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第五届国际地球生物学大会野外考察暨剑河“金钉子”(寒武系乌溜阶)现场研讨会在贵州省剑河县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美国等国家的70余位地质学、古生物学领域顶尖专家学者齐聚苗岭腹地,共同见证全球寒武系苗岭统乌溜阶“金钉子”正式确立这一历史性时刻。
剑河“金钉子”标志点。张鑫宇摄
苗岭喜迎“金钉子”三十年科研终获国际认证。在庄重的揭幕仪式上,红绸缓缓落下,镌刻着“寒武系苗岭统和乌溜阶全球层型、剑河寒武纪化石宝库”的纪念碑巍然矗立。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员、八郎村村民刘峰激动地表示:“盼星星盼月亮,我们贵州省第一个‘金钉子’终于落成,这对今后开展科普研学意义重大。”
座谈会现场。剑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据了解,这颗“金钉子”于2018年6月21日获得国际地球科学联合会批准,成为全球第69颗、中国第11颗、贵州首颗“金钉子”。国际地层委员会副主席沈树忠院士介绍:“这个时段记录了5亿年前地球从微观生物世界向宏体生物大爆发转变的关键阶段,对研究生命演化具有特殊价值。”
专家学者进行野外考察。剑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填补科学空白,剑河剖面串联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在随后举行的钉入仪式上,沈树忠院士与研究团队代表杨兴莲教授将特制“金钉子”郑重钉入标志点,正式将寒武系苗岭统乌溜阶底界锚定于世界地质年代表。中国科学院朱茂炎研究员指出:“剑河凯里生物群填补了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和云南澄江生物群之间的空白,完整串联起寒武纪大爆发的全过程。”
美国波莫纳学院代理校长Robert Gaines赞叹:“剑河保存了全球罕见的完整沉积地层剖面,为研究生命演化提供了珍贵记录。”美国科学院院士肖书海教授感慨道:“这是多国科学家30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体现了坐冷板凳的科学精神。”
4寒武系苗岭统乌溜阶“金钉子”现场。剑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保护与开发并重,打造地质文化新名片。在寒武系苗岭统乌溜阶全球层型剖面保护座谈会上,专家学者就“金钉子”的科学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展开深入探讨。沈树忠院士强调:“保护不是封存,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科研。”中国科学院朱敏院士对剑河剖面的保护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副县长石胜平表示,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深耕“金钉子”多元价值,完善基础设施,打造集科研、科普、旅游于一体的地质文化品牌,让这一自然瑰宝成为展示剑河特色的亮丽名片。
“金钉子”纪念碑揭幕仪式。剑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此次大会为期3天,与会专家还将对剑河及周边地质遗迹进行系统考察,为推动地质遗产保护与科研成果转化贡献智慧力量。(张鑫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