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王夫之身后无名,为何在晚清声名鹊起成为“晚明三大家”之一?

0
分享至

一般读者或许始料难及,以“晚明三大家”身份相提并论的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作为一种"三位一体"的概念与定论,其出现,实际上是个相当晚近的事件。

今人习惯性称谓的“晚明三大家”(或“明末三大家”),指的是明末清初三位著名遗民学者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虽然就生命历程而言,三人俱属于历清之日长,居明之时短,但后人偏爱以"明末"这一易代之际来界断其身份,意在凸显他们入清后一例拒绝出仕的"遗民"姿态。



虽然三家都有大量著述传世,但获得"三大家"的公名与盛誉,却要在身后迁延很久才实现。有清一代的前期与中叶,顾炎武、黄宗羲的声誉远在王夫之之上,二人在学界身居高位已成不容撼动之势。

相比之下,王夫之却远没有那么幸运。这一方面是由于王夫之生前寥落,避身穷壤、窜伏乡野,"声影不出林莽,门人故旧又无一有气力者为之表章";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王夫之身后寂寞,著作散失,无由为当世所注意并推重。就及身之誉而言,王的确远不如顾,亦不及黄。

其之所以在多年以后,最终能够获得与顾、黄二人齐名的机缘,并称"晚明三大家",进而在晚清经过多方话语的渲染烘托以后,声名如日中天,至有超越顾、黄的趋势,客观地说,这首先要归功于王夫之的湖南同乡曾国藩。



一、湖南大儒推重乡贤

曾国藩于同治四年(1865)率先刊印了《船山遗书》,书目多达五十六种,共二百八十卷,从而使得船山之学大行于天下有了一个物质性的坚实基础。

不过,在这二十余年前的1840年,邓显鹤已经在湘潭主持校刻过另外一套《船山遗书》、其中收录王夫之的著作十八种,共计一百五十卷,这应该是船山遗著首次得到较大规模的发掘和整理。

但邓显鹤主持校刻的这套《船山遗书》印数不多,后来又不幸毁版,它的流传范围和影响都非常有限。

曾国藩主持的这一新版本,不仅规模、内容都远远超出了邓显鹤首印所刊,而且“中兴名臣”的声望、湘乡相国的威仪,对于《船山遗书》的推广,也大有帮助。



王先谦在《续古文辞类篡》里即称:"今者船山先生竟与顾黄两先生共垂不朽,刊书之功不可没。”

当然,尽管上述邓显鹤早年刻书之举并不彰显,但邓对世人"重新发现"船山之学,还是做出了一个独到的贡献:

那就是将王夫之与李、孙奇逢、顾炎武、黄宗羲这些已经在学界大名卓著的人物作了一番比较,以此为坐标系,确立船山应有的历史地位,并对王夫之的经学思想等进行了一些阐发。

邓认为,王夫之与这几位已经成为一代名流的学术人物相比而言,毫不逊色:"刻苦似二曲(李颗),贞晦过夏峰(孙奇逢),多闻博学,志节皎然,不愧顾、黄两先生。”

而在这之后的学术史论述,无论湘军将领李元度所撰《国朝先正事略》,还是成于多人之手的《清史稿》,都一再沿用邓的这几句船山评语。



显然,这些“学术经典”的推波助澜与“正式表态”,进一步强化了王夫之在学界的“身份认证”。

经过19世纪中叶以来的典籍出版以及"权威论证"的多次确认之后,晚清的王夫之在人品志节、学术修养上能够比肩顾、黄,已经逐渐成为当时学界的一种共识和公议。

夏晓虹《明末"三大家"之由来》一文最后得出结论,认为:通过对于学术、思想的综合考察而以顾、黄、王三人并称的惯习,其首倡者大约仍应归功于湖南人。

例如邓显鹤在《沅湘耆旧集》中如此表彰王夫之,就是三人并提、不相上下的最早说法:

