,平民宇航员由民间选拔,薪资参照美国政府文职雇员的薪资标准,通常位于GS12-GS13级,年薪约在8.4万至11.5万美元之间。
2024年NASA上调了薪资标准,宇航员年薪最高可达15万美元。不过要注意,这只是资深人员的待遇。刚入职的新人年薪通常只有6万多美元,而且还要熬个七八年才有机会入选执行任务。考虑到华盛顿(NASA总部所在地)较高的生活成本,这个收入并不算特别优越。
![]()
而军队出身的宇航员就不一样了,一入职NASA就可以拿到GS13级以上的工资待遇,一般月薪大概在8000美元,工作十年后,月薪更是不低于1万美元。此外,他们还能享受工资免税,住房补贴,军旅津贴等一系列福利,退休金也更加丰厚。
宇航员的实际收入还会受到专业技能,部门分工,军衔级别,服务年限和任务表现等因素影响。比如,美国空军准将Raja Chari,既担任军队职务又执行航天任务,年薪达12万美元,在享受航天员福利待遇的同时,军队的福利待遇也一样不落。
![]()
再比如,阿波罗11号的阿姆斯特朗,1969年执行登月任务时的年薪是2.7万美元,按购买力折算相当于如今的20多万美元,不仅收入可观,还永载史册,可以说是名利双收的典范。
而且,官方机构和私营企业的待遇差别也不小。例如NASA给航天工程师的年薪是5-7万美元,而SpaceX给出的范围是9.5-17.5万美元。蓝色起源(Blue Origin)待遇更高,起薪就达12万美元,总工程师级别的年薪甚至突破34万美元。
![]()
国际:各国特色
说完美国,咱们再把目光投向国际。
先说说“欧洲代表队”——欧空局(ESA)。ESA的宇航员的工资讲究一个资历分层,逐步晋级。新人入职先从A2级起步,年薪大约5.8万欧元;完成基础训练升到A3级,工资上涨到7.5万欧元。首次飞上太空后跳到A4级,年薪就能涨到8.5万欧元。
加拿大航天局(CSA)的宇航员团队规模较小,截至2018年仅有15名在役宇航员。他们的薪资分为三级:新人起步为1级,年薪8.9万加元(约8万美元),完成两年培训后升入2级,之后随着经验和年限增长逐步提升,最高可达3级的17.4万加元(约15.8万美元)。
![]()
俄罗斯的情况则不太一样。俄罗斯航天局(Roscosmos)给宇航员的底薪普遍较低:候选人月薪仅1200美元,测试宇航员约1300美元,教官1800美元。但他们的收入增长主要靠绩效激励——执行任务次数越多,收入就越高。
例如,飞行3次以上后,宇航员和教官都可以获得薪资120%的奖金,而且每次飞行还有一次性奖金激励,具体金额虽然不透明,但有些宇航员的月薪甚至可达12000美元。算是典型的“低底薪+高提成”的薪资模式。
![]()
中国:综合优待
最后再来说说我国的航天英雄们。我国航天员的具体薪资数字很少对外公开,但综合各类报道,还是能勾勒出航天员待遇的基本框架。
我国的航天员几乎都是从解放军中选拔,所以在基础工资方面会按照军衔和职务发放。而作为特殊人才,他们还可以拿到航天津贴,其薪资自然高于普通军人。
根据航天专业网站Orbital Today的信息,中国航天员的年薪约在2万到3.5万美元之间。而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则曾报道,航天员在训练期间还能获得每月6000至1.3万元人民币的津贴。不过这些信息时效性可能不强,并不一定准确。
![]()
而且,薪资只是待遇的一部分。对航天员来说,执行太空任务往往是职业发展的快车道。以杨利伟为例,完成神舟五号任务后仅四年就从中校晋升为大校,如今已是少将军衔;女航天员王亚平42岁就获升大校,未来晋升将军也是水到渠成。
这样的晋升速度,普通军人堪与之相比的可谓凤毛麟角。此外,航天员还能享受全方位的国家保障:比如住房方面,无论在职或转业都能获得国家分配的住房;家属优待,如聂海胜2005年执行任务时,其患脑溢血的母亲享受了全程免费的高规格医疗护理。
![]()
还有相关荣誉表彰,如航天第一人杨利伟曾获得“航天英雄”称号;神舟15号三位宇航员获得“二级航天功勋奖章”,王亚平获得“英雄航天员”荣誉。
社会层面的回馈也同样丰厚。当年景海鹏完成飞行任务后,老家有企业直接送了他父母一套140平米的房子,而首个飞天的杨利伟更是收到曾宪梓航天基金会颁发的100万元奖金,而他却悉数捐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
![]()
结尾
从个人荣誉到家庭照拂,从社会资源倾斜到医疗资源保障,这里每一环都在告诉我国的航天英雄:你们尽管翱翔九天,人间的压力我们来扛。这或许也正是让航天员们义无反顾冲向太空的底气吧。
当然,不管是美国的双轨待遇体系,欧洲的分级薪酬,俄罗斯的绩效激励,还是我国的多重福利保障,各国都在以各自的方式,表达着对星辰大海梦想的最高礼遇。而这些航天员追求的,也从来都不只是个人的财富,更是要在浩瀚星海中为全人类留下足迹。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