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快把作业收起来,齐爷爷来了!”许晓薇一边擦着桌子,一边催促女儿。
“齐爷爷好!”八岁的温小雨欢快地跑过去,扶着一位老人坐下。
“乖孩子。”老人慈祥地摸摸她的头,“今天在学校学了什么?”
这是温记面馆最寻常的一个傍晚,谁也不会想到,这位看似普通的老人,即将彻底改变这家人的命运。
01
南方的春天总是来得早,可老城区巷子深处的温记面馆,却感受不到一丝春天的暖意。
凌晨三点,温建民准时起床。他轻手轻脚地下了床,生怕吵醒身边的妻子。厨房里,他熟练地生火、烧水、和面。这套动作他已经重复了十多年,闭着眼睛都能完成。
![]()
骨头汤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冒着泡,香气慢慢弥漫开来。这是他父亲传下来的秘方,用猪骨、鸡架加上十几味香料,文火慢熬八个小时。可惜的是,能品出这汤底好坏的人越来越少了。
“又起这么早。”许晓薇披着外套走进厨房,眼角还带着困意。
“你再睡会儿,我这边快好了。”温建民头也不抬地说。
许晓薇叹了口气,拿起围裙系在腰间:“睡不着,心里装着事。”
夫妻俩相对无言,各自忙着手里的活。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面馆才正式开门营业。
整个上午,店里只来了三个客人。一个是住在巷口的张大爷,每天雷打不动来吃碗阳春面;另外两个是路过的上班族,匆匆吃完就走了。
“老温,老温!”中午时分,一个洪亮的声音打破了面馆的寂静。
温建民抬头一看,脸色瞬间变了。来人是房东刘志强,一个月前刚来催过租金。
“刘哥,您来了。”温建民勉强挤出一个笑容。
刘志强大大咧咧地坐下,环顾四周:“生意不太好啊,老温。”
“最近是淡季,过段时间就好了。”
“淡季?”刘志强冷笑一声,“我看你们这是一年四季都是淡季。老温,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房租已经拖了两个月了,总共一万二。你要是再交不上来,我只能收回店面了。”
许晓薇端着茶水过来,手微微发抖:“刘哥,您再宽限几天,我们一定想办法。”
“宽限?我已经够宽限的了!”刘志强站起身,“最多再给你们一周,到时候拿不出钱,你们就搬走吧。”
望着刘志强离去的背影,许晓薇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八岁的温小雨从里屋跑出来,紧紧抱住妈妈:“妈妈不哭,小雨不要新书包了,把钱省下来交房租。”
晚上打烊后,夫妻俩坐在昏暗的灯光下算账。账本上的数字像一座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建民,要不……我们关了面馆吧。”许晓薇终于开口,“你去工地找份活,一个月能有五六千。我回服装厂,也能挣三千多。这样下去,真的撑不住了。”
温建民沉默了很久,手里的烟一明一灭。良久,他才缓缓开口:“再撑撑看吧,这是爸传给我的手艺,不能在我手里断了。”
“可是……”
“没有可是。”温建民掐灭烟头,“大不了我晚上再去送外卖,总能挺过去的。”
窗外,老城区的夜晚格外安静。偶尔有野猫经过,发出一两声凄厉的叫声。这条曾经热闹的美食街,如今只剩下零星几家店铺还在苦苦支撑。
02
三天后的午后,天空飘起了绵绵细雨。
雨水顺着屋檐滴落,在青石板路上溅起一朵朵水花。这种天气,更没什么人会来吃面了。温建民正准备关门休息一会儿,却见一个身影慢慢走来。
那是一位老人,头发花白,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手里拄着一根竹拐杖。他的步子很慢,每走一步都显得有些吃力。
![]()
“老人家,外面雨大,快进来坐。”许晓薇赶紧迎了上去。
老人抬起头,露出一张清瘦的脸。他的眼睛很亮,虽然满脸皱纹,精神却很好:“谢谢,谢谢。”
“您慢点,地上滑。”温建民也走过来帮忙。
