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是大部分脊柱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拍片质量参差不齐导致读片诊断差异高达50%。印度脊柱外科医生调查100多家医院放射科发现的脊柱MRI常见拍片问题,我这些年同样都遇到过。
这些质控细节问题,包括但不限于:
-没有T1横断面和(或)矢状面图像
-不标注矢状面序列扫描方向(从左往右还是从右往左扫)
-扫描层面不够,没遵循Macnab原则
-横断面扫描与椎间隙不平行
-腰骶部扫描不包含骶髂关节
-没有T1横断面和/(或)矢状面图像
印度35%的MRI缺少T1横断面,8%缺少T1矢状面。国内医院脊柱T1矢状面全都有,T1横断面几乎都没有。T2压脂相矢状面有些二级医院没有。
T1矢状面可以显示真空征、Modic改变等关键特征。
T1横断面有其特殊诊断意义。比如腰椎双神经根变异的诊断,就要借助T1横断面腰骶部联合神经根的MRI诊断。
(图1)T2横断面显示双侧压迫,但T1确认仅右侧突出,避免了误判。
(图2)T1横断面确诊为硬膜外脂肪增多症,仅凭T2图像可能误诊为椎管狭窄。
Modic改变:I型水肿期,T1低信号,T2高信号(4A);II型硬化期,T1和T2均低(4B);III型脂肪变性期,T1和T2均高(4C)
-不标注矢状面序列扫描方向(从左往右还是从右往左扫)
矢状面序列扫描方向对于判断症状侧别至关重要,比如看椎间孔病变是左侧还是右侧?需结合横断面判断。印度85%的医院从右往左扫,15%医院从左往右扫。序列扫描方向不一致会造成误判。国内几乎都不标注矢状面扫描方向。好像都是从右往左扫。
此外,还存在层面数量混乱,明明一次扫描上百个层面,但有些层面就给你两三张甚至不给,有些层面又给你十几张,且有时图像排列混乱,不按顺序随心所欲。
-横断面扫描层面不够,没遵循Macnab原则
Macnab原则——脊柱横断面扫描的四个关键层面:椎弓根上、椎弓根、椎弓根下/椎间孔和椎间盘水平(图6A)。
国内几乎所有的脊柱横断面扫描都集中在椎间盘的三个层面(图6B),甚至有些医院只扫椎间盘的:两个层面或一个层面。
想必大家都碰到椎间盘脱出向上或向下到了椎体后方,扫描层面不够的尴尬。明明矢状面提示椎间盘突出,就因为椎间隙扫描层面不够,横断面就是看不出来。
我的脊柱病人常规检查除了该节段的核磁,还要动力侧位X片、椎体三维CT,不要椎间盘CT平扫。因为椎体三维CT是这一节段连续密扫,虽然软组织显示没MRI那么清晰,但至少包括了Macnab原则的:所有区域。
-横断面扫描与椎间隙不平行
印度有近1/3放射科的MRI横断面切面与椎间隙不平行。国内医院几乎都平行。
我遇到第一家医院MRI提示颈椎间盘突出。过段时间去第二家复查,因为没和椎间隙平行扫描,横断面没看出问题。不得已第三家医院又做了一遍。
MRI显示神经根位于椎间盘前方(图5A)。如果没有平行椎间隙扫描,将无法发现此情况。图5B、C展示平行与非平行层面扫描。
-腰骶部扫描不包含骶髂关节
骶髂关节退变也会导致臀部、大腿和小腿上方疼痛,常与腰椎病变混淆。其实10%-25%的腰痛是骶髂关节问题导致。
60%的印度医院会在做腰椎MRI的同时带上骶髂关节。但国内腰椎和骶髂关节是两个独立拍片部位,一般不会开一个检查同时做这两处。而且很多临床医生对骶髂关节退变造成的腰痛没什么概念。
建议遇到腰骶部、大腿疼痛患者,除了腰椎核磁,再做一个:骶髂关节三维CT。
来源:景椎
作者: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王景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为转载内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配合采取保护措施,以保障双方利益。
为什么要投稿?是为了记录自己的医学之路!是为了与更多的骨科同道交流分享!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而受益!让传播知识成为一种习惯,是“玖玖骨科”让你投稿的理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