先生于胜国为遗老,于本朝为大儒。其志行之超卓,学问之正大,体用之明备,著述之精卓宏富,当与顾亭林、黄藜州诸老相颉顽。

而到了另一位湖南人谭嗣同那里,例如在《上欧阳中鹄书》中,谭则径直称三家为“国初三大儒”,显示当时在湘籍学者中,此说已成通论。



我以为,就谭嗣同持论的具体语境而言,还是颇有“利用”顾、黄已有之名誉特意抬举王夫之的意思,谭本身对于三家具体的认知,其实差异颇大,并非一例服膺。

需要说明,《国朝先正事略》的作者李元度本身也是湖南(平江)人,未尝不是同具乡贤情结。

既然"晚明三大家"作为成说在晚清的最后成型,主要缘于这一期间湘籍学者对于他们的"地方乡贤"王夫之的大力揄扬,使之得以与顾、黄鼎足,从而最终加入到三分学界天下的局面。

尽管喜欢抬杠的湘人如王闺运(1832—1916),同治八年(1869)就开始在日记中跟王夫之叫板。

虽读其杂说与北曲也要“凄怆悲怀”夜不能寐,却忍不住贬抑船山学不抵阎若球、顾炎武,"似精而粗",甚至直陈其大名卓著的《黄书》"其见未卓"。



但细考王论其实还是从反面文章落笔,为王夫之的学术身份讨个公道。也就难怪,尽管身处晚清的"晚明三大家",其被接受、解读、"利用"的遭遇各异。

但船山先生作为一位被多方势力集中打造的"学术明星"与"文化名人",关于他的论定、裁断、分歧,一直都是这些话语体系中最耀眼的要角。

而一旦王氏跻身三家、显达学界之后,近世文人不免又将于三人中再分高下,见仁见智,乃至争论不休。

首先,"晚明三大家"之所以能够在晚清得以重构、整合、浮现,并且声名达到其生前身后甚至有史以来最显赫的时期,"维名教,异内外,而大春秋之防",依然是这个"故事新编"的重头戏:

夷夏之辨当然并非什么新生事物,但配合了"民族主义"这个应运而生的时代名词儿,意义就大不一样了。



无法否认,晚明"三先生"在晚清地位如此崇高,于遗民志节以外,其实还是离不开那个貌似陈言俗套的"道德学术"。

不过,与此前学界的反复诉说不同,晚清学人针对于此的强调,更多包含了特殊时代文化变局中与“国族焦虑"混同一体的"国学焦虑"。

民初的通人学士也已指出,"晚明三大家”在晚清被重提,的确与其著述中多君、国之变相关,甚至具体落实到“清季种族革命论,其远源实黄太冲、顾亭林、王而农发之”的说法。

这话在时过境迁后看,似无关紧要,却密切关系到晚清时期三大家并提之际的具体排序:是黄、顾、王,顾、黄、王,黄、王、顾,王、黄、顾……还是其他?

这一自由组合,其实大有深意。某种程度上,陈去病发表于1904年的《与宗素、济扶两女士论文》诗后小注,曰"时余方辑王、黄、顾三大儒文为《正气集》"。



这个非常排序,正暗示了在清末民初,王、黄的身份特出与顾炎武的相对寥落,是一种普遍的认知。

二、梁启超的“小说”学术与“有为而发”

1902——1923年间,梁启超三著“中国学术史”:始为《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刊于《新民丛报》第3——5、7、9、12、18、21——22、53——55、58号上(1902年3—12月,1904年9—12月),署名“中国之新民”;

继为1920年的《清代学术概论》,原为蒋百里《欧洲文艺复兴史》一书序言而作,竟而至于序言与正文等量齐观,只能独立成篇;

终为1923年蔚为大观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在本年春夏间清华学术演讲的基础之上撰成。

究其原因,不知是否出于梁启超本人对黄宗羲特殊的偏爱,他才会如此倾情"学术史"。至少,在梁看来,"大抵清代经学之祖推顾炎武,其史学之祖当推宗羲。所著《明儒学案》,中国之有'学术史'自此始也"。