老人在靠窗的位置坐下,仔细看了看墙上贴着的菜单。菜单已经有些泛黄,上面的字迹却还清晰可见。
“就来碗阳春面吧。”老人说。
“好嘞,您稍等。”温建民转身进了厨房。
不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端了上来。面条根根分明,汤色清亮,上面飘着几根葱花,看着就让人有食欲。
老人拿起筷子,先喝了一口汤。他的动作很慢,像是在品味什么。突然,他的眼睛亮了起来:“这汤底……有点像我年轻时在部队吃过的味道。”
“您当过兵?”温建民来了兴趣。
“算是吧,很多年前的事了。”老人笑了笑,开始吃面。
看着老人吃得香甜,温建民悄悄回到厨房,煎了个荷包蛋。出来时,他不动声色地把鸡蛋放进了老人的碗里。
“这……”老人抬起头。
“天凉,多吃点有营养的。”温建民憨厚地笑着。
老人没有推辞,默默地吃完了整碗面。放下筷子时,他长长地舒了口气:“好久没吃到这么地道的面了。”
“您喜欢就好。”许晓薇收拾着碗筷。
老人站起身,伸手去掏钱包。摸了半天,他的脸色变了:“糟糕,钱包忘在家里了。”
“没事的齐爷爷,一碗面而已。”许晓薇看出了老人的窘迫,连忙说道。
“这怎么行……”
“真的没关系。”温建民也说,“您老慢走,路滑小心。”
老人深深地看了夫妻俩一眼,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慢慢地说:“我姓齐,就住在前面的四合院里。明天我一定把钱送来。”
“不用不用,您常来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了。”
齐老先生走到门口,突然回过头:“你们的面,让我想起了很多往事。明天我还来。”
望着老人消失在雨幕中的背影,许晓薇若有所思:“这位老人家,看着不像普通人呢。”
“管他是谁,能来吃面就是客人。”温建民收拾着店面,心里却隐隐有种奇怪的感觉。
这位突然出现的老人,真的只是一个普通的食客吗?
03
第二天,齐老先生果然来了。
这次他特意带了钱包,坚持要把昨天的面钱付了。温建民推辞不过,只好收下。
“还是昨天那样,来碗阳春面。”齐老先生在老位置坐下。
就这样,齐老先生成了面馆的常客。有时是中午来,有时是傍晚来。每次都是一碗阳春面,偶尔加个青菜或者荷包蛋。
慢慢地,温建民发现这位老人很不简单。他说话文绉绉的,举手投足间都透着一股书卷气。聊天时引经据典,对历史、文学都很有研究。
“齐爷爷,您以前是做什么的?”一次,温建民忍不住问道。
齐老先生笑了笑:“退休前在学校里教书,教了一辈子学生。”
“难怪呢,一看就是文化人。”
更让人意外的是,温小雨特别喜欢这位齐爷爷。每天放学后,她都会跑到面馆,缠着齐老先生讲故事。
![]()
“齐爷爷,您给我讲讲孙悟空的故事好不好?”
“小雨乖,今天我们讲讲花木兰的故事,好不好?”
老人讲故事绘声绘色,连大人听了都入迷。有时候,他还会教小雨认字、背诗。
一天傍晚,齐老先生看到小雨在写作业,便凑过去看。小雨正对着一道数学题发愁,小脸皱成了一团。
“哪道题不会?齐爷爷帮你看看。”
“这道应用题,我怎么算都不对。”
齐老先生接过作业本,耐心地给她讲解。他的方法深入浅出,原本复杂的题目被他一讲,立刻就变简单了。
“齐爷爷好厉害!”小雨崇拜地看着他。
许晓薇在一旁看着,心里暗暗吃惊。这位老人不仅语文功底深厚,数学也这么好。更让她意外的是,当小雨拿出英语作业时,齐老先生竟然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
“齐爷爷,您以前是老师吗?”许晓薇忍不住问。
老人笑而不答:“算是吧,教过一些学生。”
有了齐老先生这位忠实顾客,面馆里多了些人气。偶尔也会有路过的客人进来,看到有人在吃面,也会坐下来尝尝。
可惜好景不长。月底将至,房租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温建民愁得整宿睡不着觉,人都瘦了一圈。
“老温,你这是何苦呢?”隔壁杂货店的陈姐看不下去了,“现在做实体店哪有那么容易?你看看这条街,一年倒闭多少家?”
