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 PI 介绍
李津臣,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特聘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数据挖掘与应用中心主任、湘雅医院生物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芙蓉实验室生物信息平台负责人;入选国家青年人才项目、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湖南省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荣获国家新时代青年先锋奖、中国科协生命科学新星、湖南省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兼任中国遗传学会行为遗传分会秘书长、中国生物信息学会重大疾病组学信息学专委会常委,湖南省生物信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湖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李津臣博士围绕人类重大疾病特别是神经精神类疾病的基因组医学开展了系列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生物信息、多组学等前沿技术,开发了一系列精准鉴定致病变异和候选基因的分析方法和数据库,在全球 105 个国家推广与应用;利用自主开发的方法系统地鉴定了孤独症、帕金森病等神经精神疾病临床亚型和分子亚型之间的重要关系,揭示了多个关键基因、通路及功能网络,为疾病的亚型分类、精准防控与精准诊疗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作为项目负责人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 项)等科研项目 10 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并列)累积发表 SCI 研究论文 40 余篇,其中 Nucleic Acids Research、Molecular Psychiatry、Nature Communications、Brain、Genomics Proteomics Bioinformatics、Acta Neuropathologica、EBioMedicine 等 IF>10 的研究论文 18 篇。
团队介绍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李津臣课题组(基因组医学)在国家人才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围绕基因组医学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系统性的研究,为包括孤独症和帕金森病等在内的重大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精准防治提供分子依据。具体研究方向包括:
(1)建立新方法新工具新平台
利用生物信息、大语言模型、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方法开发精准解读基因组变异致病性和精准鉴定候选基因的新方法、新工具、新平台及数据库,为重大疾病的精准医学研究提供数据资源和工具支撑;
(2)疾病候选基因发现及其多组学调控机制
利用基因组为核心的多组学队列数据鉴定孤独症、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以及诊疗相关的关键变异和基因,并构建多组学调控网络,为重大疾病的精准诊疗提供分子依据;
(3)疾病候选基因分子功能机制验证
利用分子细胞模型、类脑模型、动物模型等方法验证和研究相关基因与变异的分子机制,结合团队生信优势开展相关干湿结合的研究,为认识疾病分子机制提供更多实验证据(详见 「医见生信」公众号)。
课题组正处于快速上升期,团队成员年轻,目前团队拥有专职科研人员 3 人,技术员 2 人,博士后 6 人(含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 20 人。团队科研经费充足,积累了大量以基因组为核心的多组学数据,有望快速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课题组重视发挥博士后的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性,为在站博士后提供了理想的科研环境与成长空间。团队培养的博士后成绩斐然,近三年获批 5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8 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另有 3 人入选中国博士后基金会「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及中南大学 「升华博士后」。热忱欢迎朝气蓬勃的优秀博士加入团队,携手同行,共创佳绩!
团队优势
(1)注重人才培养
团队特别注重博士后的培养,以兴趣和创新为导向为博士后量身定制合适的课题,已经指导多名博士后成功入选中国博士后基金会「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
(2)数据资源丰富
团队依托多个国家级(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精神与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省部级(湖南省精准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医学遗传学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神经退行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平台,建立了高标准的临床样本库和基因组数据库,目前拥有神经精神类疾病(包括孤独症、帕金森病等)生物样本及临床资料超 50000 例,WES/WGS 数据超过 25000 例,多组学队列样本(包括帕金森病多组学队列、孤独症多组学队列)超过 2000 例(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微生物组、抗体组等),第三代测序数据超过 500 例(PacBio HiFi 等);
(3)分析体系完善
团队建立了多个整合临床表型和遗传信息的数据库及生信分析平台,能够独立完成以基因组为核心的生信分析,为精准挖掘致病基因和分子以及鉴定疾病发病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科研成果丰硕
课题组成员在科研产出方面实力突出,有极强的创新能力;每年产出 IF>10 分的 SCI 论文 3-5 篇(第一作者均为课题组学生或博士后);
(5)全套培训课程
团队召集生信专职人员及专家定期开展一系列生物信息学专题培训,如 2024 年团队内部组织开展了 6 场生信培训,以提高本团队成员的生信基础,推动研究成果产出;
(6)团队氛围融洽
课题组坚持「尊重、诚信、团结、创新」的价值观,具有非常融洽的学术氛围,尊重成员研究兴趣和个人特长,为成员制定个性化科研课题及发展规划;
(7)成员优势互补
团队凝聚了生物信息学、计算机科学、临床医学、医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科研人才,在导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齐心协力,通过有效融合激发出创新的火花,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并提出全面的解决方案;
(8)未来前景可期
优秀博士后也可以选择留在课题组或者推荐到其他课题组继续从事科学研究;「 博新计划」入选者可无条件留校,不受指标限制。
岗位要求
已(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原则上年龄不超过 32 岁;
生物信息学、遗传学、基因组学、计算机科学、流行病与统计学等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博士均可申请,具有多学科交叉背景者优先;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领域内专业期刊发表原创论著 1 篇及以上,能够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工作;
人品端正,踏实勤奋,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以全职方式在本单位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
研究兴趣与团队研究方向基本一致或者互补。
岗位待遇
(1)薪酬待遇及考核条件
进站后年薪为 20-30 万元,具体面议,海外毕业的博士可达 50-60 万(海外高校毕业的博士,入选后来我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获得财政资助日常经费每人每年 30 万元,资助期 3 年,另累加享受医院薪酬待遇);
博士后入选中国博士后基金会「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给予每人每年不少于 30 万元的资助,出站后留校不受指标限制,可按照中南大学相关规定申请副高职称;
按照湘雅医院正式职工标准享受相关科研成果奖励,享受单位绩效奖励;
在站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IF>10),除享受单位的科研奖励外,团队额外一次性奖励 2-10 万元;
博士后人员一般在站工作时限为 2 年,如需要经审批后可延长,延长期不超过 1 年,特别优秀的博士后可申请提前出站;
考核条件按照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规定。
(2)科研支持
博士后在站期间以执行合作导师科研项目为主,研究经费主要由合作导师提供,全力协助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导师给予全方位的课题指导与帮助;
(3)其他福利
享受在职职工同等的五险一金、子女入托入学等福利待遇。
(4)留校政策
出站表现优异者,有机会聘为中南大学正式职工,也可以考虑留在课题组发展。「 博新计划」入选者可无条件留校,不受指标限制。
应聘方式
申请者将个人简历(应包含学历证明、科研成果证明材料、个人基本信息、学习或工作经历、参与科研项目及个人贡献、成果发表情况等,并注明预计能够进站时间)以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至邮箱 lijinchen@csu.edu.cn。我们将对接收到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
邮件标题请注明:应聘博士后+本人姓名。
综合评估应聘者材料,择优面试。
本博士后招聘信息长期有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