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为您推送的第 4517 篇文章
![]()
6月6日
在连续两个月的降雨滋养后
东非大地焕发盎然生机
由管道局承建的
东非原油外输管道
(EACOP)项目
综合建设进度达30.18%
随着旱季的到来
施工进入“黄金期”
项目部全面启动“攻坚战”
![]()
目前,项目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两国同步推进,1539公里管道沿线8座场站、18座营地建设如火如荼。其中,场站综合进度49.91%,管道焊接累计完成351公里,11座营地已投入使用。面对施工标准高、业主要求严、属地国社会依托条件不足、自然环境严峻,管道局项目团队通过内外高效协作——对外,积极与业主、属地国政府及相关人员保持良好沟通,破解跨区域管理难题;对内,靠前指挥,创新管理方式,优化资源配置,为项目高效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破解跨境项目建设难题
![]()
EACOP项目横跨乌干达与坦桑尼亚两国,涉及多种法律、标准、语言与文化差异,项目实施标准高、需统筹整合的各类资源繁多,跨国别管理协调难度压力极大。为此,项目部构建“统一标准+分区管理”的“挂点督办”管理模式。
一方面,结合项目特点,明确了24个“督办联系责任点”挂点联系人,由每名项目领导班子和部门负责人分区域包保关键施工段,形成了“责任到人、节点到天、每周督报、全程跟踪”的“穿透式”管理网络。
![]()
另一方面,通过强化责任落实、优化沟通路径、整合资源保障,实现项目设计、采办、施工、质量、安全等多条管理线的“同图作业、同频共振”,有效破解跨国工程协调难题。
此外,多语种培训体系、跨文化沟通机制以及属地人才管理平台的建设,也确保了多国员工之间的协同合作,提升了整个项目团队的组织力和凝聚力。
生态保护与工程建设双线并行
![]()
项目建设过程中,面对复杂的自然地理条件与敏感的生态环境,EACOP项目团队坚持“先保护、后建设”的原则,生态保护工作与工程建设同步推进。
在穿越野生动物栖息地、湿地及社区用地等区域时,项目团队提前开展了详尽的生物多样性调研和环境影响评估,并制订差异化施工方案,力求将对生态系统的干扰降至最低。
![]()
技术层面,管道局充分发挥“四全”管道焊接检测系统的优势,全线90%以上的焊接作业使用自主研发的CPP900全自动焊机,焊接一次合格率达98.93%,为后续工序创造有利施工条件,有效压减了管道下沟时间,减少对社区生活的影响。
在生态敏感区,项目部采取定向钻非开挖施工工艺等环保技术手段,极大减少了对地面环境破坏,并实施严格的噪音消控、科学减排和水土保持等管理方法,得到了沿线民众的肯定。此外,根据项目全线生物多样性调研情况,项目部还建立了多支生态巡护小组,监测沿线动物迁徙和生态变化,保障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一“生态优先”的理念不仅赢得了业主的认可,也增强了项目与属地政府间的认同感和支持度。
![]()
属地化策略激活区域化发展
![]()
东非原油外输管道建设作为一项横跨两国的大型基础能源设施工程,管道局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高度重视属地化工作,已在沿线培训焊接、吊管操作等技术工人超过170名,当地雇员占比达76.39%。
在两个属地国管道沿线城市,当地企业被优先纳入供应链体系,参与原材料供应、机械租赁、营地建设、后勤保障等多项工程建设环节,极大推动了属地中小企业发展,形成了“项目带动—产业联动—区域跃升”的良性循环。
![]()
在与项目业主共同举办的区域合作论坛上,政府代表在致辞中感谢CPP及各方为带动当地就业和促进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
项目部还在沿线新修建17公里、维修拓宽40公里的乡村道路,在多地开展安全教育、卫生服务等社会公益项目,提升沿线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激活了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
![]()
截至目前,项目部已直接创造超过3901个本地就业岗位,并通过技能培训、劳务转化、技术输出等方式,带动数千名本地居民提升就业能力。
在思想先行、管理创新和执行有力的项目建设体系下,管道局承建的EACOP项目“进度条”还在不断刷新。
![]()
喜欢本篇文章,请在文末右下角“点赞” “在看”吧!
文图 | 顾浩天
编辑 | 王伊婧
审校 | 苑晟祥
监制 | 刘涛
头条丨中国石油承揽首个海底盾构工程盾构机下井组装
改革竞技场丨5月连签7单,物装公司“组合拳”市场开发有成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