就此意而言,黄宗羲可谓梁启超写作“学术史”的前辈与先贤。被梁启超誉为“史家未有之盛业"、"创为学史之格"的黄宗羲,因其《宋元学案》与《明儒学案》的学术史写作,而跻身中国旧有史学家中"稍有创作之才"的罕见的六人当中。

1905年,梁启超还专门编成节本《明儒学案》。既然梁启超于1920年所著的《清代学术概论》中曾经慨叹:

"余今日之根本观念,与十八年前无大异同。惟局部的观察,今视昔似较为精密","且当时多有为而发之言,其结论往往流于偏执"。

那么,我们何妨于梁启超这一系列撰述当中,一窥其学术观点的流变与发生的原因呢?特别是与本文旨趣密切相关的晚明学术史、尤其是针对“晚明三大家”的看法当中,所谓"局部的观察"、"有为而发之言"乃至其"结论偏执",具体又是何指?



虽然梁启超于《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称顾、黄、王、颜、刘“五先生”为“新旧学派之过渡者”;

于《清代学术概论》中,称“吾于清初大师,最尊顾、黄、王、颜,皆明学反动所产也";

于《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则称"清初几位大师——实即残明遗老——黄梨洲、顾亭林、朱舜水、王船山……之流"。

后者不仅多出一位朱舜水,且排序黄在顾前,而后又分别将他们纳入“阳明学派之余波及其修正”、“清代经学之建设”、“两畸儒”各章中分别进行详述;

但始终与列、无法撼动的"晚明三大家",无疑就是探察梁启超"学术晚明"想象的最好靶子。



其实,明明知道按照学术界惯例,顾在黄前,梁启超三述"中国学术史",总结性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置黄于顾前,固然缘于此际学界针对王(阳明)学普遍的重新认识与重视,但也未尝就不是一种个人的偏好。

而从最初的“五先生”、继之的“四大儒”到最后盖棺的"三大家"各占一章,梁启超本人的"学术演进史",无疑也正折射了经由清末民初的反复言说,顾、黄、王“三位一体”的不断的身份上升与最后的地位巩固。

参考文献:

1.夏晓虹:《明末“三大家”之由来》,《瞭望》1992年第35期

2.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王而农先生事略》,第1372页,台北:文海出版1967年。

3.王先谦:《续古文辞类篡》,合肥:黄山书社,1992年。

4.黄节:《明儒王船山黄梨洲顾亭林从祀孔庙论》,《国粹学报》第3年第9号,1907年9 月。

5.黄睿:《花随人圣庵庶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中国亮出终极底牌!一旦俄罗斯战败,三项惊天举动将改变世界格局

中国亮出终极底牌!一旦俄罗斯战败,三项惊天举动将改变世界格局

诗意世界
2025-09-12 21:53:32
男保姆照顾50岁大妈,2个月后大妈呕吐不止,女儿得知真相后崩溃

男保姆照顾50岁大妈,2个月后大妈呕吐不止,女儿得知真相后崩溃

纸鸢奇谭
2024-08-14 16:34:36
男子胃癌早期选择住院,3天后同病房晚期男子:这个给你,好好活着

男子胃癌早期选择住院,3天后同病房晚期男子:这个给你,好好活着

温情邮局
2025-09-12 15:33:32
真生气了!徐云龙怒斥国安球员:对方拿球时不上抢,这都谁教的?

真生气了!徐云龙怒斥国安球员:对方拿球时不上抢,这都谁教的?

