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业老板都会问:“我们公司做得还没多大,能不能搞个标准出来啊?”答案是——当然可以。而且如果你不趁早搞,还真可能被同行“截胡”。
今天我们不讲套话、不绕弯,直奔核心:团体标准到底值不值得做?它对企业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篇文章,专为那些对“标准”还半信半疑、但又隐隐觉得这是个趋势的企业人写的。
“团体标准”听起来官方,其实挺接地气
先拆一下这个概念。团体标准,不是国家定的,也不是行业协会一刀切搞出来的东西,它是由某个组织、协会、企业、联合体发起制定的标准,门槛低、落地快、效率高。
你可以这么理解:只要你做得比同行有逻辑、有方法、有体系,就可以把它“写进标准”,让行业来参照你。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做智慧仓储的企业,把自己仓库的AI调度系统规则整理了一遍,拿去做了团体标准。现在,行业其他小伙伴也在参考它的规则。谁是话语权?不用说了吧?
真相:团体标准不是“形式主义”,是战略跳板!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企业赶着做标准?不是他们闲得慌,而是团体标准已经变成了企业竞争的新武器。
一、让“自己说的话”变成“行业公认的话”
有时候你喊破喉咙,也没人信你牛。但你把这个逻辑写成团体标准,一纸发布,立马身价翻倍。别人再做这事,只能说是“依据某标准”,而这个标准,是你写的。
这时候,你就不是在“推销”,而是在“引导”。
二、项目申报、投标、资质评定加分神器
你不知道的那些政策条文里,有多少地方暗戳戳加了一项:“主导或参与标准制定”
高企认定、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甚至银行融资信用评级,只要你能甩出一个团标,立马就被专家另眼看待。
为什么?因为你能做标准,说明你不是“跟风者”,你是“引领者”。
三、营销推广的隐形利器
一个标准就是一场软性宣传。你可以不开发布会、不打广告,但你可以邀请行业代表、专家、媒体一起开标准启动会、审查会、发布仪式。
你写的是标准,传递的是品牌。比砸100万投放更容易获得行业认可。
那到底谁能做?怎么做?
别误会,不是只有大企业才能做团标。中小企业、初创企业、细分赛道独角兽,都可以。
关键是你要有一个体系化的做法,哪怕是流程、管理、检验方法,只要有系统性,就可以作为标准内容。
做标准大概分这几步:
明确标准的主题,比如产品质量、管理流程、服务规范等
找到具备发布资质的协会或标准组织合作
发起立项,准备技术材料
组织专家论证、召开标准会议
编制标准文本并发布,上传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听起来复杂,其实专业的代办机构能全程协助。你出内容,他们出流程。
团体标准代办机构,值不值?
很多老板一听说要“找机构”,脑袋先冒烟:“这不会又是一堆中介在割韭菜吧?”
实际上,一个靠谱的标准代办机构,不是“跑腿公司”,而是“战略服务商”。
他们的价值:
知道哪个协会适合你,不让你乱投简历
能把你讲不清的方案,整理成标准用语
能帮你对接专家、评审流程、意见反馈
最后让你的标准顺利通过并落地发布
当然也有坑,比如“忽悠你包过”“收钱不干活”“拼拼凑凑拿旧文档套壳”,这些你要避开。
一般正规机构价格区间是5–15万元之间,根据标准复杂度、领域、专家资源而定。
做团标之后,企业会发生什么变化?
不是立马营业额翻几倍,而是逐步打开三个维度的通道:
行业信任感上升:别人对你的理解,不再是“他们家做得不错”,而是“他们是写规则的”
合作方更愿意靠近:因为你掌握标准资源,别人想跟你对接、取经
内部流程升级:标准整理过程会倒逼你重新梳理业务逻辑,形成规范化文件,为未来认证、IPO打基础
最后一句话总结:
团体标准,不只是你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你敢不敢抢先做的问题。
很多老板不缺技术、不缺项目,就缺一个“出圈”的方式。团体标准,就是你走出“沉默竞争”,变成“行业引导者”的通道。
你也许不是最强的,但你可以是最先定规则的那一个。
这就够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