“陈姐,我也知道难,可这是我爸留下的手艺……”
“手艺是死的,人是活的。”陈姐叹了口气,“你要真撑不住了,就来我这里打工,一个月三千块,管吃管住。”
温建民苦笑着摇摇头。他知道陈姐是好意,可他真的不甘心就这么放弃。
这天晚上,齐老先生吃完面准备离开时,突然问道:“建民,最近店里生意怎么样?”
温建民愣了一下,勉强笑道:“还行,马马虎虎。”
齐老先生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什么也没说,转身离开了。
04
转眼到了月底,房租的最后期限只剩三天了。
温建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借钱。可亲戚朋友都知道他的面馆生意不好,谁也不愿意借钱给他。
更糟糕的事情发生了。这天中午,温建民在厨房切菜时,一个不小心,刀子划破了右手。鲜血直流,疼得他倒吸一口凉气。
“哎呀,你怎么这么不小心!”许晓薇赶紧拿来纱布包扎。
伤口不算太深,没有伤到筋骨。可对于一个面点师傅来说,手就是吃饭的家伙。接下来几天,温建民都没法和面了。
“要不我来试试?”许晓薇咬着牙说。
她以前也跟着温建民学过,可手艺远远比不上丈夫。勉强做出来的面条,不是太硬就是太软,汤底的味道也差了很多。
仅有的几个老顾客尝了尝,都摇着头走了。
“老板娘,你这面条不行啊,一点都不筋道。”
“是啊,汤也没以前香了。”
许晓薇强忍着眼泪,不停地道歉。她知道,照这样下去,面馆真的要关门了。
下午,齐老先生照例来了。他要了碗面,吃了一口就放下了筷子。
“怎么了齐爷爷,不合口味吗?”许晓薇紧张地问。
“建民呢?”
“他……他手受伤了,暂时不能做面。”
齐老先生站起身,走进厨房。只见温建民正笨拙地用左手切菜,右手包着纱布,还在往外渗血。
“你这样不行。”齐老先生摇摇头,“让我来试试吧。”
“齐爷爷,这怎么好意思……”
“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老人卷起袖子,“我年轻时也会一点,你在旁边指导就行。”
温建民半信半疑地让开位置。只见齐老先生洗净双手,开始和面。他的动作娴熟无比,揉面、醒面、拉面,每一个步骤都恰到好处。
看着老人熟练的手法,温建民惊得说不出话来。这哪里是“会一点”?分明是个行家里手!
更让人吃惊的是,齐老先生做出来的面条,竟然比温建民的还要好。面条筋道爽滑,汤底醇厚鲜香,简直就是教科书般的手艺。
“齐爷爷,您这手艺……”温建民结结巴巴地说。
老人擦了擦手,淡淡地说:“年轻时学过一点,很久没做了,手都生了。”
这哪里是手生?温建民心里翻江倒海。一个大学教授,怎么会有这么好的面点手艺?这位齐老先生,到底是什么人?
05
有了齐老先生帮忙,面馆总算维持住了。
奇怪的是,自从齐老先生掌勺后,来面馆的客人突然多了起来。
先是来了几个穿着考究的中年人。他们一进门就问:“听说这里有正宗的老味道阳春面?”
“是的,几位里面请。”许晓薇赶紧招呼。
这几个人吃完面后,连连称赞:“就是这个味道!二十多年了,终于又吃到了!”
接着,陆陆续续来了不少看起来很有身份的客人。有的开着豪车,有的穿着名牌,都指名要吃阳春面。
“老板,你们这面是谁做的?手艺真不错!”一位客人问道。
“是我们店里的老师傅。”许晓薇含糊地回答。
这些客人来了都会找齐老先生聊上几句。温建民发现,他们对齐老先生都很恭敬,说话时总是毕恭毕敬的。
生意突然好转,温建民又惊又喜。一周下来,竟然挣够了房租钱。
“老温,你们最近是不是有什么门道?”刘志强收钱时纳闷地问,“我看来的都是些有头有脸的人物。”
“哪有什么门道,就是运气好。”温建民憨笑着说。
送走刘志强,温建民长长地松了口气。总算度过这一关了。
这天晚上,店里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那是一个五十来岁的中年男人,开着一辆黑色奔驰。他一进门,目光就在店里搜寻着。
![]()
当他看到齐老先生时,整个人都激动起来:“齐老师!真的是您!我找您找了好多年!”
齐老先生抬起头,仔细看了看来人:“你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