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汪小菲的现任妻子马筱梅在直播间里被网友“拷问”:“为什么不带玥儿和箖箖回北京上学?”没想到,她的回答直接让评论区炸了——不仅没被骂“后妈偏心”,反而收获一片点赞:“这女人太清醒了!”
马筱梅的大概意思是:
“毕竟他们在台湾生活那么久了,两个孩子都很早熟,有自己的生活圈、朋友圈,他们不是小小孩了。老师也不建议短时间内快速转变环境,因为他们适应原来的环境也花了很长时间。所以我们让他们放假回北京,慢慢适应这里的人、空气和饮食,循序渐进。
我没养过孩子,但很多宝妈都知道,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管怎样,我们都会维护好家庭,认真生活。虽然他们是孩子,但也要尊重他们。”
好家伙!这番话一出,网友直接破防——“这哪是后妈?简直是亲妈PLUS版!”要知道,在重组家庭里,“后妈”这个身份向来是舆论雷区,稍微说错一句就能被喷成筛子。可马筱梅不仅没踩雷,还精准拿捏了现代育儿观的核心:尊重孩子的节奏,而不是强行“驯服”。
“戒游戏瘾”靠骗?马筱梅的育儿招数,比亲妈还“野”
其实,马筱梅对两个孩子的用心,早就不是第一次被夸了。
之前,汪小菲曾在直播里吐槽,儿子箖箖是个“iPad重度用户”,一玩就是几小时,根本管不住。结果马筱梅出手,直接上演了一出“电子设备维修大戏”——她告诉箖箖:“iPad玩太久会发热烧坏,得送去修!”
然后真把iPad藏了一周。箖箖一开始抓狂,但慢慢竟真的减少了游戏时间。后来汪小菲逗他“敷冰袋就能继续玩”,小家伙一脸严肃:“别骗我!修又要花钱!”
这招看似“忽悠”,实则高明:既没打骂伤自尊,又让孩子自己“悟”出道理。对比大S曾被曝雇男保姆专门陪孩子打游戏的“放养模式”,马筱梅的“温柔干预”显然更见效——现在箖箖每天玩iPad不超过1小时,姐姐小玥儿则把时间花在了钢琴和尤克里里上。
“后妈”的自我修养:不抢戏,只补位
马筱梅最聪明的地方在于,她从不强行取代生母大S的位置,而是用细节填补孩子们的缺失。
比如,她发现箖箖痴迷昆虫,立刻全家出动陪他去买“独角仙”,还认真讨论“虫子自由权”;
小玥儿喜欢时尚,她就排队买爆款玩偶和手机壳;甚至六一儿童节挑裤子,她也会尊重孩子的审美(小玥儿坚决反对汪小菲推荐的“黑色男裤”)。
更绝的是,她处理家庭关系时的“高情商”——大S去世后,网友骂她“冷血不去葬礼”,她默默承受;带孩子逛夜市被批“炒作”,她只回应:“保护隐私,不拍孩子正脸。”如今,两个孩子主动叫她“小梅妈妈”,状态比在大S身边时更开朗。
“慢养”哲学:豪门后妈的反套路胜利
马筱梅的“不急着回北京”策略,其实暗合教育心理学——突然改变环境,容易让孩子产生“被连根拔起”的不安。而她选择“假期适应法”,既保留孩子的社交圈,又逐步建立新归属感。
这种“慢养”态度,连汪小菲都服气。当初他可是暴脾气代言人,如今竟能淡定讨论“2000元/天的夏令营太贵”(虽然最后还是尊重孩子意愿报名)。难怪网友调侃:“娶对老婆,暴躁总裁变暖爸!”
结语
马筱梅或许没当过妈,但她深谙一个道理:好的教育不是控制,而是陪伴孩子找到自己的路。从“游戏戒断术”到“台湾-北京过渡计划”,她的每一步都写满三个字——“走心”。
至于那些还在纠结“后妈能不能比亲妈强”的人,建议看看小玥儿和箖箖的笑脸——答案,早就写在上面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