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的一天,彭德怀找到朱德,为一烈士遗孤走后门的事征求意见。彭德怀内心纠结极了,实在抉择不了。这个后门不是其他,仅是安排其留在北京学习,不到外地去。
![]()
当时彭德怀刚打完抗美援朝战争回来,正是声名赫赫、风头盖过许多开国元勋之际,而且他还负责军委日常工作,身兼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副部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三项要职。日理万机的他,为什么还管这种小事?还为这种小事郑重其事地寻求朱德的建议?
这位彭德怀欲帮未帮的烈士遗孤不是别人,正是土地革命早期著名红军将领黄公略之女黄岁新。井冈山时期,“朱毛彭黄”常被蒋介石代指红军。“朱毛彭黄”正是朱德、毛主席、彭德怀和黄公略。
他们四位堪称井冈山红军的顶梁柱,黄公略历任红五军副军长、红六军军长、红三军军长。他多次率领偏师开辟出多块根据地,为后来中央苏区的建立打下基础。黄公略参加过中央苏区第一、第二和第三次反“围剿”战争,不幸牺牲于1931年9月15日的一次空袭。
很多人喜欢拿彭德怀和黄公略比较,说黄不如彭,不论职级还是资历。其实事实并非如此,黄、彭同岁,还都是湖南湘潭人,两人很早就认识,黄在彭手下任职过,但黄毕业于黄埔三期,还参加过1927年12月的广州起义;
![]()
反观彭在湖南军阀当了多年兵,1928年4月才入党(黄1927年就入了),1928年7月下旬在黄公略等人的协助下发动平江起义。红三军团的成立,黄公略做出巨大贡献,不过他并未在其中任职,而是被毛主席调到红一军团,担任红3军军长。
彭德怀跟黄公略志同道合,感情非常深厚,一起当兵,一起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一起成立部队救贫会。彭跟黄交心的时间,比跟朱德还早很多年。
1931年9月,收到黄公略牺牲消息的彭德怀悲痛欲绝,彭深感这样的战友自己以后不会再有了。同样悲痛万分的还有毛主席,在毛主席的推动下,中央苏区曾划出9个区、68个乡,成立了首个以革命牺牲将领命名的县:公略县。而公略县的首任县委书记不是别人,正是毛主席的胞弟毛泽覃。
黄公略还是唯一以全名走进毛主席诗词的我军将领。“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毛主席在《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词中,用飞将军代指黄公略,可见多么倚重。
![]()
黄公略牺牲时,黄岁新刚出生不久。彭德怀、毛主席虽多次托人寻找黄岁新、照顾黄岁新,可由于那时候生活条件艰苦、革命形势恶劣,一直未果。直到解放战争后期,彭德怀委托侄子彭启超帮忙,终于在四野南下时找到黄岁新,并将她和他母亲一块接到北京。
黄岁新母女来到北京中南海时,彭德怀走出家门迎接,激动地说道:“终于找到你们了!”
找到黄岁新后,彭德怀就将其留在身边照顾。1954年23岁的黄岁新参加了新中国的高考。录取结果出来后,她向彭德怀汇报成绩时,提出了一个能否留在北京农机学校学习的请求。
那时候的黄岁新很年轻,想法也很简单,认为这对伯伯彭德怀来说不是难事,就吩咐一句就行了;更何况她认为自己的成绩不差,只是换个档次差不多的学校而已。
彭德怀的第一反应是拒绝,但想了想觉得她是老战友黄公略留在世上的唯一骨血啊。要是别人他不臭骂一顿就算好了,但对在旧社会吃尽苦头的黄岁新,他实在做不到。左右为难的彭德怀,最后决定让黄岁新先回去,自己好好想一想。
![]()
次日,彭德怀找到朱德,说明原委,请他帮忙拿个主意。朱德听着听着脸色就变了,勃然大怒道:“你这样对得起老战友吗?你这样对得起黄公略吗?他是为革命牺牲的,要是他健在,会支持自己的女儿这样做吗?”
其实彭德怀心中有了决断,只是暂时下不定这个决心而已。这对他来说是小事,更是小问题,可是如果他都这样,比他级别低的干部们有样学样,那不乱了套了?岂不是跟旧社会一样了?
彭德怀回去后,就跟黄岁新做起思想工作,讲述自己跟黄公略早期的相处和革命故事,告诉她在哪学习都一样,将来能好好报效社会、建设祖国就行。
![]()
黄岁新听过这番教导后,很快就扭转思想,前去新学校报到抓紧学习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