国足风云
2025-09-19 08:01:46
冯唐:只有穷人才会痴迷技术,只有笨人才会想着先把事做好

冯唐:只有穷人才会痴迷技术,只有笨人才会想着先把事做好

清风拂心
2025-08-28 16:15:03
66岁毕福剑也没想到,自己败光的体面,如今被29岁的女儿挣了回来

66岁毕福剑也没想到,自己败光的体面,如今被29岁的女儿挣了回来

心静物娱
2025-09-03 13:47:40
无路可逃了吗?揭秘中国航母在巴士海峡被封锁的致命困境

无路可逃了吗?揭秘中国航母在巴士海峡被封锁的致命困境

阿柒的讯
2025-09-18 23:29:56
恭喜,等到了,陈梦官宣喜讯,父母担心难题解决,马琳祝福

恭喜,等到了,陈梦官宣喜讯,父母担心难题解决,马琳祝福

乐聊球
2025-09-19 11:29:43
原来他早已逝世,一天吃几十片止痛药当饭吃,去世半年公众才知道

原来他早已逝世,一天吃几十片止痛药当饭吃,去世半年公众才知道

晓焎科普
2025-09-18 23:14:33
停运、停航!台风“米娜”已登陆!后面的更凶猛!广州或迎来今年最强“风王”!

停运、停航!台风“米娜”已登陆!后面的更凶猛!广州或迎来今年最强“风王”!

羊城攻略
2025-09-19 22:06:04
柯文哲提出维持台海和平两大战略,称愿意和大陆谈,但有一个前提

柯文哲提出维持台海和平两大战略,称愿意和大陆谈,但有一个前提

老谢谈史
2025-09-19 19:29:20
站西贝的人越来越多,到底是谁错了

站西贝的人越来越多,到底是谁错了

大张的自留地
2025-09-15 09:26:38
孝庄死后,苏麻喇姑悲痛欲绝,康熙:快将她“儿子”十二阿哥送去

孝庄死后,苏麻喇姑悲痛欲绝,康熙:快将她“儿子”十二阿哥送去

史笔似尘钩
2025-08-23 23:58:27
女孩被同学霸凌,霸凌者:我未成年随便告,女孩奶奶:我刚过80大寿

女孩被同学霸凌,霸凌者:我未成年随便告,女孩奶奶:我刚过80大寿

悬案解密档案
2025-09-04 17:21:51
穆里尼奥晒本菲卡训练基地照片:早上好!

穆里尼奥晒本菲卡训练基地照片:早上好!

直播吧
2025-09-19 15:37:19
局长去世,我照顾他的妻儿,后来他的儿子做了市委书记

局长去世,我照顾他的妻儿,后来他的儿子做了市委书记

乔生桂
2024-03-30 19:28:12
撕破脸!F4巡演暂停,朱孝天被踢出局,只因为他嘴碎又不配合工作

撕破脸!F4巡演暂停,朱孝天被踢出局,只因为他嘴碎又不配合工作

小兰聊历史
2025-09-18 11:09:40
我年收入400万,老婆让我装穷开2万破车过年,年后亲戚上门蛐蛐我

我年收入400万,老婆让我装穷开2万破车过年,年后亲戚上门蛐蛐我

秋风专栏
2025-09-19 16:53:09
卢永涛双响炮!中超生涯首次,泰山生涯0进球,媒体人点赞

卢永涛双响炮!中超生涯首次,泰山生涯0进球,媒体人点赞

奥拜尔
2025-09-19 21:02:21
对中方作的承诺,波兰出尔反尔,拒绝开放边境,中欧班列未能恢复

对中方作的承诺,波兰出尔反尔,拒绝开放边境,中欧班列未能恢复

影孖看世界
2025-09-19 23:10:40
2025-09-20 04:15:00
阿校谈史
阿校谈史
关注我,每天娱乐看不停!
1989文章数 15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体育要闻

从轮椅到铜牌 他熬了7年:下个目标唱国歌!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财经要闻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本地
艺术
手机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本地新闻

大学生军训哪家强,广西申请“出战”!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手机要闻

小米 17 Pro 系列手机用上 L 型电池,背屏斥资 10 个亿打造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卫星图像显示以军坦克集结加沙城周围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